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国皇帝们的治贪奇招 汉武帝:首创“办”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8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皇帝们的治贪奇招汉武帝:首创“反腐办”,中国古代社会针对官员的腐败问题,历朝都曾采取不少措施和手段。作为反腐败政策的

  中国古代社会针对官员的腐败问题,历朝都曾采取不少措施和手段。作为败政策的最终决策人,古时的皇帝们又曾经采取过什么样的奇妙招数防止并惩戒腐败现象呢?

  汉武帝:首创“办”

汉武帝

网络配图

  汉武帝刘彻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一职位,成为中国古代反贪史上的一种“办”。将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区,每个区叫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司隶校尉,其他12个州都叫刺史。刺史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还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就“刺史”名字本身来说,其实它已经具备了这种特点。 “刺”即是刺举,也就是侦视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刘彻在位时也曾专门下诏书,明令保障吏民的权(攻击皇帝的除外),形式上建立了所谓“言事变”的制度,即鼓励基层的官员、民间人士乃至平头百姓越级上书、诣阙言事,在向政府表达不满或提出建议的同时,踊跃检举揭发作奸犯科的不良官员。

  隋文帝:用钱试官员

  隋文帝热衷于从源头去治理腐败,而且在官员的日常管理方面也有一套独到的方法。他积极强化对官员的监督,《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杨坚曾让亲信‘密查百官’,发现行为便严惩不怠。曾一次罢免河北52州贪官污吏200人,而且还以‘钓鱼’的手段进行铁面。 ”他先派人暗中向一些可疑的官员行贿,“私以贿之”,这些人一旦受贿,即行处死。手段简单而直接,成绩赫然。于是,隋初的之风也就此基本禁绝。

汉武帝

网络配图

  隋文帝最引以为傲的一个发明,就是命令人悄悄把金银财宝以及丝绸和南方出产的缎子送给一些大臣和官员,以此来衡量一个大臣和官员是不是有贪贿行为。假若某个大臣接受了金银财宝等钱物,不但以贪贿罪处理,甚至还面临在朝堂之上当着其他大臣的面被砍下头颅的风险。

  宋太祖:让通判打报告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打击贪赃枉法的行为,在全国的所有知州特设“通判”这个官职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 “通判”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必须是皇帝任命,凡事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实际职责是监督知州的一举一动。其次知州发的所有政令,必须有通判签字方可生效。即“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再次通判还有监察百官行为操守,“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的职责。

汉武帝

网络配图

  “通判”制度延续到了南宋,职能趋于强化。通判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强化了通判的“监察官”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们的治贪奇招:皇帝的治贪奇招
中国古代社会针对官员的腐败问题,历朝都曾采取不少措施和手段。作为败政策的最终决策人,古时的皇帝们又曾经采取过什么样的奇妙招数防止并惩戒腐败现象呢?汉武帝:首创“办”汉武帝刘彻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一职位,成为中国古代反贪史上的一种“办”。将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区,每个区叫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司隶校尉,其他12个州都叫刺史。刺史的地位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还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就“刺史”名字本身来说,其实它已经具备了这种特点。“刺”即是刺举,也就是侦视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刘彻在位时也曾专门下诏书,明令保障吏民的权(攻击皇帝的除外),形式上建立了所谓“言事变”的制度,即鼓励基层的官员、民间人士乃至平头百姓越级上书、诣阙言事,在向政府表达不满或提出建议的同时,踊跃检举揭发作奸犯科的不良官员。隋文帝:用钱试官员隋文帝热...
· 看看古代皇帝们那些治吏奇招:古代明君的从严治吏
细数皇帝的治吏奇招:官吏是的运转者。官吏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当权者的统治效能和国家的兴衰。因此,古代的许多明君,都很重视官吏的“作风建设”,敢于从严治吏。他们的一些治吏举措,在今天都有可借鉴之处。1、【汉武帝】首创办鼓励言事变《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可谓深远。作为头顶“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缔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等诸多光环的汉武帝刘彻,一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伟大”事业,在反这一领域有所作为自然也不奇怪,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贡献。汉代时,御史大夫有幸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的位置。刘恒(汉文帝)当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给力的情况,时不时会临时调派身边的亲信到下面核...
· 雍正从严治贪都用了哪些狠招绝招?
作为康乾盛世的一个奠基者,雍正虽然在帝位上呆的时间很短暂,但他的作为却不容小觑。经过民间的传谣和历史的演绎,雍正被时人和后世曲解,甚至被歪解的地方很多。非议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他的心狠手辣和帝位的矫诏承继。通过金庸、梁羽生等人武侠小说的历史演义及其影视剧的脸谱化塑造,雍正利用血滴子谋篡大位的心狠手辣和诛杀朝臣的残酷无情被刻意地放大出来,并以此遮盖了他的历史本真。雍正以非正常手段谋逆大位更像是康熙的几个儿子之间竞相争夺帝位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政治谣言。康熙的传位诏书是用满汉蒙多种文字记载的,看似合乎逻辑的传位十四皇子被雍正矫诏为传位于四皇子,根本就经不起明眼人的推敲。汉文固然有这个纰漏,满蒙文字又岂能蒙混过去。所以,江湖传言雍正矫诏篡位,无论经过武侠小说怎样的演义,都不过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剥去历史演义、江湖传言对雍正的矮化以及污名化,而还原出他的历史本真,雍正也还真正称得上一个殚精竭虑,忧国...
· 中国古代为何治贪难:传统体制默许官员贪污
本文摘自《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张宏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专制社会,想根除贪污就如同让大海停止波动一样不可能。中国传统是默许官员在一定程度下贪污的,因为“低薪制”的设计使官员不可能不靠灰色收入来生活。事实上,传统财政制度中可钻的空子太多,贪污对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来说都不是难事。在大部分时候,贪污之所以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在儒学价值观有效运转下人格操守的约束;再一个是从上而下的政治高压,也就是说,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和虎视眈眈的监视。在乾隆晚年,约束腐败的两个条件都失去了作用。在乾隆的不断打击挫辱下,官员们渐渐放弃了人格操守,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有一个不变的指针,那就是现实利益。晚年乾隆精力不济、“多从宽厚”,更带头腐败,为贪官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乾隆盛世的经济发展为腐败提供了巨大空间。在乾隆前期,大清经济一直高速成长,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人口从一亿增长到近三亿。...
· 中国古代最贪财的皇帝是谁?为何这么贪婪!
中国历史上最想发家致富、级别最高的贪污犯是谁?经个人研究考证,答案是汉灵帝刘宏也。刘宏生于公元156年,卒于189年,公元168年即位当皇帝,成为全国级别最高的领导干部。灵帝从老爹那里,继承了万贯家产,但他并不满足。他一生喜欢金钱,对金钱贪得无厌。别看他级别甚高,贵为皇帝,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奴隶,不是别人的奴隶,而是金钱的奴隶。有一段时间,国库收益不丰,让他愁眉不展,于是让手下人帮他想办法。当时,朝中有两个宦官,一个叫张让,一个叫赵忠,他们替灵帝想了一个增加收入的办法,经过再三研究,给灵帝提出新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抽地亩税,每亩地抽十钱。这下子可好了,钱哗哗地进了灵帝的银库,他那个高兴啊,就别提了,私下里说:“张让张常侍就是我的父亲,赵忠赵常侍就是我的母亲。”意思是:谁能给我带来金钱,谁就是我的亲爹亲娘。堂堂大汉朝的皇帝,说出如此低三下四的话,这品位也真低俗得可以。灵帝贪污与其他人不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