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西汉徐乐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重要侍臣学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2
转发:0
评论:0
徐乐是西汉时期的重臣,大约是出生于汉景帝的初期,在武帝的中后期左右去世,他一生为官的时间主要在汉武帝时期,在前128年的时候,徐乐和主父偃等人一起上书,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成为了汉武帝的侍臣。图片来源于网络徐乐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算多,唯一的记载就是在《汉书》上记载的那篇将近千字的谏书,在这篇谏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徐乐杰出的忧患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知道国家的兴旺在于是否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因此他才能够针对着当时的朝政,提出恳切的观点来劝说汉武帝不要继续这么无谓的动兵,要关注百姓的生亡,虽然他没有提出改革的方式,同时将挽救国家的重任交给了君主自己修身养性,但是他长远的目光依旧值得后人敬佩。徐乐这样深刻的认识不只是他一人的功劳,也是自从汉初以来无数思想家对于大秦灭亡的教训经验的总结,秦朝的灭亡带给当时人的震动是毫无疑问的,结束了数百年的混乱一统天下的大秦居然没过多久就灭亡了,这让西汉的人都非

  徐乐是西汉时期的重臣,大约是出生于汉景帝的初期,在武帝的中后期左右去世,他一生为官的时间主要在汉武帝时期,在前128年的时候,徐乐和主父偃等人一起上书,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成为了汉武帝的侍臣。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乐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算多,唯一的记载就是在《汉书》上记载的那篇将近千字的谏书,在这篇谏书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徐乐杰出的忧患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知道国家的兴旺在于是否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因此他才能够针对着当时的朝政,提出恳切的观点来劝说汉武帝不要继续这么无谓的动兵,要关注百姓的生亡,虽然他没有提出改革的方式,同时将挽救国家的重任交给了君主自己修身养性,但是他长远的目光依旧值得后人敬佩。

  徐乐这样深刻的认识不只是他一人的功劳,也是自从汉初以来无数思想家对于大秦灭亡的教训经验的总结,秦朝的灭亡带给当时人的震动是毫无疑问的,结束了数百年的混乱的大秦居然没过多久就灭亡了,这让西汉的人都非常困惑,试图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也算是吸取经验教训,延长西汉的统治时间,可以说总结别人失败的经验,用一种居安思危的长远目光来看待当下乃至之后的局势是西汉时期不少思想家的共性。 

  纵观徐乐的一生,虽然没有多少政绩的介绍,在名气上也远不如贾谊等人,但是他的眼光是毋庸置疑的,想来这么一个能够深切分析国家形势作出恰当的判断的人,能力上也绝对不会太差。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乐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重要侍臣学者,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太多的生平资料流传后世,但是他那份长逾千言的上皇帝书却是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对于当时社会形态研究的一份重要材料。 

  当时正是汉武帝北征匈奴,南攻南越的时候,虽然说汉武帝这样的进攻也是有着很大的好处,对于日后的安稳有着杰出的贡献,但是毫无疑问,对当时的百姓造成的压力也是巨大,而当时众多的朝臣对于汉武帝这样穷兵黩武的进攻打法也抱着赞美的态度,可以说是,完全就不顾百姓们的苦楚,或许这些大臣也有不少人看出来了,或许汉武帝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事实就是没有人站出来帮百姓说几句话,而这个时候徐乐站了出来。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乐面对着当时不体恤人民的武帝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忧患意识,用那种中国士大夫特有的长远目光呼吁汉武帝要重视百姓们的安危,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写下了“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认为枭雄豪杰的造反不过是个别的少数现象,不会真正导致国家的灭亡,而老百姓的起义才是真正动摇国家根本的,所以他冒着被武帝厌恶的危险,上书陈述利害说到:“关东一带粮食已经很久没有丰收了,这么多年了,老百姓的生活都非常不好,根据观察的经验来看,老百姓已经有了不稳定的趋势,不安稳的话就容易形成起义,对国家安稳造成威胁。”所以他希望武帝能够吸取教训,恢复到之前的无为而治,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汉武帝时期麒麟阁十一功臣苏武生平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苏武是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
· 西汉侍中金涉
西汉侍中金涉金涉,通晓经典,勤俭节行,儒家学者都很称颂他。金涉愿任左曹,汉成帝时升侍中、骑都尉,担任京畿地区匈奴人、南越人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团司令。金涉也很好的继承了金日的修身之术,史称其“明经俭节,诸儒称之”,也就是说他很明事理,而且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张狂,因此深得其他大臣的称赞。汉哀帝继位(前7年),又升任奉车都尉、长信少府,掌管太后所居长信宫的事务。因为是匈奴后裔的缘故,还出使过匈奴,历任匈奴中郎将、越骑校尉、关内都尉,安定、东海太守,越骑校尉。西汉成帝时期侍中金涉,生卒年不详。家族渊源西汉武帝光禄大夫金日有两个儿子:长子金赏、次子金建,俱为侍中。金日的弟弟金伦,当初与母亲、哥哥一同降汉,官至黄门郎,不幸早逝。其子金安宣帝时为侍中,因揭发楚王刘延寿谋反有功,封都成侯,建章卫尉,身后陪葬杜陵,谥号为“敬”。金安上有四个儿子:金常、金敞、金岑、金明。元帝即位之初,信任师傅萧望之、周堪...
· 西汉经学者伏生
简要介绍:伏生,一作伏胜,生于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卒于汉文帝三年(前161年),西汉经学者。字子贱,西汉济南(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苏家村)人[1],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西汉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人物生平:伏生系孔门弟子G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汉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
· 徐广简介东晋穆帝时期秘书监散骑常侍徐广生平
徐广(351年~425年,一说352年-425年)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今山东省莒县),徐邈之弟。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年七十四岁。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谢玄为兖州,辟从事。孝武帝时,除秘书郎,典校秘书。后为散骑常侍,领著作。初,桓玄篡位,帝出宫,广陪列,悲动左右。及刘裕受禅,恭帝逊位,广哀感涕泗谢晦谓道:“徐公将毋小过?”广道:“君为宋朝佐臣,身乃晋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因更欷觑。遂乞归。广尝撰车服仪注及晋纪凡四十六卷,答礼问百余条。有文集十五卷,(见《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博览百家,学问精深。谢玄为兖州刺史,辟为从事。谯王司马恬为镇北将军,补其为参军。孝武帝时,任其为秘书郎、典校秘书省。后转员外散骑侍郎,仍领校书。尚书令王殉对其甚器重,荐为祠部郎。后被司马元显荐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任其为大将军文学祭酒。义熙初年,奉诏...
· 徐氏名人-北魏学者徐遵明
徐遵明(475~529),字子判,华阴(今陕西渭南)人。北魏儒家学者,经学家,南北朝时期"北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徐遵明从小好学,从十七岁开始,四处求学。曾在上党师事屯留王聪,受《毛诗》、《尚书》、《礼记》,又曾师从燕赵张吾贵、范阳孙买德、平原唐迁等学经。终身未仕,开门授徒二十余年,门生众多。徐遵明,身长八尺,幼孤好学。年十七,随乡人毛灵和等诣山东求学。至上党,乃师屯留王聪,受《毛诗》、《尚书》、《礼记》。一年,便辞聪诣燕赵,师事张吾贵。吾贵徒甚盛,遵明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张生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说,不惬吾心,请更从师。”遂与平原田猛略就范阳孙买德受业。一年,复欲去之。猛略谓遵明曰:“君年少从师,每不终业,千里负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终恐无成。”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乃诣平原唐迁,纳之,居于蚕舍。读《孝经》、《论语》、《毛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