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谋臣杨仪的死是因为自己作茧自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9
转发:0
评论:0
三国谋臣杨仪的死是因为自己作茧自缚?,杨仪,字威公,是襄阳人士。在建安年间,他就进入官场,替荆州刺史傅群担任主簿一

  杨仪,字威公,是襄阳人士。在建安年间,他就进入官场,替荆州刺史傅群担任主簿一职,之后,背离簿群投奔到关羽帐下。关羽觉得他是个人才,就任命他为功曹,让他作为信使,去见身处蜀地的刘备。刘备见到杨仪之后,跟他谈论起国家大事来,杨仪议论其政治那可是头头是道,引得刘备的喜欢,于是任他为曹掾,直到日后刘备当了汉中王以后,又任命他为尚书。在刘备称帝之后,带兵去攻打东吴的时候,杨仪跟自己的上头不合,被改任为遥领弘农太守。  

1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公元225年,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任其为参军,代诸葛亮处理丞相府的大小事务。公元230年,杨仪被升为长史。诸葛亮在多次出军的时候,杨仪总能够在一旁替他参谋,帮他筹措粮食,行事果断,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就能够把事情利索的处理好。军中的大小礼节,都让杨仪来安排。诸葛亮非常爱惜他的才干,但是杨仪就跟魏延不合,他也不好偏袒他们其中的任何一方。

  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军屯扎谷口,而杨仪伴随他出军,但是那年诸葛亮去世,杨仪只好率回归,并诛杀了想要造反的魏延。杨仪自认为功劳甚大,理所应当接替诸葛亮来执掌朝局,但是诸葛亮生前留有密奏,他认为杨仪性格急躁,不能担此重任,希望让蒋琬来担当重任,任命蒋琬为尚书令,让杨仪做军师。在每次出军的时候,杨仪自己承担军中繁重的事务,自认为才能远超于蒋琬,常常在蒋琬面前流露出怨恨的表情,别人都碍于他的身份不敢多言,杨仪在跟费祎的谈话中,说到此事,还说自己早知道直接举兵投降于魏国,如今也不会有如此地步。于是,费祎就向上面奏报,之后杨仪就遭到了放逐,被废为平民,在不甘中自尽。 

  杨仪 魏延

  在公元前234年,诸葛亮在前线因病去世,原本蜀国实力就很单薄,人才稀缺。但是在他死了之后,其帐下两员部将发生了争执,那就是魏延和杨仪,这两名文武大员发生争权讧斗,再次削减蜀国实力。  

2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延,此人在跟随刘备之后,替他在攻取益州等地的时候,屡建战功,受到了刘备的赏识,并且任命他为镇守汉川的大将。后来,在诸葛亮多次北伐的时候,任命魏延别领一军,在多次跟魏军交战的时候,多次大败敌军,说明魏延这个人其实是很能打仗的。

  在诸葛亮第七次出祁山,准备北伐的时候,仍以委派魏延为先锋,在大军10里前驻扎。魏延虽然勇猛过人,又擅长安抚士兵,但是他的性情高傲,百官们都他能够容忍,但是丞相长史杨仪就跟他作对,根本就不买他的帐,这让脾气暴躁的魏延根本就不能忍受,有时候还持刀危险杨仪,但是杨仪依旧跟他作对。杨仪这个人颇有才干,能够治理好军中大小事务,替诸葛亮筹集粮草,但是性格也很高傲,不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这两个人都有才干,但就是不能够和好相处,诸葛亮不忍心偏袒其中的一方。关于这二人的矛盾,连孙权都知道,他预料到,只要诸葛亮一死,这两个必为祸乱。诸葛亮也想到了这点,在临死之前,跟部将们商讨身后之事。在诸葛亮死了之后,诸将们都按照他的计划有次序的退军,唯独魏延不从,杨仪就将其斩杀,诛杀其三族。 

  杨仪怎么死的

  其实杨仪的死映射出一个现象,往往可悲的死大多都是祸从口出,而杨仪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个口无遮拦的人,必将惹怒上头,最终作茧自缚。  

3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初,杨仪多次跟随诸葛亮出军,被任命为丞相府长史,并授予军将军号。他在军中的地位甚高,能够处理好军队粮食补给,颇有些才干。在诸葛亮死了之后,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觉得能顶替诸葛亮的位置,但是却被任命为中军师,其实是一个不能统领军队的闲职,职务远远低于蒋琬。杨仪觉得自己在跟随丞相多次出征,担任军中繁杂的事务,觉得自己的资格应该高于蒋琬,但为何职务会在他之下,他深表不服,于是,在他脸上常常带有怨恨的情绪。他身边的朋友怕杨仪乱说话,引火,都远离他。只有费袆敢前往看望他,杨仪就有了宣泄口,对他说:“假如当初丞相刚去世的时候,我就带兵去投降魏国,那么我就不会有如此境地。”费袆觉得杨仪有反意,就把此事上报给朝廷,于是,杨仪就被罢官为民,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到了流放地之后,杨仪依旧不满,多次上书诉说自己对朝廷的不满,朝中就派人去逮捕杨仪,见状,杨仪只好自杀,而他的妻子儿女再次回到蜀地。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杨仪也是因为多言,不甘心居于蒋琬之下,经常有怨言,然后被人告发,惹得刘禅大怒,贬其到汉嘉群为平民。杨仪深感惭愧,最终自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作茧自缚
作茧自缚作茧自缚作茧自缚的意思作茧自缚是什么意思作茧自缚什么意思作茧自缚的近义词作茧自缚的反义词作茧自缚的拼音【成语意思】: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用法分析】:作茧自缚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成语来源】:唐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uòjiǎnzìfù【英语翻译】:failintothecocoonsetbyoneself【成语声母】:ZJZF【成语分辨】:作茧自缚与“自作自受”有别:作茧自缚侧重于形容束缚自己;“自作自受”侧重于形容惩罚自己。【作茧自缚的近义词】:作法自毙、自讨苦吃、自作自受【作茧自缚的反义词】:嫁祸于人【成语故事】:从前...
· “兵仙战神”死状惨烈是作茧自缚还是死不瞑目?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作为统帅,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世人竟连他如何惨死都说法不一。网络配图韩信在荥阳帮助刘邦追赶项羽时,突然停止了军队前进的步伐,刘邦惑而不解就去问萧何韩信这样做的原因,萧何回答道这是韩信在等着嘉奖。刘邦立刻赐予韩信“三齐王、五不死”的封号,即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韩信这才去接着追赶项羽,并一举击破,为刘邦打下江山。网络配图刘邦坐稳江山之后,怕韩信势力太大,威胁到自己,就向吕后求助办法,一说吕后将韩信带到一...
· 汉武帝为何会逼死自己的儿子只是因为巫蛊?
汉武帝早年在各个领域几乎都有建树,开疆扩土,集皇权,削藩国,开丝路,尊儒术,兴太学等等。对以后的均有重大影响!但在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老想着寻仙问道长生不老,后期的很多事件就是由此引起。在他晚年的巫蛊之案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儿子,老婆自杀。而造成儿子老婆自杀的原因大概也就有如下几类了。网络配图汉武帝因为寻仙问道的原因非常喜爱‘钩弋夫人’,这个钩弋夫人曾经是个残疾,但是经过汉武帝轻轻抚摸以后瞬间变好了,于是被接进了皇宫。后来怀胎14个月,生下皇子刘弗陵,这在汉武帝看来这个时间跟尧母生‘尧帝’是一样的,于是把产房叫做‘尧母门’。汉武帝对刘弗陵非常喜爱,这就让下属得到了一个汉武帝想要改立太子的信号。所以大臣当然对原来的太子刘据不那么恭敬了,这应该为江充构害太子刘据埋下了伏笔!网络配图刘据与汉武帝缺乏基本的沟通加重了这件事的剧烈程度。汉武帝因为寻仙问道很少跟自己的儿子沟通交流,儿...
· “世之奇士”郭嘉:智谋与远见的三国谋臣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重要的谋士,为曹操一统北方创下了重要的功绩。年少的郭嘉就展露出其过人的智慧,并十分有远见。弱冠之时就觉得天下会大乱,因此隐居起来,不与世俗交往。隐居之前,郭嘉曾去投靠过袁绍,但是没有几天,他见袁绍决策不果断,而且没有辨识贤才的能力,觉得袁绍难以成就霸业,就离开了袁绍,隐居起来。郭嘉27岁时,曹操的谋士戏志才死了,苟彧向曹操举荐了郭嘉。郭嘉与曹操论天下大势,曹操特别高兴地说郭嘉就是辅佐他成就大业的人,而郭嘉也表示曹操才是真正值得他辅佐的人。郭嘉出仕后,袁绍曾来信挑衅、羞辱曹操,这时郭嘉向曹操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分析对比了曹、袁两方的优胜劣败,鼓舞了曹操的士气。之后郭嘉又进一步提出应该先扫平吕布,再谋取天下。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攻打吕布。但是战争持续了大半年,久攻不下。曹操的士兵都越显疲态,曹操也打算放弃,但是郭嘉和荀彧却看到了胜机,劝说曹操急攻。曹操听从郭嘉的计策,终...
· 解密三国两个出色谋臣:其中一个竟把自己玩死
曹操伐刘备的路上,评价他手下两个谋臣:程昱有智谋,荀彧有见识。那么许攸这个人,不仅有智谋,而且有见识。网络配图许攸有智谋。如果袁绍能听取许攸的建议,趁曹操伐刘备的时候攻打许昌,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官渡之战。官渡之初,如果袁绍听许攸的,直接大军压上,碾也把曹操碾死了,又怎么会中曹操的圈套,首战失利。许攸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亲身探营,仅凭蛛丝马迹抓住信使,从而探明曹操大军粮草危机,可见聪明过人,深通兵法。如果袁绍能继续信任许攸,那官渡之战的结果必将改写。而曹操正是听取了许攸的建议,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许攸的见识也不下荀彧。他也曾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能看到当时实力相差甚远的曹操才是袁绍的心腹大患,力劝袁绍帮助当时实力尚弱的刘备抗击曹操。他同样也看到了刘备的大志与潜力,因而一句话就能救下悬崖上想要自杀的刘备,并试图阻止袁绍放走刘备。最后虽然还是放走了刘备,还是因为袁绍与刘备共同的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