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居正谢灵运须长至腹:古人竟如此珍视胡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0
转发:0
评论:0
张居正谢灵运须长至腹:古人竟如此珍视胡子!,当下人们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追求,除了标新立异的服饰,花心思最多的便是发型了。对于胡

当下人们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追求,除了标新立异的服饰,花心思最多的便是发型了。对于胡须,并不是那么在意。为了显出年轻态,基本上鲜有人蓄须。而古人则不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对胡须可谓珍视有加。

2.jpg

网络配图

比如《三国》、《水浒》,大人物首次亮相,作者总忘不了描述他们的胡须,用抽象的文字区别个体相貌差异,非得借重胡须不可。那么,古人胡须到底有多长?

明人谢肇淛在其所著《五杂俎》中,略举了几个例子:“崔琰须长四尺,王育、刘渊皆三尺,渊子曜长至五尺。谢灵运须垂至地,关羽、胡天渊须皆数尺。国朝石亨、张敬修,须皆过膝。”这些名人胡须的长度,谢肇淛又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3.jpg

网络配图

先说与谢肇淛同朝的两位长须大人物。张敬修是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儿子,万历十二年(1584)因家被抄于狱中自缢身亡。而谢肇淛自万历六年(1578)起,随父亲居福州读书。自是无缘得见礼部主事张敬修,对张氏的相貌,只能是从别人处闻知了。而石亨于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被诛,谢肇淛则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出生于钱塘。自然,对于其“须过膝”的相貌,要么得自传闻,要么得自书中所记载。

其余七人的胡须长度,谢肇淛应是从正史中获知的。《三国志·崔琰传》记载:“琰声姿高畅,眉目舒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兴兵灭晋称帝的刘渊,《晋书·刘元海传》称其“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刘渊,字元海。《晋书》修于唐代,史官因其姓名犯唐高祖李渊之讳,“故称字焉”。而刘渊的族子刘曜,《晋书》本传则云其“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三寸”。

4.jpg

网络配图

张敬修的父亲、大名鼎鼎的张居正,胡须长得也很有特点。《明史·张居正传》载:“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居正须长至腹、谢灵运须垂至地:古人竟如此珍视胡子!
当下人们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追求,除了标新立异的服饰,花心思最多的便是发型了。对于胡须,并不是那么在意。为了显出年轻态,基本上鲜有人蓄须。而古人则不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对胡须可谓珍视有加。网络配图比如《三国》、《水浒》,大人物首次亮相,作者总忘不了描述他们的胡须,用抽象的文字区别个体相貌差异,非得借重胡须不可。那么,古人胡须到底有多长?明人谢肇淛在其所著《五杂俎》中,略举了几个例子:“崔琰须长四尺,王育、刘渊皆三尺,渊子曜长至五尺。谢灵运须垂至地,关羽、胡天渊须皆数尺。国朝石亨、张敬修,须皆过膝。”这些名人胡须的长度,谢肇淛又是从哪儿知道的呢?网络配图先说与谢肇淛同朝的两位长须大人物。张敬修是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儿子,万历十二年(1584)因家被抄于狱中自缢身亡。而谢肇淛自万历六年(1578)起,随父亲居福州读书。自是无缘得见礼部主事张敬修,对张氏的相貌,只能是从别人处闻知了。而石亨于明英...
· 蜂须贺至镇
· 古人怎样过夏至
古人怎样过夏至:皇帝举行祭地宋代百官放假三天资料图:北京地坛庙会上演“皇帝”祭地中新社发富田摄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上官云)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炎热时刻的到来,并在长时间的流传中,形成不少颇有特色的习俗。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夏至”曾是民间重要的节日,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那一天皇帝还会举行祭地仪式祈求丰年,“只不过随着端午节的出现,很多习俗被‘挪’过去了”。热闹曾不亚于端午:皇帝举行祭地仪式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高巍说,在我国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
· 为何古人如此重视祭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它不仅承载着对祖先的怀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重视祭祖的原因。一、寻根问祖祭祖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祖先崇拜。在农耕社会,人们认为祖先能够保佑家族兴旺、五谷丰登。通过祭祖,不仅能够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还能寻根问祖,了解家族的历史与传承。二、家族团结在古代社会,家族是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祭祖不仅是对先人的纪念,更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时刻。通过共同参与祭祖活动,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家族的团结与和睦。三、道德教育祭祖活动还承载着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讲述祖先的事迹,弘扬家族美德,教育后代尊老爱幼、诚信守礼。这种代代相传的家族文化,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四、历史传承家谱与族谱是祭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记录了家族的历史变迁与血脉延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家谱,了解家...
· 鞭长不及马腹
【成语】鞭长不及马腹【成语】鞭长不及马腹【注音】biānchángbùjímǎfù【解释】及:到。本意为鞭子有长有短,即使长的鞭子,它的长度都该以打不到马肚子上为限。因为鞭子不是用来打马肚子的,因为马肚子不能打,打了会伤到马。就和打孩子要打屁股、不能打脑袋一样。这里是提醒我们做事情,要考虑周全,要从根源上考虑到去除产生不利结果的因素。现比喻力所不能及。【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杜预注:“言非所击。”【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近义词】鞭长莫及【反义词】绰绰有余相关成语使功不如使过发昏章第十一风牛马不相及鞭长不及马腹矮子里拔将军入宝山而空回敢怒而不敢言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