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位高权重的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善始善终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8
转发:0
评论:0
位高权重的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善始善终的?,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749年(天宝八载),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天宝十三年(754年),改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每以数州为一镇的节度使不单管理军事,而且因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据《新唐书 志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郭子仪

网络配图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面对这种情况,郭子仪临危受命,被肃宗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不久,唐肃宗发兵南征,宰相房琯在陈涛战败。此时,唐军队损失大半,只能倚靠朔方军为根基。后来,叛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兵,引诱河曲九府等进攻行在。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终于平定河曲。

郭子仪

网络配图

  至德二年,郭子仪和李光弼光复两京。唐肃宗感激涕零:“这虽是我的家国,但实由卿再造!”话虽说得好听,但是面对功高盖世的郭子仪,唐肃宗不能不防。在对叛将安庆绪用兵时,肃宗没有让最负名望的郭子仪挂帅,甚至在对史思明用兵失败后,仍听信谗言,斥责郭子仪作战不力,并把他召回,免去军职,闲置起来。直到朔方军发动以拥护郭子仪为名的兵变,唐肃宗才不得已起用他,平定兵变。

  唐代宗即位,郭子仪成了三朝元老,也成了新君的心头隐忧。为了防范郭子仪,唐代宗仿效唐肃宗的做法,解除郭子仪的兵权,将他调回长安闲置起来。可是,不久吐蕃进犯,攻陷长安,唐代宗只得重新起用这位能征善战的老将。郭子仪以弱对强,用疑兵之计击退吐蕃,第二次收复长安。后来,唐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进犯长安,又是郭子仪临危受命,凭自己的威望,分化联军,直至粉碎联军,保卫了长安。

  可以说,在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的过程中,郭子仪有好几次机会可以拥兵自立。郭子仪为什么没有自立?或许,在长期的平叛斗争中,他认识到,唐皇室虽已衰微,但人心尚在,自己冒险自立,没准落个身败名裂,不如效忠李唐皇室,建功立业,博个封妻荫子。另一方面,鸟尽弓藏的道理,郭子仪不可能不懂,如何防备君主的猜忌,成了他的一门保身学问。

郭子仪

网络配图

  唐代宗曾三次拜郭子仪为尚书令,都遭到郭子仪拒绝。这一举动看似感激郭子仪的功勋,其实是试探郭子仪究竟是忠臣,还是个野心家。要知道,尚书令一职在唐朝很特别,是最高职位的宰相。因为李世民曾任此职,此后此职长期不授,有职无人的状况,已成惯例。唐代宗登基伊始,为了提高太子李适的政治地位,才一度将尚书令授予李适,可以说,尚书令是皇室的禁脔。

  郭子仪自然懂得皇帝的用心,因而,无论如何也不接受,此举实际上是向唐代宗表白心迹,证明自己是一个别无他图的忠臣,化解君主的疑心。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指挥了很多重大战役,他一生戎马,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它不仅武功厥伟,还善于从政治角度分析观察问题,一生历尽四朝而不到,权倾天下而主不疑。

  正是由于他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所以才能善始善终,最后寿终正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高权重的长孙无忌的?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
· 位高权重的刘墉是整个古代极少见的高寿之人
刘墉的一生不仅官运亨通,位高权重,他在书法方面也是极具有盛名,在他生前曾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这四位并称四大家且位居第一。康有为还曾称他是清朝的“集帖学之大成者”。图片来源于网络刘墉的书法是清代帖学的一座重镇,他的书法不同于古人,精华内蕴,味厚神藏。对清代的书法家以及近当代的书法家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关于他的书法,或许是受儒家中庸的思潮的影响,传统艺术审美以“中和”为主。他自幼就出生于封建家庭,学习以儒家经典为主,以“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奋斗目标。从刘墉的书法角度来看,主要还是来源于颜真卿和苏东坡。颜真卿的书法严谨、端庄、浑厚;苏东坡的书法风格追求自然,抑扬顿挫之感。刘墉岁身居高位,心足满意,但操守严谨。书法虽有颜真卿,苏东坡的的形态,但他的字里行间却拥有“中和”之美,而且还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的自家风格。他作书一般喜欢用豪放的风格,注重墨笔的浓黑程度,有时候他的一个字就如同一个小...
· 48岁造反54岁称帝,刘邦是如何做到的?
48岁造反54岁称帝,刘邦是如何做到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作为一枚骨灰级的无赖,论勇武、论智谋、论才华之类,40多岁的刘邦还真没什么惊艳之处。既然如此,刘邦48岁造反54岁称帝,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对此,韩信一语道出。有一次,韩信和刘邦聊天,谈到了领兵多少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其中就谈及了刘邦的核心竞争力。上(刘邦)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有辖制、趋势之意)?”信(韩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一句“不能将兵,而善将将”,道出了刘邦的竞争力。其实,刘邦何止“善将将”,从起义反秦、楚汉争霸来看,刘邦非常善于识人用人。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事实上,在任何时代,都是人才最重要,只要手下有足够的人才,能团结一致的往前走,夺取天下并非难事,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刘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识人用人。和...
· 揭秘古代千杯不醉是如何做到的?
喜欢看武侠的都知道,丐帮帮主乔峰可谓千杯不倒,不论是拜把子还是绝先交,不管是大事临头还是日常饮食,总之是无酒不成欢。这种古代好汉气势如虹的喝酒架势让人十分震撼!动辄一句“在下先干为敬”,然后就只剩空坛子了!联想到现在,谁人能这么喝?那为什么现代人在喝酒这事上竟跟古人有这么大的差异嘞?网络配图高度白酒是没有的,至多是醪糟大家要知道,古代的酒都是酿造酒,一般最多十几度。直到了宋代,酒的度数才提升了一点点,但也别指望出现什么高度白酒。比如梁山好汉们聚义一堂,海吃海喝,看似量大,其实也就相当于喝了点儿醪糟。醪糟经糯米发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杯子大小很关键,换算比例很重要古代的度量衡单位跟现代可完全是两码事。比如西汉的1升只不过是现在的0.3升,而东汉的1升不足现在的0.2升...
· 唐高宗是如何坐上皇位的?他是怎样的一位皇帝?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太宗去世之后继承皇位。他虽然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儿子,出生嫡系,但是既不占长,同时也不是最受宠的儿子,那么为什么最后皇位落到了他的身上呢?要说唐高宗的继位,用一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何这么说呢?唐太宗继位之后,就已经明确的表达了自己最希望长子李承乾继承皇位。因为他继位不久就封李承乾为太子,此后李承乾犯了很多荒唐之事,唐太宗也没有废黜。想当初李承乾学坏了,大臣们都认为他不足以担任帝国继承人,纷纷上奏唐太宗请求更换太子。但是唐太宗却全部拒绝了,为了堵住大臣的嘴,他几乎将当时名臣都指给李承乾当老师。既然说与鹬蚌相争,那么自然还有另一位,便是唐太宗宠爱的皇子李显。李显也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是太子李承乾的亲弟弟。两位兄弟走到后来兄弟相争的一步,正是因为唐太宗给予李显过多的宠爱。盛宠优渥到臣子都看不下去,请求皇帝平日里赏赐能不能少一点。唐太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