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解密让昭烈皇帝刘备看走眼的蜀汉大臣是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2
转发:0
评论:0
解密让昭烈皇帝刘备看走眼的蜀汉大臣是谁,刘备临终前叮嘱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后来诸葛亮北伐中

  刘备临终前叮嘱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后来诸葛亮北伐中原,不但忘记了刘备的遗言,还不顾众人的反对,断然提拔马谡担任先锋部队的督军,结果导致街亭丢失,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好撤军。诸葛亮的这初次北伐,本已取得了一个大好开局,就这样被马谡给断送了。后人论及此事,一般都把这看成是“刘备识人”,而诸葛亮在这方面要稍逊于刘备。不过,刘备看人也不是总那么准确,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而对于这个人,恰恰是诸葛亮看得更准。这个人叫做彭羕。

  彭羕是广汉人,身高八尺,面貌体魄雄伟,这在以貌取人的古代有着别人不具备的优势。不过,彭羕出道时不遇其主,只是在刘璋手下当了一个文秘类的小官(书佐),就是这样,还由于受人诋毁,被刘璋降罪,剃掉头发带上铁钳,罚他服徒刑。正所谓是天无绝人之路,赶上刘备入川,彭羕就准备前去游说刘备,让他收纳。彭羕先去见了庞统,尽管此前两人并不熟悉,但彭羕却是不合礼数,颇有些蛮不讲理的做派。不过,在庞统那儿住了几天,倒也得到了庞统的认可和喜欢。而原来是刘璋手下,后来叛迎刘备入川的重臣法正也知道彭羕的才能,两人就一起推荐给了刘备。

1635245C2-0.jpg

网络配图

  刘备在葭萌关接见了彭羕,听了他治理天下、夺取益州的议论,认为彭羕有奇才,就留下彭羕在自己身边。刘备让彭羕去传达军事命令,向各个将领指挥讲授作战安排,彭羕的所作所为总是能够符合刘备的心意。刘备也因此而十分欣赏彭羕,对他的重视程度也是与日俱增。成都平定以后,刘备兼任益州刺史,提拔彭羕担任了治中从事。彭羕从一个服徒刑的罪犯,一步登天当了州府中高官,气势很是嚣张,又因为得到刘备的恩宠而骄傲不已。

  不过,彭羕虽然得到了庞统、法正等人的推荐和刘备的重用,但有一个重要人物却是十分地不看好他,这个人就是诸葛亮。诸葛亮虽然在表面上没有对彭羕怎么样,心里却并不喜欢他。诸葛亮个别地对刘备说:“彭羕这个人欲望太大,志向广阔,很难保证他会安稳顺从。”刘备一向敬重信任诸葛亮,在诸葛亮多次说了之后,就在暗中认真观察彭羕的言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备觉得诸葛亮说得有道理,心里对彭羕便有所疏远,终于把彭羕降职外放,让他到江阳(益州南部,今四川泸州境内)去当太守。

  彭羕听说让他到远方去做官,心里不高兴,也因为气不顺而胡言乱语。彭羕去拜见马超。马超问彭羕:“您才能出类拔萃,主公对您非常倚重,说您和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怎么会任命您到外地的小郡中去任职,这不失去了人们对您的期望吗?”彭羕骂道:“那个人不过就是一个老兵的水平,已经昏聩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原文:老革荒悖,可复道耶!)马超没有应话,彭羕又说:“您在内部,我在外面,平定天下不是很容易吗!”马超听到这番话大吃一惊,默默无言,也不敢说什么,只能是把他送走。马超把彭羕的话全部向刘备做了汇报,刘备命令将彭羕逮捕入狱。

  彭羕这时候才知道自己这是犯了“悖逆”之罪,知道这一时的狂妄有可能将要付出“被剁成肉酱”的代价。于是他给诸葛亮写信,说当初他投奔刘备,就认为曹操、孙权、刘璋这些人都不行,只有刘备才具有“霸王的气质”。说刘备把他从布衣中提拔为重臣,是把“给儿子一样的恩宠给了他”。然后是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喝多了酒,脱口失言,才说出了那个“老”字。还说关于“内、外”的那些话,是想让马超在北方立功,全力为主公效劳,一起去讨伐曹操,并没有也不敢有别的意思。再往后就是把责任推到马超身上,说马超说的话虽然不错,但只是重点强调了开始和结尾,中间的意思却没有表达清楚,这是让他感到很痛心的!最后是把诸葛亮好一顿吹捧,说他是商代的伊尹,周朝的姜子牙!

刘备 (2).jpg

网络配图

  尽管如此,彭羕还是被判罪处死。

  应该说,在彭羕问题上,诸葛亮看得更准,是刘备看走了眼。庞统对待人,愿意更多的说人的优点,在他看来,当时天下大乱,正道衰微,好人少而坏人多,应该让人的美德得到宣扬,这样才能使风气得到改善,好人越来越多。应该说他和法正一样,看重的只是彭羕的才能,刘备刚入川,正是用人之际,每一个有才能的人,都应该得到推荐和任用。而诸葛亮并没有否定彭羕的才能,他看到的是彭羕“志向太大而欲望更大”,这样的人,是很难保证他“安稳顺从”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大,一旦满足不了他的欲望,那就保不住会发生什么了。有句话叫做“欲壑难填”,谁又能保证人的欲望有个满足的时候呐!

  那么,诸葛亮的看法对不对呢?

  先说降职这件事。外任当然不如内官受重视,在“主公”身边,始终不离左右,主公始终看得见,有机会再升迁,将来接替法正、诸葛亮是会有这个可能。但问题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想,外放也不是官场末日!在一个战乱年代,出外当一方诸侯,也是一种锻炼。正因为是用人年代,真有才能还是会再得到升迁的。

  再说见马超这件事。马超也曾经是一方诸侯,因为被曹操打败,全家被杀光,无家可归才来到蜀地归降刘备的。他帮助刘备拿下了益州,刘备也给了他高官厚禄,但刘备并不会给他实权,这是由马超的身份决定的。刘备曾经在不得已时也依附过别人,一旦有机会他就要自己独立成事,他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能不防着点儿马超吗?这应该是彭羕刚刚经历过的事情,在这时候去见马超是什么用意?官员无端被贬,本身就是一件敏感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去见马超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再联系到他对马超说的话,就更让人怀疑他的动机不纯。

刘备.jpg

网络配图

  马超虽然只是一个武将,但他知道自身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况,所以心中才“常怀畏惧”。看他见到彭羕所问的话,可以看作是一般的关怀询问语,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反试探问话。一个知道自己被人防备的大将军,家里突然间来了一个君主身边的红人,而这个人又是莫名其妙的被贬职了,他难道就不会有所警惕吗?所以,彭羕如果不是心里有这个悖逆想法,哪怕是一个曾经一闪而过的想法,是不会在马超面前说出那样一番话的。从这一点看,诸葛亮对彭羕的看法是准确的。

  好在刘备还是清醒的,尽管彭羕把他说成是“慈父”,也没有将其赦免。否则,彭羕即便是流放到边远地区,也难说他不会鼓动像“南中诸郡”那样的太守叛乱,因为他就是这样投靠刘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昭烈帝刘备是靠什么让诸葛亮为他卖命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最受人瞧不起,无论是曹操评价的“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也……”还是“织席贩履小儿”的“大耳贼”,就可以看得到刘备先生在三国诸雄的人望如何了!刘备能从”织席贩履”的一介布衣,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不能说是一无是处,细读三国,不难看出刘备立足,多靠的就是他的用人之道和领导艺术。刘备的请人艺术,最著名的当数“三顾茅庐”这一节了。说实在的,刘备先生确实没有什么识人之才,从对庞统的态度,以及对马超的态度不难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的问题上,却显示对人才的另一面。其一,从态度上来看,刘备先生能够三顾茅庐,而且一次比一次态度恭谨,甚至恭谨到那种有点做作的地步,尤其对诸葛亮身边的家人、朋友、亲属、仆童等的态度,让人看到甚至有点肉麻的感觉,就连他三弟张飞同志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觉得他做的有点过了,而不时地出言不逊,倒是读过《春秋》的关老爷似乎看出点猫...
· 解密:昭烈帝刘备是靠什么让诸葛亮为他卖命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最受人瞧不起,无论是曹操评价的“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也……”还是“织席贩履小儿”的“大耳贼”,就可以看得到刘备先生在三国诸雄的人望如何了!刘备能从”织席贩履”的一介布衣,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不能说是一无是处,细读三国,不难看出刘备立足,多靠的就是他的用人之道和领导艺术。刘备的请人艺术,最著名的当数“三顾茅庐”这一节了。说实在的,刘备先生确实没有什么识人之才,从对庞统的态度,以及对马超的态度不难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的问题上,却显示对人才的另一面。其一,从态度上来看,刘备先生能够三顾茅庐,而且一次比一次态度恭谨,甚至恭谨到那种有点做作的地步,尤其对诸葛亮身边的家人、朋友、亲属、仆童等的态度,让人看到甚至有点肉麻的感觉,就连他三弟张飞同志都有点看不下去了,觉得他做的有点过了,而不时地出言不逊,倒是读过《春秋》的关老爷似乎看出点猫...
· 刘备简介三国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一生评价
刘备简介: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大军阀曹操、袁绍、刘表之下。但刘备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188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史料记载他:“数有战功”、“有武勇”。战争结束后,刘备建立了其军事集团的正规武装力量,任职东汉王朝的平原相(县令)。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吕布攻占后改任豫州牧。207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任军师。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占荆州、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
· 陈氏名人-昭烈皇帝刘备
简要介绍: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根据《三国志・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五)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根据《三国志・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
· 刘备后宫:谁是昭烈皇帝刘备的贤内助?
有经典歌词曰: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对刘备来说,建立蜀汉小朝廷,其实没那么潇洒,一路走来,净是些磕磕碰碰、别别扭扭的事儿;闲来回首人生,醉美之风景,莫过于一位女人的笑靥。刘备一生有过许多女人。年轻的时候,“数丧嫡室”(《三国志》)。嫡室指大老婆,不止一个,都死了,玄德兄是否克妻,查无实据。不过,他还真学了个乖,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娶甘夫人时,“纳以为妾”,咱不续弦总可以了吧!由此看来,他的妾室恐怕不在少数。见于史料、留下姓氏的还有糜夫人、孙夫人、吴夫人诸位,那么,谁是他的贤内助呢?先说说糜夫人,此女可怜之极,龙套君一个,转角不见影。建安元年,吕布袭下邳,刘备的家眷财富全姓了吕。那些日子里,刘备相当颓废,率残部苟活于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当地有个富商叫麋竺,给了刘备以接续性的安慰,“进妹于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麋竺传》)有点像吕不韦的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