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国之君的刘秀为何始终没有滥杀功臣?
在中国的历史中,皇帝对有功之臣进行清理是常有的事情。在这方面的典型人物是刘邦和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没有大杀功臣,但是也搞出了杯酒释兵权,这还是对属下不信任的表现。只有刘秀没有这么做,刘秀在位一共33年的时间,他没有大杀功臣。而且他非常懂得民生疾苦,绝不轻易发动战争。请记住,所有的赫赫战功都是建立在堆堆白骨之上的。愤青们一直渴望战争,那是他们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反正他们又不愿意成为白骨之一。
网络配图
一、建立的初期,国家尚未真正平定
刘秀刚刚起家时,他的地盘只有河北地区的一部分。当时刘秀并不起眼,他仅仅是各路诸侯中较弱的一支。但是刘秀非常懂得把握机会,他利用各大军阀相互攻杀的机会,一步步壮大自己。等各路诸侯注意到刘秀时,他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视的强大力量。刘秀称帝时,他也仅仅掌握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领土而已,他还有一系列的对手需要攻伐。这个时候就清理手下的将领,当然是一种最不明智的选择。当然这还和刘秀军队的组织结构有关系,刘秀的军队不是像刘邦、朱元璋那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刘秀起家之初就有很多起义军首领率领自己军队前来投奔,这样的情况就注定了刘秀不能轻易清理功臣。一旦这么做就有导致兵变的可能,其他的将领不会坐着等死。
即使是在天下初步平定的情况下,刘秀也没有对那些将领们动手。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有关系,刘秀身边虽然也有大将,但是不要忘了刘秀本身就会打仗。当年刘邦杀韩信是迫不得已,因为没有人能够遏制韩信。刘秀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刘秀自己本身就是非常出色的将领,相当于张良加韩信。拥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刘秀根本不担心那些将领们会造反。再者说,刘秀手下的将领还真不怎么出名。其他朝代的将领,几乎懂点历史的人都能随口说出几个来,但东汉建国时期,还真没有特别强大的名将。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很多战役都是刘秀的。在刘秀在位期间,其他将领都了解刘秀的能力。在明知无法成功的情况下,当然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网络配图
二、刘秀自己的年龄优势,太子的能力也很强
除了能力问题之外,刘秀的年龄也占有很大的优势。在东汉王朝的第一代班底中,刘秀的年龄是最小。不要忘了,刘秀最终一口气做了33年的皇帝,这从侧面说明刘秀的身体非常好。既然自己身体好,年龄又不大,那完全可以选择利用年龄优势熬死那些骄兵悍将。有一点不得不说,由于西汉的时间不算远,韩信等人的下场还历历在目。刘秀手下的那群将军在建国以后都特别老实,想治罪都几乎挑不出毛病。刘秀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在刘秀登基还不到30年的时候,跟随他起兵的老家伙们已经死的干干净净。刘秀没有杀一个人,利用时间笑到了最后。在刘秀在位的最后几年时间里,他致力于培养国家的第二代领导集团。
皇帝有功之臣的原因都离不开为儿子铺路的因素。刘邦消除那些异姓王,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刘盈;朱元璋疯狂的自己的将领们,是为了保证乖孙子朱允炆的皇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继承人的能力不足。作为统治者,他们绝不希望自己的子孙落到大权旁落的地步。为了保住自己家庭的权力,对功臣的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刘秀在这个问题上也可以高枕无忧,刘秀的太子刘庄是一个能力非常全面的继承人。虽然在各个方面都无法超越刘秀本人,但控制朝局并进一步恢复国力则没有任何问题。因此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刘秀都没有功臣的必要。
网络配图
三、王莽并不是一无是处,刘秀也并非什么光武中兴
在传统的教科书中,通常对王莽的评价非常低。其实王莽的社会前瞻性远远高于刘秀,王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已经有了那么一点苏联社会主义的味道。他废除了440万奴隶、实行土地国有化等等,这些政策看着是不是很眼熟。但是王莽忽视了落后国情与先进思想的矛盾,最终王莽的改革全面崩溃,整个天下越来越乱。刘秀称帝以后,废除了王莽时期的所有新政,国家又卡上延续西汉时期的政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这个中兴实在有一些名不副实。在古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个王朝都是贬王尊刘。进入民国之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很多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认真研究王莽改革的利弊。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莽的改革并非一无是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