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上的诸葛亮与刘备是怎样认识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4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诸葛亮与刘备是怎样认识的?,对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一说,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之

  对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一说,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写的,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之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只之后,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诸葛亮出山。而陈寿在《魏略》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并非刘备三顾的结果。那么究竟历史上的诸葛亮与刘备是怎样认识的呢?

诸葛亮

网络配图

  徐庶本为刘备身边的谋士,在一次战乱中,曹操捕获了徐庶的母亲,以此来逼迫徐庶担任他的谋士。而徐庶是有名的大孝子,虽然舍不得刘备,但迫于无奈,不得不弃刘备而去,投奔曹操。在离开刘备之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之后刘备便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

诸葛亮

网络配图

   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

  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抱负与才能均难以得到全面的施展和实现。而荆州的刘表,拥兵自守,不晓军事,非雄才大略之主,因而抱有“管、乐之志”、积极进取的诸葛亮只有“待时凤翔”。

诸葛亮

网络配图

  南投荆州的刘备虽正寄人篱下,但在中原奋战数载,早以播下声名,不失为人中之主;且是汉室人物,因而择主刘备正合诸葛的意愿。曹操一统北方、旌挥南指的这种燃眉之势给他们的结识,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势之下,诸葛亮于是“北行见备”,为刘备谋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的刘备如何认识诸葛亮的?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基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
· 历史上的刘备如何认识诸葛亮的?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基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
· 历史真相:刘备是如何认识诸葛亮的?
导读:刘备是如何认识诸葛亮的?我们一般听的最多的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师,然而在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诸葛亮“北行见备”之说。网络配图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
· 刘备与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诸葛亮自扬州豫章来到荆州,一待十余年。在这期间,他们一家发生过几件大事。首先是叔父诸葛玄的去世,令这个苦难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幸好此时,诸葛亮的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多少也能接济一下诸葛亮兄弟俩,让他们的日子不会太难过。虽说的在隆中种田,但诸葛亮不但娶了媳妇,而且还有大量的时间去读书、交友。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名声慢慢起来了。论关系,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并不差。姐夫庞山民也是当地名流,岳父黄承彦不但是襄阳名士,而且与当时的荆州牧刘表还是连襟。就凭着这层关系,诸葛亮想混个差事,其实很容易。不过,诸葛亮却选择了继续呆在隆中耕种。有一天,一位叫做刘备的北方人经过三次寻觅,终于来到了草庐与诸葛亮见了面,诸葛亮的隐居生活算是结束了。从此,诸葛亮步入了复杂的三国乱世,并成了后人所敬仰的智圣。刘备为什么选择诸葛亮?这个问题令后世很多人感兴趣。此时的诸葛亮,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小青年,不但毫无经验,就连人生阅历...
· 刘备的义子刘备与诸葛亮是啥关系?
刘封东汉末年大将长沙人,同时也是刘备的义子。那么,作为蜀汉最重要的谋臣的诸葛亮和刘封之间有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刘封的死,诸葛亮难辞其咎,如果说刘封拒援关羽,使其命丧孙权之手,此时刘备可以原谅他;如果说刘封欺凌孟达,使其投降曹魏,此时刘备仍然可以原谅他;如果说刘封失守三郡,仍旧罪不至死的话,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刘备含泪赐死自己的义子呢?网络配图刘封带着有罪之身回到成都之后,面见刘备,《三国志》记载:“封既至,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致使孟达倒戈;而且不发兵帮助关羽。可以说刘备现在对他非常的不满,但是此时此刻,刘备念及父子情义并没想杀他,刘封到底因何而死呢?《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因此除之。”诸葛亮觉得刘封性情刚直猛烈,担心刘备去世之后,难以控制、驾驭刘封,便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刘封。诸葛亮的考虑不无道理,虽然刘封为长,但却是义子,所以刘备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