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孙之獬剃发乞降:清帝竟然顺水推舟强推令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0
转发:0
评论:0
孙之獬剃发乞降:清帝竟然顺水推舟强推令,孙之獬,大汉奸一个!好好的汉服文化全部因他毁于一旦!反骨仔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的

孙之獬,大汉奸一个!好好的汉服文化全部因他毁于一旦!反骨仔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的所作所为将遗臭万年,招世人所唾骂!

近年以清朝为背景的内地影视日益见多,屏幕上男子脑后都拖着一条长辫,社会戏称为“辫子戏”。对于这条辫子,不知底细者讨厌其难看、累赘,识者知是满清逼迫汉人臣服的标志。

1.jpg

网络配图

前脑剃光,后脑留辫,本是东北满族的习俗。让人匪夷所思,奏请强令汉族剃发的,倒是身为汉人的明朝降臣孙之獬。孙之獬是山东淄川大庄村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由检讨迁至侍讲。当时正是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时期,党羽遍朝,性好趋炎附势的孙之獬成了“阉党”中人。崇祯登位,捕办魏忠贤,清除“阉党”,孙之獬被削职为民,由此对朝廷心怀怨恨。

清军入关后一路攻入山东,在老家当了百姓的孙之獬有心投靠,与家人奴仆一道穿起了满人服装。这事传到了清宫里,顺治皇帝为收揽人心,令将孙之獬召来北京,着实夸奖了几句,封为礼部侍郎。孙之獬喜不自胜,据《清朝野史大观》载,不久他就演出了巴结新主的“精彩”一出。

时顺治皇帝因天下未定,还允许明朝降臣仍穿着汉族衣冠上朝,但满、汉大臣各站一班。这一天孙之獬“标异而示亲”,上朝时变得“焕然一新”,从头到脚满官装束,沾沾自喜挤进了满班里。满族大臣自以为高汉官一等,斥责孙之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受”,结果你推我拉把他赶出班外。汉官见了,掩面窃笑。

孙之獬自讨没趣一脸窘态,悻悻然走回汉班。汉官恨他处心积虑献媚求宠,“以其为满饰也,不容”,一个紧挨着一个不让其入班。此君徘徊于满、汉两班间,进退无措,狼狈之极,恼羞成怒之下,上书顺治皇帝,奏请诏令汉人剃发:“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之从中国,非中国之从陛下也。”

2.jpg

网络配图

顺治本有此意,赞叹曰:“不意降臣中有作此说者。”遂来了个“照准”,于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六五年)六月下令剃发,大意谓: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令下之后,到处可见剃头匠由兵勇押着,挑着担子巡行在城镇乡村,担子上挂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粉牌,强迫汉人剃发,将拒不剃发者砍下头颅挂在担子上示众。

“衣冠束发”素来是汉人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于是纷起反抗,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旷世惨剧因此而起。

孙之獬由是成了民族罪人,清人王家桢的《研堂见闻杂记》中痛斥云: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剃发迎降,羞愤上疏……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处处蜂起,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只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再说孙之獬为报效主子恩宠,又自告奋勇赴江西招抚抗清军民,却是劳而无功,最终被免官打发重回老家。

顺治三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义军攻入淄川活捉了孙之獬,把他五花大绑示众,历数其献媚求宠、首请剃发、残害同胞罪行,处于极刑,暴尸于通衢大街。其时孙之獬已被削去官籍,朝廷连旌表抚恤也未给予,正是个可悲可耻的下场。话还得说回来,逼迫汉人剃发易服,是满清王朝的既定方针,不过迟早而已,孙之獬的奏请,被顺治皇帝用作了下达剃发令的由头。

3.jpg

网络配图

后来孙之獬因为向顺治帝献奸计被汉族人民满门抄斩。孙之獬的死讯传到京城,顺治帝给吏部下旨,讨论抚恤之事。侍郎陈名夏、金之俊建议,恢复孙之獬的原有官职,并给予抚恤;马光辉及启心郎宁古里建议,孙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应当给予抚恤。“两议上,命用光辉议。”即两个议案一同上报朝廷,顺治帝最后采用了马光辉的建议,没有给予孙之獬任何旌表和抚恤。

可恶的反骨仔,真是自讨苦吃。舍弃了汉族投降清朝,幻想飞黄腾达,岂料原本只是黄梁美梦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之獬的生平简介孙之獬是怎么死的?
在清朝,男子的发型全都是一条发辫,此发型称作“金钱鼠尾辫”。明末清初的时候,汉族男子都是不剃发的,剃发是满族的习俗。数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不敢轻易剪发断发,剃发那更是万万不能啊,除非要遁入空门去当和尚。那么,为什么到了清朝,男子全都换了发型呢?这全都是因为一个大汉奸,孙之獬。满族入关一统天下以后,官兵带着剃发匠,举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牌子,大街小巷的抓人,抓住了人就给他们剃发。就像牌子上写得那句话一样,凡是不肯剃发的,全都死了。孙之獬就是第一个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的人。其实,孙之獬自己就是汉人,他还在明朝当过官。明朝天启年间,孙之獬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朝廷授予他翰林院检讨一职,后迁侍读。孙之獬入朝为官的时候,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势力遍布朝野,他一入朝就投入了阉党门下,成为了阉党的一员过上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崇祯...
· 史上哪位汉族官员请求顺治皇帝下的“剃发令”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文人一旦如此,比常人更可恶。清朝有个叫孙之獬的文人,便是无耻中的更无耻者。首先他是个投降的官员,古人常说忠臣不保二主,这样,孙之獬便不是忠臣。不仅不是忠臣,孙之獬还要努力的把奸臣做到底。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都是投降的政府官员,都在努力的诠释着什么是铁杆的汉奸。不过和他们相比,孙之獬似乎一无所长,他不像吴三桂擅长弓马能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也不像洪承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只能像狗一样在新主人面摇尾乞怜。孙之獬入朝,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当时顺治帝因为天下未定,还允许明朝投降官员穿着明朝衣服上殿,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列。当时满汉大臣互相看不起,满族人嘲笑汉人卑躬屈膝,没有骨气;汉人嘲笑满人粗野没文化。孙之獬自己穿着满人衣服,...
· 明清易代时的乡党:因为颁布剃发令群起反抗清朝
一纸剃发令到底为何让江南士民怒发冲冠,或许可从反抗士民所作的《江阴答劝降书》中得到答案:“江阴礼乐之邦,忠义素著;止以变革大故,随时从俗。方谓虽经易代,尚不改衣冠文物之旧。岂意剃发一令,大拂人心。是以乡城老幼,誓死不从,坚持不二。”满清侵犯的,正是和传统乡党社会内在价值紧密相连的儒家观念——礼乐忠义。不论今人心理是否接受,满清征服江南的过程就是如此简单。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满清豫亲王多铎兵不血刃地进入南京,那个存在了276年的大明王朝,似乎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到了尽头。坐镇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对胜利大为意外,一路无抵抗的征伐让他以为天下唾手可得。多尔衮连忙发出旨意:遣官招抚尚未征服地区。字里行间仿佛天下传檄可定。与此同时他还旧事重提,将入主之初旋颁旋止的“剃发令”搬出来,号令天下剃发易服。本来已经不再抵抗的华夏子民,幡然醒悟,那个曾经宣称为崇祯报仇,吊民伐罪的异族政权,要对华夏文明的...
· 快启动强推进建
快启动强推进建务求黄国故城保护开发建设工作开局良好3月28日上午,县长级干部、黄国故城保护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马保平在办公室抽调人员到位后首次会议上强调,黄国故城保护开发建设既是一项彰显黄国文化资源优势、助推魅力潢川建设的德政工程,又是一项提升潢川旅游形象、造福潢川人民的惠民工程,更是一项让潢川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潢川的桥梁工程,全体办公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县委、县政府打响“黄姓故里”牌的坚定决心和保护开发黄国故城的重大意义,务必要以昂扬的工作激情、严谨的工作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锁定目标,真抓实干,加速推进黄国故城旅游景区一期工程规划建设,努力实现故城保护开发建设工作良好开局。领导小组成员谭德林、朱永静、黄昌喜、黄运庚、何正友、黄俊洁、王新中及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马保平指出,目标已经明确,工作任重道远,从即日起办公室要迅速启动,高效运转。他要求全体同志,第一要安心工作。...
· 揭秘:“剃发令”是清人提出来的吗?
明朝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之为最有“刚”的朝代,在这个朝代里没有和亲、没有割地,更没有两宋时期的年年纳税上供,大明朝一度繁荣昌盛,万国来朝。然而,在强大的王朝也不可能永世传承,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之下,明朝也走到了历史的终结点。但是,有很多忠君爱国人士,对明朝有着极其强烈的好感,以至于即使明朝灭亡,依然有很多人想尽办法光复大明朝。不过,有人想光复明朝,就有人想坑害明,大朝朝也出过一个败类,他做的坏事儿足可以遗臭万年,甚至所有知道此事的人,都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就是这个汉人像清政府提出了恶贯满盈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从而给天下汉人带来了一场大。这个人便是明朝的孙之獬,此人是山东淄川县人,曾高中进士,并在明朝任职。但是,由于此人人品不佳,且贪慕权势,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可是此人为了官位,不惜投到当时的大太监魏忠贤麾下,并希望借此官运亨通。可是好景不长,在明朝皇帝朱由检即位以后,权势滔天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