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伯温真的会求雨吗?他求雨又到底为了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6
转发:0
评论:0
刘伯温真的会求雨吗?他求雨又到底为了什么?,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故称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故称刘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也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刘伯温

网络配图

  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是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神人,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求雨”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件,进一步体现了他的神通广大。那他是真的会求雨,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伯温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伯温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刘伯温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刘伯温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刘伯温趁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

刘伯温

网络配图

  朱元璋即位以后,叫刘伯温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刘伯温严格执法。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朱元璋的同乡,势力很大。但是刘伯温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朱元璋,把那个亲信杀了。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朱元璋十分着急。刘伯温乘机跟朱元璋说:“战争中的死亡将士,他们的妻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尸骨还暴露在田野上,没人收埋。把这些事办了,说不定能下雨。”

   朱元璋一心求雨,当然很快批准了刘伯温的要求,抚恤了将士妻子,掩埋了工匠的尸骨。这一次,他的预测不准,过了十天,还是烈日当空,一滴雨也没下。这可使朱元璋生了气,再加上李善长在旁边说坏话,叫刘伯温不能不害怕。这时候,他妻子在家乡得病死去。刘伯温请个假回老家了。

刘伯温

网络配图

  刘伯温回到青田,过着隐居生活,从来不跟人谈起他过去的功劳。他虽住在家乡,仍旧很关心明朝的政事。有一次,朱元璋派人到青田向刘伯温问天象吉凶。刘伯温说:“冬天刚下过严霜冻雪:接下来便是阳春季节。现在国家已经安定,希望陛下施政稍为宽和一点。”

  其实我们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刘伯温根本不会求雨,只是懂天文,能观看天象,来预测天气而已,但他却借求雨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多做好事,施仁政,可谓用心良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伯温求雨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
· 224 刘伯温求雨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
· 旧社会的求雨活动
旧社会的求雨活动旧社会,遇到老天久旱不雨之年,村里的“社头”就出面在前庙组织求雨仪式。“社头”也叫社首。在我们村,成为“社头”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拥有土地40亩以上。少于40亩地或无地村民是没有资格当“社头”的。值年“社头”们向爷爷们烧香、磕头、祷告,祈求下雨;祷告完毕,点放三眼枪、连二炮,霎时,被选中的“马匹”,飞快地从家里跑到前庙,坐到爷爷的轿上,他已经成为该爷爷的附体。社头们再次向爷爷们和“马匹”祷告,领头社头说,“老天爷再不下雨,庄稼安不上苗,到秋天没有收成,老百姓就得挨饿”。“马匹”代替爷爷说,“天门不开,雨巡环,天公没雨,我也没有办法”。社头说,“请你老多费心,多说好话,不然再不下雨,老百姓非饿死不可”。“马匹”说,“光我也不好求啊”;社头说,“你老坐一方,把十方,多多费心,尽量求吧!如果能把地里下透,给各位爷爷夸官成会!”…人神对话以后,“马匹”拿起一二百斤的大刀在前庙院里转...
· 汤帝求雨传记
汤帝,即成汤、商汤、汤王,为商代始君。成汤信仰在大阳及其周边地区有着深厚的基础,现就对其产生与发展略作如下探析:成汤作为商代开国君主,有商一代祭祀不休。周武王翦商时,商贵族微子积极投靠周人,后封为公爵,建宋国(今河南商丘),商祀得以继续。战国,宋人迫于齐魏兵势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魏晋后宗族观念兴起,源于商汤的氏族又为其建造祠庙。儒教经典中对商汤的仁德及作为大加称颂,将其与周文、周武并举为三王,成为实施“仁政”的典范。儒教正统地位确立后,商汤也成为广受士大夫阶层尊奉的圣帝贤王。桑林祈雨:据《尚书》、《墨子》所载商成汤是一代明君,消灭夏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朝以后,在政治上广泛采纳谏议,总结历史上经验教训,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农牧业,体察民情,顺应民心,,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成汤带领臣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商朝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天下大旱,那旱得很哦,真可谓,赤日...
· 萧统求雨萧篁塘
萧统求雨萧篁塘在义西萧皇塘村一带的地里劳动,经常可以挖掘到一些破碎的砖瓦。而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经济曾经较发达、人口众多,不到四五平方公里的山沟,就有村庄18个。可是到了南北朝的梁朝时,天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瘟疫流行,村民饿死病死的很多,村落就此衰败萧条。此时梁朝大兴佛教,昭明太子萧统巡视各地,代父亲在全国各地选择地方建造寺庙。这一天他来到义乌,听人说义西大旱又生瘟疫。他为救民于水火,立即赴义西赈灾。他从吴店经野毛山往里走,沿途只见百姓纷纷外逃谋生,一路上他费尽口舌劝说百姓回乡居住。当他来到萧皇塘一带,只见十室九不全,村民个个有病色,已无法再正常生活。他立即放粮赈灾,然后又亲自进山寻找草药。他不顾山路崎岖陡峭,荆棘遍野,为此他还扭伤了脚。经过众人一起艰辛的努力,他们找到了治疗瘟疫的药。回村后他又亲自为村民们熬药送药。村民服药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他又与村民一起在村子西北面的一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