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权臣年羹尧:位高权重的将军最后落得何下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13
转发:0
评论:0
权臣年羹尧:位高权重的将军最后落得何下场?,年羹尧,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屡立战功的大将,帮康熙平定西北边疆动乱,又以自身极其强

年羹尧,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屡立战功的大将,帮康熙平定西北边疆,又以自身极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协助雍正登上皇位,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军事、政治多个方面手揽大权,那么最后他的结局如何,如此位高权重的将军落得什么下场呢?

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年羹尧家族势力日益显赫之后,其手中权势极高,过于居功自傲,以权谋私,屡屡侵犯皇威,逐步失宠最终酿成大祸。

一方面,滥用职权,作威作福。由于年羹尧自恃功高,趾高气扬,将同级官员视作下属,要求郡王向之跪拜,对待御前侍卫有如奴仆,且在雍正面前也极度势力,多次冒犯君臣之尊卑。

其次,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举人唯亲。凡是年羹尧属下或亲信,在任何官职选拔上,均能优先采用,以自己的势力集结地区官员骨干,打造小团体。且年羹尧注重培养私人势力,以自身权位吸收朝中须溜拍马之人,权力逐渐膨胀,私自弹劾官员换之以自己属下替任。

除此之外,年羹尧贪污腐败的行为及其严重,屡屡受贿,贪恋财富数量惊人。

正是年羹尧种种恶行使雍正忍无可忍,下决心除之,雍正对他的打击也是逐步进行的。

首先,雍正下诏书警告年羹尧“守功难”,接着雍正开始联络亲信、官员与之割裂,揭发检举,站对阵营。然后,雍正就选中时机,公开将矛头对向年羹尧,将其调职,并抓住其写错贺词为把柄,以大不敬的名义将之降职,加以群臣弹劾,列出92条罪状。

年羹尧最终被赐狱中自尽,家中群臣革职,子嗣充军,抄家充公,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年羹尧怎么死

年羹尧身为一代名将,平定边疆,在清朝时期一度权倾朝野,尤其在雍正年间更是达到了可以左右皇上决策的地步,极度受到赏识与提拔。如此一代名将功臣为何最终会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悉,年羹尧得宠后,变得得意忘形,自恃不凡目中无人,因此引起皇上不满,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1724年,年羹尧进京朝见皇上,一路上他令众大臣在路边叩拜相迎,到京城后,面对前来接见的王侯视而不见,极度自傲,甚至面对圣上都轻视君臣之礼,此次事件成为爆发年羹尧和皇帝矛盾的导火索,从此皇帝便对其心有不满,还下旨警告其需谨慎守功。年羹尧之势正是由此开始走向下坡路。

次年,由于年羹尧结党营私,出现多种贪暴之举,任人唯亲,弹劾四川巡抚并将该职位换由自己的私人上任,扩散自己的势力,目无王法,日渐激化了与皇上之间的矛盾。

三月,天象出现难得一见的祥瑞之兆,于是群臣纷纷进京向皇上祝贺,年羹尧也不例外向皇上称颂道贺,但是他犯了一个小错误被皇上抓住把柄,招来死罪。年羹尧献上的祝贺由于字迹潦草,又将朝乾夕惕的顺序写反了,被皇上借题发挥,指称其自恃功高,目中无人,对皇上大不敬。

皇上遂以此收回了他手中大权,由于年羹尧势力削弱,群臣纷纷揭发检举其罪行,最终以92条大罪被革职,赐狱中自尽,抄家革职,子嗣充军,一代名将以此收场。

年羹尧后代

年羹尧由于贪恋权势被雍正皇帝处置以后,其在狱中自尽,革家臣,抄家产,子嗣或死或流放,声名显赫的年氏家族就此覆灭,那么年羹尧有后代吗?如果年氏未绝后那么他的后代如今身在何处呢?

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酒泉博物馆存有一副刺绣精致的盔甲,金银线刺绣加以铆钉,经专家考证该装置是皇帝赐予武官上朝所穿戴,然而这幅奢华铠甲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追究这幅铠甲的由来与出处,是金塔地区一户姓连的人家,或许由此可探寻年羹尧的后代。

众所周知年羹尧被皇帝处置后,其大儿子随之一同斩首,其余子嗣均发配边疆,听上去充军好像能有一条活路,其实古代的刑罚极其严酷,实则生不如死。而此时,多亏了年羹尧为孩子请的老师岳钟举,是年家的恩人。

岳先生多年来受到年家的信任,为人一身正气,在年富死后,不顾杀头的风险将自己的学生也就是年羹尧的小儿子年忠与一副年羹尧的盔甲携带到老家山西逃亡。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岳老师将年忠改姓“连”,恰逢山西闹水灾,于是他们逃往年羹尧的其中一个老婆的甘肃家中,从此改姓埋名,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定居在金塔。岳先生一生无后,为连忠娶妻造房,死后受到连家世代的拜奉,而年羹尧的后代也就以“连”姓繁衍了下来。

据悉,当时是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子将盔甲送至博物馆,而金塔一带的连姓家谱上也有记载,其祖先确实是迁户至此,以此可见这幅铠甲就是年羹尧大将军流传给他的后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权臣年羹尧:位高权重的将军最后落得什么下场
年羹尧,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屡立战功的大将,帮康熙平定西北边疆,又以自身极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协助雍正登上皇位,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军事、政治多个方面手揽大权,那么最后他的结局如何,如此位高权重的将军落得什么下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于年羹尧家族势力日益显赫之后,其手中权势极高,过于居功自傲,以权谋私,屡屡侵犯皇威,逐步失宠最终酿成大祸。一方面,滥用职权,作威作福。由于年羹尧自恃功高,趾高气扬,将同级官员视作下属,要求郡王向之跪拜,对待御前侍卫有如奴仆,且在雍正面前也极度势力,多次冒犯君臣之尊卑。其次,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举人唯亲。凡是年羹尧属下或亲信,在任何官职选拔上,均能优先采用,以自己的势力集结地区官员骨干,打造小团体。且年羹尧注重培养私人势力,以自身权位吸收朝中须溜拍马之人,权力逐渐膨胀,私自弹劾官员换之以自己属下替任。除此之外,年羹尧贪污腐败的行为及其严重,屡屡受贿,贪恋财富数量惊人。...
· 飞将军李广勇冠三军为何最后落得自刎的下场?
对李广的怀念,是缘于一种对久已失传的血脉的怀念。李广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那种将军,他没有靠谋略取得过胜利,但是因为勇敢他从匈奴人那里得到了“飞将军”的美名。与他同时的卫青是成功者,霍去病是成功者,但最让匈奴人胆寒的,相信还是李广。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历史是在对北方民族的恐惧中写成的,最起码在李广出现以前,好象只有我们怕那些人的份儿。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北方是辽阔的草原和沙漠,那里盛产良马和烈酒。我不知道你们骑在马上有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人一旦骑到马背上,就特别想踏碎或征服些什么。而我们呢,醉心于用丝绸编织华丽的锦缎,被人逼得急时也做些消极的抵抗,但后来最好的办法还是筑了一道院墙——我不出去,你也别进来。我们这边也有强盛的时候,比如刚刚一统六国的秦王朝,也有良将雄兵,比如赵国的李牧、秦国的蒙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向着北方进发,去追求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呢?要知道,对匈奴民族,除了征服,别无他途。...
· 为何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子会落得如此下场?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个太子商朝的太丁,不过还没来得及继位便去世了,这倒是有点可怜,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太子是康熙皇帝的嫡子胤礽,胤礽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所以在胤礽刚满周岁时便被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政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网络配图不过这胤礽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赫舍里氏在生产时难产而亡,由于康熙深爱着她,因此将对妻子的感情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对胤礽是十分的宠爱。为此,康熙首开清代“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立胤礽为太子。康熙对这个皇太子是非常的宠爱的,康熙曾当众讲一天中有两件要事,一是问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过问皇太子的学业。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胤礽不幸...
· 雍正名将年羹尧为何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清朝康熙年间,西北地区边疆十分不稳定,屡次遭受准噶尔的侵扰,领土的统一与稳定日渐成为康熙帝的一块心病,而此时的年羹尧年纪尚轻未满三十,就已经骁勇善战,在平疆战事上尽显军事才能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年羹尧进士出身,后入阁,由于十分受到皇上的欣赏与信任,于是迁至四川地区任巡抚,作为封疆大官。年羹尧为人聪慧,文武双全,对于康熙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在四川任职时大有作为,也丝毫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任,平定藏区边疆。年羹尧十分惜才,镇守西安时,广招天下人才谋士,以丰厚的俸禄来引进有用之人。年羹尧极具军事领导才能,曾在短短一个冬季的时间里就逼得敌方十万大军全数缴械投降,且年羹尧料事如神,还能闻声识敌。年羹尧曾在平定青海时,某一日突然要求全军次日每人携带木板与干草,众人不解,直至第二天行至泥淖处,才发现原来用草束填之,铺上木板便能行军无碍,他们的军队正是以这种方法破解地形的难题,攻入敌方内巢。在抗击地区的侵军时...
· 为什么中国最后一位皇太子会落得如此下场?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个太子商朝的太丁,不过还没来得及继位便去世了,这倒是有点可怜,而第一个皇太子则是嬴胡亥(秦二世),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太子是康熙皇帝的嫡子胤礽,胤礽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所以在胤礽刚满周岁时便被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政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网络配图不过这胤礽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赫舍里氏在生产时难产而亡,由于康熙深爱着她,因此将对妻子的感情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对胤礽是十分的宠爱。为此,康熙首开清代“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立胤礽为太子。康熙对这个皇太子是非常的宠爱的,康熙曾当众讲一天中有两件要事,一是问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过问皇太子的学业。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胤礽不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