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元璋如何: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5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如何反腐: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明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

  明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有着区别于其他王朝的很多特点,在性情上的表现尤为鲜明,也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起伏跌宕。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各方面都值得人们深深回味,本书作者站在人性角度,截取历史长河片段,描摹朝代风貌,激起明史烟尘,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次上奏稿,写得很长,洋洋洒洒有一万多字。朱元璋让内侍一连念了三遍,最后发现其中有用的不过五百来字,其他全是一些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废话。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朕之所以要广开言路,是想得到那些切中要害、有益于国家的话。这些虚浮华丽的语句,只会扰乱视听罢了。”于是让中官挑选那些文字简练、且能一针见血的疏稿出来,归纳出一种固定的建言格式,然后颁示中外,要求以后凡有建言,都要按照这种格式书写,只需把中肯的意见列出来就行了,不许没话找话地无病呻吟。

  

  明初,朱元璋制定了严禁官吏下乡扰民的政策,并允许乡民捉拿扰民的官吏。在这方面,常熟县农民陈寿六,因为实绩特别突出,受到了朱元璋的大力表彰,还被写在了《大诰续编》里。陈寿六与自己的弟弟和外甥三人,捆绑了民怨极大的县吏顾英,然后押送首都告御状。朱元璋表彰陈寿六能干,赏赐了他20锭银子,免除他三年的杂役,其余二人各赏两件衣服。为了防止有人打击报复,朱元璋专门谕令地方:“若有敢于无事生非扰害陈寿六的,或敢于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的,一律杀无赦。”简直给了陈寿六一道免死金牌。

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在全国进行改革。他要求每一个乡村,都要建立“旌善亭”和“申明亭”。旌善亭是用来表彰良民,以及那些值得称道的善行义举,届时,这些人的名字和事迹会被记刻在亭中,以此激励人心之善;申明亭是处理村中纠纷的场所,凡是涉及婚姻、财产、争占、失火、盗窃、骂人、斗殴、钱债、赌博,以及擅摘田园瓜果、六畜践踏禾稼、亵渎神明等与民相关的事宜,都要在这里予以仲裁,由村里推举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在申明亭审理、仲裁的过程中,长者可酌情使用竹批荆条等器具抽打案犯,但不许私设牢狱监禁。审问时间也只能在白天,晚上必须放回,第二天可接着再审。那些行为不检点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做的坏事,也将被记刻在亭中,以示警戒。

  

  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曾将一大批苏州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凤阳。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凤阳兴建中都皇城后,又于洪武七年(1374年)再次下令,将14万江南富户迁到凤阳,以填实帝国的中都。这些富户被强制迁徙时,要求只能带走金银细软,其原有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则被收归官有。还规定,这些富户迁徙后,不准随便离开凤阳。从此,这些人为了回江南探亲扫墓,只好化装成乞丐,以逃荒要饭的名义,偷偷溜回江南各地,从而形成一支奇特的乞丐大军。朱元璋还数次下旨,迁移全国各地的富户填充帝国的首都南京。朱元璋的强制移民政策,一直持续到永乐年间,累计涉及人口一百万。

3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朱元璋非常痛恨贪官,他亲自制定并颁布了《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等法律条文,共计236条,其中有关惩治贪官污吏的条款,就有150条之多。而且这些条款规定极其严厉,全是诸如凌迟、剥皮、枭首、夷族等重刑。由于刑罚过于严酷,官员们不是被罢黜就是被杀头,很少有人能做到自然退休,以至于有些地方的衙门竟无人办公。鉴于此,朱元璋突发奇想,让那些犯了罪的官员,戴着镣铐继续留任。洪武年间,在各级府衙中,这种戴罪办事的人,一度达到328人之多。于是,在大明帝国的官场上,便出现了这样一道罕见的风景:坐在公堂之上的御史,问案时铁面无情,而他脚上却戴着镣铐,因为他本人早已被判了死刑,只是还没到处决的时间。

  朱元璋深知官僚队伍的管理之难,为了彻底扭转元朝末年以来官场混乱的不良风气,朱元璋称帝之初,便开始着手建立对官吏的监察、考核制度。他不断派大臣到各地方考察吏治,还亲自宴请那些到京朝觐述职的官员,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以褒奖或劝惩。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朱元璋亲手编订了《诸司职掌》、《责任条例》、《到任须知》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责任和禁令。他还下旨将《责任条例》刻版印刷,在全国广泛张贴宣传,要求官员吏员们严格遵守。通过不懈的努力,到洪武末年,明朝逐渐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官吏考核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的高招: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留任
明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有着区别于其他王朝的很多特点,在性情上的表现尤为鲜明,也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起伏跌宕。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各方面都值得人们深深回味,本书作者站在人性角度,截取历史长河片段,描摹朝代风貌,激起明史烟尘,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次上奏稿,写得很长,洋洋洒洒有一万多字。朱元璋让内侍一连念了三遍,最后发现其中有用的不过五百来字,其他全是一些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废话。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朕之所以要广开言路,是想得到那些切中要害、有益于国家的话。这些虚浮华丽的语句,只会扰乱视听罢了。”于是让中官挑选那些文字简练、且能一针见血的疏稿出来,归纳出一种固定的建言格式,然后颁示中外,要求以后凡有建言,都要按照这种格式书写,只需把中肯的意见列出来就行了,不许没话找话地无病呻吟。网络配图明初,朱元璋制定了...
· 朱元璋:竟然让犯罪官员戴镣铐继续任用
明王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草根皇帝建立起来的王朝,所以有着区别于其他王朝的很多特点,在性情上的表现尤为鲜明,也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起伏跌宕。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各方面都值得人们深深回味,本书作者站在人性角度,截取历史长河片段,描摹朝代风貌,激起明史烟尘,描绘出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刑部主事茹太素有一次上奏稿,写得很长,洋洋洒洒有一万多字。朱元璋让内侍一连念了三遍,最后发现其中有用的不过五百来字,其他全是一些歌功颂德、溜须拍马的废话。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朕之所以要广开言路,是想得到那些切中要害、有益于国家的话。这些虚浮华丽的语句,只会扰乱视听罢了。”于是让中官挑选那些文字简练、且能一针见血的疏稿出来,归纳出一种固定的建言格式,然后颁示中外,要求以后凡有建言,都要按照这种格式书写,只需把中肯的意见列出来就行了,不许没话找话地无病呻吟。网络配图明初,朱元璋制定了...
· 朱元璋如何监视官员?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应时而生。从至正十二年(1352)从戎,经过十二年的拼杀,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立世子。当年二月,朱元璋再次亲自领兵攻打武昌。拿下武昌后,朱元璋将原效力于陈友谅的翰林学士詹同召为国子博士。不久,詹同向朱元璋举荐了吴琳。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将朱元璋是如何监视臣下的吧。据《明史》记载,吴琳是湖北黄冈人,是当地的一位颇负盛名的才子,早年与詹同有过交往。因受到举荐,吴琳被朱元璋召为国子助教,在詹同手下任职。虽然职位不高,但吴琳的能力比詹同强,“经术逾于同”。不久,吴琳的才干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故得到提拔和重用,先外调任浙江按察司佥事,后入京负责起居注。此后,吴琳的仕途经历比较简单,干了两部尚书。洪武四年(1371年),吴琳再次得到提拔,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两年后,也就是洪武六年(1373年),吴琳改任吏部尚书。一年后,吴琳突然“乞归”,请求辞职...
· 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让罗马帝国继续苟延残喘
瓦莱里安所建立的统治体制的崩溃将罗马城进一步推到了危险的边缘。然而,正如猫有九命一样,罗马在危机面前又一次挺了过去,并努力寻找着可以救之于危难的英雄。此时现身的“救世主”是公元284年被士兵拥立为帝的宫廷禁卫军首领戴克里先。戴克里先原是一位出身卑微的伊利里亚人,全凭个人能力荣登宝座。此人极爱奢华,平日里常穿戴着象征权势地位的紫色披风,而且要求所有人在他面前都必须站着说话。他在位的20年间,罗马帝国浸染上了东方文化的色彩。退位后,戴克里先选择了在亚得里亚海岸隐居,过着恬静的生活,这在罗马政治史上颇为罕见。踌躇满志的戴克里先为了解决帝国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罗马的经济制度、军事体制和政治管理三大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的罗马经济体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严重失控的通货膨胀和产品供不应求。这两种弊病又因达契亚地区金银矿产资源的大量流失和巩固帝权所带来的激增而日趋严重。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戴克里先...
· 朱元璋如何整治不法官员?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朱元璋如何整治不法官员?”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洪武帝朱元璋执法严苛是出了名的,手段之残暴让不少官员如履薄冰。一些官员上朝前都要跟家人诀别,如果能平安下朝回来,就得庆幸感叹又多活了一天。官当到这种朝不保夕的地步,也算是千古奇闻了。那朱元璋究竟是怎么收拾那些不法官员的呢?一旦被发现有贪腐行为,可不仅仅是砍头那么简单,朱元璋的做法是砍了头之后,还要剥皮楦草,立于衙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以警告继任官员,敢贪赃枉法,这就是下场!这套让人毛骨悚然的做法,其实在《大明律》当中并无规定,是朱元璋为了反贪,特意创设并以《大诰》的形式加以推广。在那个时代,皇上的圣谕跟法律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后来,这一大招还不局限于对付贪腐的官吏,宫里的太监如果不老实,要玩个什么娶妻之类的把戏,也会被施以这种酷刑。我们来看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