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元璋谈农民造反 老天爷讨厌都没有好下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9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谈农民造反老天爷讨厌都没有好下场,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

  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就是说,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都是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

  朱元璋本人就是大元王朝的推翻者。他食元朝之毛,践元朝之土,世受元朝雨露之恩,却起兵打倒了大元,这怎么解释?

  虽然谁握住了刀把子谁就有了话语权,但要把这个道理讲圆满,也实在太考验人的智商了。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朱元璋开始是这样解释的:他当初参加起义,只是为了吃饭活命,并不是为了推翻元朝。他不断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实在是迫不得已,是人生的一大污点。他说自己加入起义军是“昔者朕被妖人(红巾军)逼起山野。”(《与元臣秃鲁书》)他又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军)忽至,误入其中。”(《洪武实录》卷37)在《皇陵碑》中又说:“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他宁肯污辱自己,也不能给臣民作坏的榜样。

  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也就是说,元朝的灭亡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参加起义,不是为了推翻旧王朝,也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因为实在不忍心看人民遭受痛苦,要救万民于水火。天下取自群雄,而非元朝之手。

  这两种解释似乎还不圆满。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又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就是说,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都是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

朱元璋

网络配图

  这就是所谓的“殃归首乱。”

  朱元璋还举大量例子论证他的观点:历代大型农民起义中,最早揭竿而起的那批人,确实多数都做了后人的铺路石:“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则等辈,皆系造言倡乱首者,比天福民,斯等之辈,若烟消火灭矣。何故?盖天之道好还,凡为首倡乱者,致干戈横作,物命损伤者既多,比其成事也,天不与首乱者,殃归首乱,福在殿兴。”至于那些后来才参加起义的人,就没什么责任了。因为的大火已经烧起来了,他们再加把火,是为了使火灾早点结束,早点还大家以太平。所以“福在殿兴”。

  这一说法充满矛盾。既然天下无道,“天将更其运祚”,被推翻是必然的,总得有第一个起来反对它的。站在“首乱”者的尸体上取得成功后,却又这样大言不惭地辱骂他们,实在是匪夷所思。绞尽脑汁,朱元璋的理论其实是要落脚于天下无道,为了生存,反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万万不要第一个揭竿而起。

  说他狡猾也可以,说他愚蠢也可以,说他阴险也可以,说他坦率也可以,反正理论构建至此,朱元璋图穷匕见:不论怎么说,你们可千万不要造我大明的反。

  为了说服愚民,他费尽口舌,推导出了宁可饿死,也强于造反之说。他说,元朝承平时,富无旁忧,贫有贫乐。纵迢天灾,“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也就是说饿死强于战死。所以宁可饿死,也不能反抗他的统治。他又从多方面论证这个主张,说造反其实没什么好处:从乱者并非俱能为人上人,除了那些“乱雄”和文武官吏外,“其泛常,非军即民,须听命而役之。呜呼,当此之际,其为军也,其为民也,何异于居承平时,名色亦然,差役愈甚。”

  他在《大诰三编?造言好乱》一节中说:

朱元璋

网络配图

  且昔朕亲见豪民若干,中民若干,窘民若干,当是时,恬于从乱。一从兵后,弃撇田园宅舍,失玩桑枣榆槐,挈家就军,老幼尽行,随军营于野外……与官军拒,朝出则父子兄弟同行,暮归则四丧其三二者有之……饮食不节,老幼悲啼,思归故里,不可得而归。不半年,不周岁,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儿父母亦丧者有之,如此身家灭者甚多矣。

  也就是说,从概率论上分析,参加起义和叛乱,获得功名富贵的可能性是极低的。相反,给人家当炮灰的可能性却几乎是百分之百。通过这种“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理论,朱元璋郑重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嘉靖皇帝的三任皇后都没有好下场?
嘉靖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好,或者说他是个极端复杂的皇帝。他上台后没有按照封建礼法,以孝宗朱祜樘为父,而是追尊自己的父亲朱祜杭为皇帝,引起了当时轰动朝野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之争以嘉靖帝的胜利而告终,从此,他坐稳了帝位。但这并代表他是个多么贤能的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他性格反复无常。在朝诛大臣,在后宫残害宫女。有名的“宫婢之变”就是发生在嘉靖朝。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想想为了保持洁净,每天只能喝露水,吃桑叶,还得干粗活,也是够可怜),胆小怕事的宫女怎么会联合起来想勒死他?当然,宫女造反,没有任何作用,反而把自己的小命全搭进去了。宫女们地位低下或者长期心理压抑,不满也很正常,但是他三位皇后,无一得善终,背后就不得不让人思考。原配陈皇后陈皇后是元城人(今河北大名县东),嘉靖元年被立为皇后。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说陈皇后性格嫉妒,脾气暴躁。嘉靖七年十月的一天,嘉靖帝和陈皇后在后宫同座,张妃、方妃前...
·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打黑”英雄为何都没有好下场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有一个“酷吏列传”,何为酷吏?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但酷吏的下场,往往都很悲惨。酷吏的下场一般有三种:第一,因民怨沸腾,皇帝不得不将其斩杀以平众怒。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酷吏,当时淮南王刘安谋反,张汤负责审理这个案子,为讨主子欢心,他审讯时,数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签扎,或火烙,或烟熏,无所不用其极。此一案,就有2万多人被杀。张汤这种做法使权贵们感到威胁,为求自保,他们联合起来给张汤罗列了一系列的假罪名,并一致弹劾张汤。皇帝当然知道这些罪名是假的,但为了平息众怒,武帝将张汤赐死。第二种:被仇家暗杀。成语请君入瓮的主角周兴是武则天最信任酷吏之一。周兴得宠时滥杀无辜,后来...
· 张居正为何对造反农民下手如此狠?
张居正是为万历朝的首辅,万历初年,因为前朝留下的烂摊子,民间已经不太平,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张居正是怎么处理农民起义的?一个字:杀,两个字:无赦。三个字:杀无赦。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张居正刚上台,就面临一起比较严峻的地方农民起义。广东东部爆发蓝一清、赖元爵起义。广东东部是瑶族和畲族聚居区,民风彪悍,明朝中后期,因为大规模的徭役征发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他们就和当地汉族人一起,发动针对政府的农民起义。隆庆年间,蓝一清、赖元爵起义爆发,在惠州、潮州两府山地,据险结寨,地连八百余里,队伍一度发展到数万人。官军竟然一时难以胜之。到了万历元年,愈演愈烈,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此时,张居正的改革还没有铺开,但是改革需要一个国内安定大环境。农民起义一旦闹大了,想改也改不了。张居正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农民造反起义,张居正主张露头就打。对此他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历史上著名的“星火燎原...
· 张居正为何对造反农民下手如此狠?
张居正是为万历朝的首辅,万历初年,因为前朝留下的烂摊子,民间已经不太平,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张居正是怎么处理农民起义的?一个字:杀,两个字:无赦。三个字:杀无赦。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张居正刚上台,就面临一起比较严峻的地方农民起义。广东东部爆发蓝一清、赖元爵起义。网络配图广东东部是瑶族和畲族聚居区,民风彪悍,明朝中后期,因为大规模的徭役征发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他们就和当地汉族人一起,发动针对政府的农民起义。隆庆年间,蓝一清、赖元爵起义爆发,在惠州、潮州两府山地,据险结寨,地连八百余里,队伍一度发展到数万人。官军竟然一时难以胜之。到了万历元年,愈演愈烈,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此时,张居正的改革还没有铺开,但是改革需要一个国内安定大环境。农民起义一旦闹大了,想改也改不了。张居正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农民造反起义,张居正主张露头就打。对此他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历史上著名的“...
· 十大流传千古的有名宰相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政治是严酷无情的,历朝都演绎着此类故事,不讲权谋或许自以为足智多谋都难逃厄运,以下罗列的十位都是古代著名的忠臣,皆对自个的主子衷心耿耿,也大多成果了特殊的工作,但是他们的下场却令人恻目唏嘘。一、比干(前1092—前1029)比干是殷朝末帝商纣王的叔叔,官少师职,忠心辅佐侄儿管理国家。比干因商纣凶狠荒淫,冒死直言劝谏,竟被残忍的纣王剖开心脏,查验是否生有七窍。比干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为后世的大臣视作榜样,如今河南卫辉市还有比干庙,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二、商鞅(前390—前338年)商鞅是卫国人,又叫公孙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受李悝、吴起影响,专研以法治国。公元前359年被秦孝公所聘,开端施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施郡县制,奖赏耕织和战役,实施连坐之法”,可谓“我国历史上变革第一人”。商鞅变法使战国中较弱的秦国一跃变成其时的强国,为秦一致六国树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