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名相李泌: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隐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8
转发:0
评论:0
唐朝名相李泌: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隐居,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

  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

  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九龄处理朝政时便提出了自己对政事的独特见解,据传张九龄当时亲自认错,并不顾年龄上的悬殊,身份的差异一意与李泌结为知己,这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李泌也因为此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成年后的李泌更因与玄宗讲解《老子》而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太子师。

  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时,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后,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传达给了当朝皇帝,一般被采纳的建议实施后均获得不小的成效,未被采纳的却或多或少导致了时局的进一步动荡混乱,可说李泌真是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做到深谋远虑。

  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道教,所以他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很少食用烟火食物。这在现代来看是多么的可笑之极,但在当时来说,正因为他信奉道教,所以他议政时见机行事,当大环境不利于己的时候,他会选择明哲保身,正可谓留的青山,才能做以后的图谋,如果连青山都不在,何谈将来。

  李泌,客观来说,他为唐朝时期的四朝元老,具备了谋臣的眼光,但却因避祸保全自己,而未能将其才能完全发挥,可想如果他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晚唐时期何以生灵涂炭到那种地步。 

  李泌归山

  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经过了三顾茅庐才有请到此位高人,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托,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在刘备死后也尽心辅助其子,只可惜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将蜀国葬送。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高人,他就是李泌,他同样是隐士高人,他同样被唐肃宗花费心思请到朝政上辅助朝政。但李泌与诸葛亮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来一一分析。

  诸葛亮与刘备初时并不相识,经历过机缘巧合结识后才成为知己,诸葛亮在那时就下定决心士为知己者死。而李泌和肃宗李亨结识却是幼时,那时的李泌刚崭露头角,被玄宗认为是可造之才,并任命为太子师,那时的太子便是肃宗李亨,所以他们二人可谓亦师亦友的关系维系了很多年,后来因李泌与权臣杨国忠发生矛盾,杨国忠将其赶出长安,李泌便归因于山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当肃宗登上皇位后,便费劲心思寻觅他幼时的好友李泌,肃宗在寻找到李泌后,十分欣喜,以后但凡大小事均要跟李泌商量过后才能放心处置,但好景不长,肃宗重用李辅国,使得国家继续变得乌烟瘴气,李辅国觉得李泌权限过大,便私下勾结宠妃张良娣,想方设法李泌,李泌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决意再次离开朝廷,在推拒肃宗的再三挽留后,毅然再次转身归山。

  李泌,因不愿意同流,在肃宗时期便被迫二次归山,在李泌归山后,唐朝便政局黑暗无比。 

  李泌避祸

  什么人叫做聪明,聪明人一般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和习惯呢?首先,他们是少言多看多听的,因为他们深知言多必失,少言才能及时查明所在形势,才能更好的判断,才能做出最优选择方案。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除却专业知识外,他们一般懂得很多,各种领域均有所涉猎,当与领导谈论时就会有更多的谈资,并能从各方面针对难题来做出分析,寻求最优解决办法。

  最后,聪明人不以聪明自诩,他们一般是谦虚的,谨慎的,因为他们知道大智若愚才是最合适的,不然过早的暴露往往会导致自己的短命。

  在唐朝,就有一个顶聪明的人,那就是李泌,他博学,他谨慎,他善于审时度势,并能够做出明哲保身之举。

  他的一生就象是个传奇,他辅助过四位唐朝皇帝,四位皇帝所在的朝政可谓一个比一个黑暗,四个皇帝的性情也是一个比一个更难让人捉摸,但在那样混乱的局面之中,多少奸臣想要夺取李泌的性命,均被李泌先悉察觉,并想出办法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有人可能觉得李泌,太过于自私,不顾朝廷的黑暗造成的人伦惨剧,只顾着保全自己。但换个角度想想,若不是他的明哲保身,又何以在四个朝代里谏言,并帮助朝政走出几度困难,这样看待李泌的人,真可谓目光太过于短浅。

  能进就进,该退就退,常人一般做不到的,李泌做到了,李泌避祸留给后世的可谓是大智慧,大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名相李泌:为何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
唐朝李泌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李泌画像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九龄处理朝政时便提出了自己对政事的独特见解,据传张九龄当时亲自认错,并不顾年龄上的悬殊,身份的差异一意与李泌结为知己,这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李泌也因为此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成年后的李泌更因与玄宗讲解《老子》而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太子师。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时,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后,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传达给了当朝皇帝,一般被采纳的建议实施后均获得不小的成效,未被采纳的却或多或少导致了时局的进一步动荡混乱,可说李泌真是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做到深谋远虑。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
· 唐朝名相李泌:为何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
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九龄处理朝政时便提出了自己对政事的独特见解,据传张九龄当时亲自认错,并不顾年龄上的悬殊,身份的差异一意与李泌结为知己,这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李泌也因为此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成年后的李泌更因与玄宗讲解《老子》而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太子师。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时,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后,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传达给了当朝皇帝,一般被采纳的建议实施后均获得不小的成效,未被采纳的却或多或少导致了时局的进一步动荡混乱,可说李泌真是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做到深谋远虑。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道...
· 李泌为什么叫”布衣宰相“?李泌归山是好是坏?
李泌为什么叫”布衣宰相“?李泌归山是好是坏?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啊。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音bì)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在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他写的诗文,十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近李泌,把他当作老师看待。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了这个,他被杨国忠排挤出长安。他看到政局混乱,不愿受这个气外篇,索性跑到颍阳隐居起...
· “白衣宰相”李泌: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后又数次归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发生唐玄宗的天宝三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彻底黑化,不再是原来那个奋发有为,励志向上的皇帝,他开始懈怠朝政,内忧外患之下,唐朝已经尽显疲态。剧中的李必冷静果敢,狠辣忠诚,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为了太子,可谓是尽忠尽职,殚精竭虑,丝毫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李必的原型是李泌,此人的确是唐朝一个运筹帷幄、能文能武之人。“安史之乱”以前,李泌已辞官归乡,但为了辅保太子李亨,他选择重新复出。事实上,正是由于他复出后的谋划和计策,唐肃宗才平定了“安史之乱”。李泌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李泌(bì)(722年-789年),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八柱国"...
· 唐朝史上四次玄武门之变
李唐皇朝有国近300年。读与之有关的史籍(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等),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而这四次政变却都牵涉到当时的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玄武门。1、李世民夺取帝位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间皇位继承权之争的总爆发。世民和建成、元吉同为高祖原配窦皇后所生,建成为长子,世民次之,元吉排行第四。在唐高祖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世民先参与策划了太原起事,而起事之后,在讨平群雄的战争中,他又立功最大。但因为世民不是嫡长子,按照传统习惯,皇位应由嫡长子继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后,便立建成为皇太子。而由于李世民能征惯战,智勇兼备,已成为唐军事实上的最重要的领导人,武德四年,唐高祖特任命世民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并兼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还诏令在秦王府中设置官属。世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