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崇祯皇帝最大历史错误就是重用了袁崇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4
转发:0
评论:0
明朝崇祯皇帝最大历史错误就是重用了袁崇焕,一帮大臣谁也不愿意去辽东(愿意去辽东的王在晋还被排挤到南京去了),这时袁崇焕

  一帮大臣谁也不愿意去辽东(愿意去辽东的王在晋还被排挤到南京去了),这时袁崇焕就站了出来,声言他愿意去辽东督师任职.于是朱由检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认为袁崇焕是"勇于任事",给了袁崇焕好大好大的权力,当然没给他管辖毛文龙的权力,更加没给他斩杀毛文龙的权力.朱由检是怎么受袁崇焕忽悠的.袁崇焕这类文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抽象概括千言万语,具体举措空无一物",我们今天某些人同样也有这套特性.因为抽象概括可以"巧妙地"跳过绕过具体措施细节啊?不懂具体措施细节这个缺陷无形中就可以"巧妙地"掩饰过去了,不需要专门加以掩饰就已经达成掩饰了.

1.jpg

网络配图

  朱由检问袁崇焕:袁卿打算怎么五年平辽?

  袁崇焕答道:我修城池,用修建城池一路向北推进,用城池推死他们!

  朱由检竟然就相信了这种弥天大谎.从全中国到全世界,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从来就没听说善于野战的一股政治势力,能被敌方城池"推死"的.袁崇焕这可是空前绝后开先河发明创造.

  如果朱由检哪怕有一丁点军事常识,就会问袁崇焕:你说建虏骑着马跑到你正要修建的城池地基之处,需要几天?

  袁崇焕只好回答:少则两天,多则两天半.

  朱由检会再问袁崇焕:你修建一座城池需要几个月?

  袁崇焕只好回答:城池不够坚固,地基不够深,则需要四个月.要是城池够坚固,地基够深,则需要六个月.

1.jpg

网络配图

  朱由检会再问袁崇焕:好了,就算城池极为松垮,地基接近于无有,城墙非常窄又非常矮,用这种糊弄事来尽量抢修建时间,无论怎么抢,三个月是不可能再缩短了,你说是不是?

  袁崇焕只好回答:臣以为如此.

  朱由检会再问袁崇焕:城池质量也不要了,时间要紧,顾不了那么多了.就这么没日没夜抢修建时间,抢啊抢,一定要抢在建虏过来以前,就把城池修完毕,你说三个月能不能奋力抢在两天半前面?

  袁崇焕当时就傻了!!

  可惜朱由检从小受到的是宫廷权术教育,毫无军事常识.对同一阵营的权臣进行窝里斗,则是智计百出,都成了专家了.

2.jpg

网络配图

  对于摆明了车马公开叫阵的正规敌人,怎么对付?对不起,没学过,也不会.

  这种教育就是内行外战外行的教育体系.难怪朱由检一丁点军事常识都没有,连这种弥天大谎都深信不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为什么要说曾做过一个最大的错误决定,就是重用了杨仪?
还不知道诸葛亮曾做过一个最大的错误决定,就是重用了杨仪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很多人都是认为诸葛亮此人,一生犯下过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没能劝阻刘备不要东征这件事情了。其实不是的,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让杨仪继承了自己的权利,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还差点造成了蜀汉内部出现大乱。这又是怎么回事的呢,我们来看看吧。我们很多人,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影响,认为诸葛亮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就是智慧这个词的代表人物。好比说,诸葛亮还在隆中种地的时候,就能说出天下要分为三分的事情。等到他出山跟着刘备之后,也是帮助了刘备走上了人生巅峰,建立了属于刘备的王朝。但是像他这样一位神人,也是犯过大错的,而且这个大错还差点让蜀汉的政权灭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认为诸葛亮他这一辈子犯下过最大的错误,就是让刘备去攻打了东吴。刘备为了攻打东吴也是不惜亲自上阵带军伐吴,那时很多大臣都在反对,但是诸...
· 崇祯皇帝为何要凌迟处死明朝功臣袁崇焕呢?
袁崇焕是明朝历史中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关于他的事迹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袁崇焕作为明朝晚期的著名将领,可以说算是明朝为数不多可以依靠的救命稻草,为何却被崇祯皇帝杀害呢?这里面到底有何隐情呢?网络配图袁崇焕被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当时的执政者崇祯皇帝被当时的死对头皇太极的反间计迷惑了,所以杀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袁崇焕。我们知道皇太极也不是一般的善茬,他熟读兵书并通晓历史,他这招反间计其实并不是很高明,历史中有很多案例,比如早期的周瑜反间曹操,比如秦国反间廉颇。袁崇焕被皇太极的反间计除掉也不足为奇。网络配图当时的皇太极抓了两个明朝的太监,然后故意让他们听见他的私密对话,说什么后金早就和袁崇焕商量好了,说白了就是说袁崇焕早就和皇太极穿一条裤子了。当着两个被抓的太监已经听得差不多了,皇太极就把他们放回了明朝。我们知道大敌当前,敌人最爱用的伎俩就是反间计,按理说崇祯皇帝应该会有辨别,但是我们都知道皇帝都神...
· 崇祯皇帝没有杀袁崇焕,明朝的命运会改变吗?
大家都知道明末著名儒将袁崇焕,初出茅庐第一战,就在宁远城打败了“百战百胜”的清太祖努尔哈赤。都说袁崇焕是明朝最后的支柱,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朱由检是脑袋撞墙了还是进水了,反正是一时疑心就杀了,皇帝就是这么任性,也没办法呀。网络配图我是说如果崇祯皇帝朱由检忽然变的心胸宽阔了,不计较袁崇焕的傲气和当年皇太极饶过袁崇焕的防线,围攻京城,而袁崇焕没有直接救援,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继续信任袁崇焕去固守辽东防线,明朝的命运会怎么样?"己巳之变"围京城:皇太极也打过宁远城,打不下来,他爹努尔哈赤带领三十万大军,都被打的摔下马来,回去就挂了,何况是儿子皇太极,而且这次绕过袁崇焕围京城,最后也被袁崇焕给打败了,说实话,袁崇焕完全是打的后金没脾气。网络配图如果袁崇焕真的没有死,而是一直固守在辽东防线,鉴于辽东地区的苦寒,加上袁崇焕善于格新火器,打败努尔哈赤就是用的炮火,耗个几年,或许袁崇焕真能转守为攻,消灭后金。...
· 揭秘明朝开国皇帝崇祯为什么杀袁崇焕
在我国的历史上,明朝是一个享誉盛名的朝代,不仅仅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传奇经历,在明朝统治期间,诸多政策法律的颁布,给黎民百姓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即使是到了明朝末期,同样也除了很多的名人将领,在这些名人将领当中,最出名的就是袁崇焕。但是,袁崇焕出名的原因不仅是他的政治才能,保卫了国家,也是因为他极为惨死的结局。那么,如此优秀的将领,为什么会被崇祯皇帝杀掉呢?袁崇焕刚刚进入官场,就显示出来极高的政治才能以及政治素养。而崇祯皇帝也十分欣赏袁崇焕的才能,不断的给袁崇焕加官进爵,对于袁崇焕这一个手下极为的信任。崇祯皇帝刚刚开始使用袁崇焕这一个将领的时候,直接将袁崇焕命为蓟辽督师。而袁崇焕也是极为的感激崇祯皇帝的信任,于是就做出了一个承诺,而这一个承诺也成为了后来皇帝不相信他的引子,那就是五年之内收回辽境。网络配图袁崇焕刚刚上任蓟辽督师这一个岗位时,当时的清军将领是努尔哈赤,袁崇焕对于清军的进攻方法十...
· 明朝皇帝就是奇葩!谁的名字好谁就是状元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明朝第二位状元丁显,本来考了一百多名,就因为名字符合朱元璋的爱好,被破格提拔成了状元。整整40年后,皇帝从朱元璋换成了朱棣,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看来大明朝的皇帝还真是奇葩。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列好,送给朱棣审批。朱棣接过来随便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网络配图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刚写完这个名字,朱棣的两个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写字都是竖着写,“曰恭”两个字横着写没问题,但竖着写就很像一个“暴”字。而朱棣因为夺他侄子的皇位,杀了不少人,最忌讳别人说他是“暴君”,所以一看见这个名字,“孙暴”?奶奶的,竟然还有叫孙暴的,这不成心在拿我消遣吗?于是赶紧叫道:“停,停,停,这个孙暴不能当状元!”这科的主考官是大名士杨士奇,连忙上去解释说:“陛下,这个考生不叫孙暴,叫孙曰恭。”朱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