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谋臣李泌能与三国谋臣诸葛亮相提并论
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
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九龄处理朝政时便提出了自己对政事的独特见解,据传张九龄当时亲自认错,并不顾年龄上的悬殊,身份的差异一意与李泌结为知己,这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李泌也因为此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成年后的李泌更因与玄宗讲解《老子》而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太子师。
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时,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后,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传达给了当朝皇帝,一般被采纳的建议实施后均获得不小的成效,未被采纳的却或多或少导致了时局的进一步动荡混乱,可说李泌真是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做到深谋远虑。
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道教,所以他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很少食用烟火食物。这在现代来看是多么的可笑之极,但在当时来说,正因为他信奉道教,所以他议政时见机行事,当大环境不利于己的时候,他会选择明哲保身,正可谓留的青山,才能做以后的图谋,如果连青山都不在,何谈将来。
李泌,客观来说,他为唐朝时期的四朝元老,具备了谋臣的眼光,但却因避祸保全自己,而未能将其才能完全发挥,可想如果他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晚唐时期何以生灵涂炭到那种地步。
李泌归山
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经过了三顾茅庐才有请到此位高人,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托,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在刘备死后也尽心辅助其子,只可惜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将蜀国葬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高人,他就是李泌,他同样是隐士高人,他同样被唐肃宗花费心思请到朝政上辅助朝政。但李泌与诸葛亮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来一一分析。
诸葛亮与刘备初时并不相识,经历过机缘巧合结识后才成为知己,诸葛亮在那时就下定决心士为知己者死。而李泌和肃宗李亨结识却是幼时,那时的李泌刚崭露头角,被玄宗认为是可造之才,并任命为太子师,那时的太子便是肃宗李亨,所以他们二人可谓亦师亦友的关系维系了很多年,后来因李泌与权臣杨国忠发生矛盾,杨国忠将其赶出长安,李泌便归因于山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当肃宗登上皇位后,便费劲心思寻觅他幼时的好友李泌,肃宗在寻找到李泌后,十分欣喜,以后但凡大小事均要跟李泌商量过后才能放心处置,但好景不长,肃宗重用李辅国,使得国家继续变得乌烟瘴气,李辅国觉得李泌权限过大,便私下勾结宠妃张良娣,想方设法李泌,李泌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决意再次离开朝廷,在推拒肃宗的再三挽留后,毅然再次转身归山。
李泌,因不愿意同流,在肃宗时期便被迫二次归山,在李泌归山后,唐朝便政局黑暗无比。
李泌开六井
李泌,我们一直在说他的聪明,说他的大智慧,却一直没有谈论到他的政绩究竟有何?作为一位隐士,他的隐士生涯可谓十分的惬意,来回穿梭于朝堂和山林,在山林间,他潜心向道,不食烟火,参佛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作为一名政客,他给晚唐留下了什么,值得后世尊称他为一代政治家,李泌的政绩其实不胜枚举,内政不断调和君王父子之间的矛盾,虽搬不上大太面,但于私于公,都是有历史大意义的,外政他力谏皇帝对抗番邦,推荐了良将最终也取得了胜利,在胜利后,李泌语重心长的对德宗说,千万不要因嫉妒而斩杀良将。李泌亲自治理的政绩中,当属开六井最为闻名于世了。
六井,开在杭州解放路,其中又以相国井最为闻名。它蕴含了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在唐德宗时期,李泌任杭州刺史,当时杭州人民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没水喝,李泌到来后便到处进行实地考察,想方设法解决杭州人民的饮水难题。在他的努力下,他发现西湖之水可以通过引流的方式引入杭州,便采取了当时比较罕见的引流方式引入了六口井至杭州城内,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后来,杭州饮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李泌也升任了相国一职,杭州的百姓为了纪念李泌,便将李泌所开槽之井命名为相国井。
直到现在,只要提起杭州的相国井,人们便自然会想到李泌,杭州市政府为了纪念李泌,特地重修相国井以作观赏之用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