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解密宋初的“斧声烛影“:赵匡胤是被弟弟害死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2
转发:0
评论:0
解密宋初的“斧声烛影“:赵匡胤是被弟弟害死的?,在一场谋杀案中,如果想判犯罪嫌疑人有罪,无非就找到三个证据,解决三个难题:第

  在一场谋杀案中,如果想判犯罪嫌疑人有罪,无非就找到三个证据,解决三个难题:第一,作案时间;第二,作案动机;第三,作案工具。在这三条中,赵光义有足够的作案时间。在那个深夜,这兄弟俩在密谈之时,他们的身边可没有一个侍从,如果赵光义想动手,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目的,他甚至还有时间跑回自己的家里,从此装成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等待着自己最终受益。除了有作案时间外,赵光义也有足够的作案动机。

blob.png

网络配图

  根据史料记载,赵光义确实有传位给弟弟的想法,但是赵普坚决反对,他认为应该“子承父业”,您有三个大胖儿子,没事传给赵光义干甚。

  最后,虽然赵匡胤接受了赵普的意见,但他却把赵光义册封为了“开封府尹”。要知道,按照五代十国的标准惯例,担任首都市长的人,那就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正是赵匡胤这种暧昧不清的态度,不知道是传位给儿子、还是传位给弟弟的心态,让这位苦苦等待的赵光义终于按耐不住了,他索性动了杀机……

  当然了,在这场假设的谋杀案件中,不管赵光义有多么完美的作案时间,多么无懈可击的作案动机,要是找不到他的“作案工具”,不知道他是怎么杀掉赵匡胤的,这一切都是白搭。

  那么,在这起案件中,赵光义用的什么作案工具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毒酒。

  第二种观点:斧头。

  先说毒酒。根据文莹和尚《续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在就寝时,曾经“鼻息如雷”,而其死后,他的尸体颜色又“玉色莹然如出汤沐”。这样的体色变化与声音异常足以说明,赵匡胤就是被毒死了,而且中毒还不是一般的轻。那么,假设赵匡胤是被毒死的,谁是下毒的人呢?是赵光义吗?说实话,没有任何的证据显示,赵光义就是那个下毒的人。但是,历史却对赵光义颇为青睐,甚至一口咬定,这位仁兄就是那个谋杀者。因为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在历史上的赵光义,他真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主,而且还就好这一手“棋”。公元965年,后蜀末帝孟昶“暴病”身亡,一种说法认为,这就是赵光义下毒的结果。

blob.png

网络配图

  公元978年,南唐李煜离奇逝世,很多人认为,他死于赵光义所赐的“牵机药”。

  公元988年,吴越国王钱俶过六十大寿,结果在赵匡胤赐酒后,这位仁兄就与世长辞了。

  可见,为了清除这些绊脚石,投毒已经成为了赵光义最喜欢的“伎俩”了,那真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之良药呀。因此,有了这么多的前科、后科经验,如果赵光义想毒死赵匡胤,实现自己弑兄夺位的阴谋,这也完全合情合理。

  何况,在当时赵光义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好帮手。

  这个人,就是在王府门口莫名其妙,还有点“幻听”的程德玄。

  虽然在史书中,程德玄给人一种傻了吧唧、甚至有点弱智的形象。但其实,这些都是蒙人的,全是程德玄一手制造的“假象”。这位仁兄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在等宫中的王继恩。

  看晕了吧,实际上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你就会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了。

  这个程德玄,他就是毒死赵匡胤的罪魁祸首!

  根据《宋史·程德玄》记载,程德玄善医术,精通各种药性,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因此,凭借这一手独门绝技,程德玄想要替赵光决“心病”问题,这个完全可以。

  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赵光义当天晚上毒死哥哥的毒药,就是出自这位仁兄之手,就是他生产和提供的。

  如果按照这条线索推理下去,您就会明白了:

  为什么这位仁兄三更半夜不睡觉,他不畏严寒、不怕冰雪,没事跑到晋王府门口,且一口气从三更等到五更。这期间,他还不敲门,也不询问,就这样痴痴的等,你程德玄也忒敬业了吧!

  亲,你不是一个傻子吧!

  如果排除程德玄是一个傻子、脑袋缺根弦这种情况,对比程德玄这种紧张、忧郁的表现,我们只有一种解释,才能理解程德玄这种不寻常的“举动”了。

  答案是——这位仁兄之所以深夜不睡觉,非要跑到晋王府门口站岗放哨,他的脑子根本没有毛病,也不是因为什么幻听,他就是在等待着一件事情,等待着那个他希望的“结局”。

  毕竟,在那个深夜,程德玄是无法亲临现场的。而且,这件事情一旦失败,那就是株连九族、满门抄斩的大祸。因此,为了那个“结果”,程德玄都必须要等,这跟他脑子是不是有问题,耳朵是不是有幻听,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最后,在看见王继恩后,程德玄的心终于踏实了。因为,他终于等到了那个想要的结果——赵匡胤如期而死。

  要知道,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您没法理解:

  程德玄身为一个小小的医官,赵光义却如此器重他,还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参与了这场永载史册的“进宫三人组”行动。

  要知道,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您没法理解:程德玄一介小吏,他居然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敢在皇宫说出那种强硬凶狠、甚至大逆不道的话:“便应直前,何待之有!”要知道,如果不这么想的话,您没法理解:纵观程德玄的一生,他明明就是一个贪婪成性、人品极其恶劣的人渣,赵光义却对其恩宠有加,并且宽恕了他所有的行为,还给他加官进爵,最后还颐养天年。这种种迹象表明,程德玄就是一个“同谋者”。他跟赵光义的关系,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那真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赵光义对他恩宠有加,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他永远保守住这个“秘密”。因此,整理清楚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还原这场谋杀案后,那天晚上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blob.png

网络配图

  大赵心里郁闷,所以找二赵喝酒,结果二赵早就想取而代之了,他就趁哥哥不注意,在酒杯里下了毒。后来,喝着喝着,大赵发现不对劲了,他也觉察出来了弟弟要害自己。于是,大赵用斧头大声的敲地,想要呼叫自己的“援军”。

  那么,什么叫作“好为之”呢?就是大赵在告诉这个弟弟:你小子真不是一个东西,别高兴的太早,好自为之吧,早晚有人收拾你!

  以上,才是当天晚上真正的“事实”。

  当然了,不管上述的这些推测,是多么的言辞确凿、是多么的无懈可击,它们也只是推测而已。

  因为这样的证据,单凭程德玄个人的怪异表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赵光义都会用鄙视的眼神瞥我们一眼,然后冷冷的说出那三个字:“莫须有”。

  没有办法,毕竟没有任何的史料能够证明,在那个案发现场,赵光义谋害了自己的哥哥,他用毒药害死了赵匡胤。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出当时的事情,但却无法给这件事情定性。

  除此之外,按照史学家的定义:

  就算现在把赵光义挖出来,给他上大刑,他也不见得说真话,而他即使说了真话,我们也未必信。

  因为这个原因很简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这段历史,中国人就有了一个“准确无比”的定义:

  赵匡胤的死,跟毒酒没有一点关系,他是被弟弟用斧头劈死的,史称“斧声烛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宋初的“斧声烛影“:赵匡胤是被弟弟害死的?
在一场谋杀案中,如果想判犯罪嫌疑人有罪,无非就找到三个证据,解决三个难题:第一,作案时间;第二,作案动机;第三,作案工具。在这三条中,赵光义有足够的作案时间。在那个深夜,这兄弟俩在密谈之时,他们的身边可没有一个侍从,如果赵光义想动手,他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目的,他甚至还有时间跑回自己的家里,从此装成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等待着自己最终受益。除了有作案时间外,赵光义也有足够的作案动机。根据史料记载,赵光义确实有传位给弟弟的想法,但是赵普坚决反对,他认为应该“子承父业”,您有三个大胖儿子,没事传给赵光义干甚。最后,虽然赵匡胤接受了赵普的意见,但他却把赵光义册封为了“开封府尹”。要知道,按照五代十国的标准惯例,担任首都市长的人,那就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正是赵匡胤这种暧昧不清的态度,不知道是传位给儿子、还是传位给弟弟的心态,让这位苦苦等待的赵光义终于按耐不住了,他索...
· 斧声烛影之迷: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吗?
对于北宋初年,留给我们的记忆,除了和杯酒释兵权之外,还有一幕斧声烛影的大戏;这出戏的主角,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北宋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年仅50岁;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然而,赵光义的即位确实是扑朔迷离,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网络配图赵光义本名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相赵廷美大8岁。22岁时他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有力协助了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公元976年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极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2年,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君主。太祖曾对人说过:“光义,我赵家良驹,将来一定是个守成之君。”太宗即位之后,继续进行着全国统一的事业,但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到挫折。太宗便转而执行“守内...
· 烛影斧声什么意思?烛影斧声和宋太宗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背景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时,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说“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后太祖逐渐加封光义直至“晋王”。此...
· 烛影斧声赵匡胤真的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
宋太祖赵匡胤听从母命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是众所周知的史实。但有一种说法说宋太祖赵匡胤死的蹊跷,却也是与宋太宗赵光义有关。传言“斧声烛影”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以及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网络配图《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地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这个记载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进宫饮酒,当时赵匡胤身体很好,不...
· 烛影斧声
过程斧声烛影之事正史无载,《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开宝乙亥年(976年)十月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且一反次年改元的惯例,立刻改元太平兴国。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祖宗潜耀日,尝与一道士游于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善歌《步虚》为戏,能自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征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西,真龙得其位。”至醒诘之,则曰:“醉梦语,岂足凭邪?”至膺图受禅之曰,及庚申正月初四日也。自御极不再见,下诏草泽遍访之,或见于轩辕道中,或嵩洛间。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976年)也,上已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于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急回跸与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上谓曰:“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生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