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不惜灭一国只为得到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4
转发:0
评论:0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不惜灭一国只为得到他?,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可以说,这位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可以说,这位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做了了不起得的事情。人们尊敬地称这位说话不利索的书生为韩非子或韩子。本来他是韩国公子,荀子的学生。但是命运坎坷,令人感慨。  

1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见到这个人,竟然能虽死无遗憾,可见在秦王的眼中,韩非的文章是作得极为成功。

  于是,秦王嬴政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要求韩国迅速交出公子韩非,免得生灵涂炭!对于韩国人来说,一个公子可保万民,那当然是得换,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义。何况这公子在韩国日趋衰弱的情况下,还多次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变法图强,而对于韩非来说,在自己本国,多次上书都直接被无视,始终没有任何采纳的意向,更别说重用了,或许借此机会,有更好的发扬机会。于是,韩非入秦。入秦后,韩非与秦王大谈了《存韩》的大道理,据说还离间了秦国的君臣,使得秦王政对韩非大倒胃口,晾在一边去了。韩非回韩国回不了,存秦又不见用。还落到了秦国“重臣”李斯、姚贾的手里,遭到了暗害而亡。

  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官方的。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早先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发动倾国之战也要夺得的人才,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

 

  韩非学说和商鞅一脉相承,但是他的做人比李斯、姚贾要见正直,而更多的是他身上的书呆子气。为官倒不一定都要伶牙俐齿,但能写不会说,就明吃三分亏。总不能在和别人争论时说:你等等,等我写出来给你看我的理由吧?秦王对韩非是抱有美好的幻想的,但是看到的文章酣畅淋漓的韩大才子,竟然是一位“期期艾艾”的笨拙的书呆子。再加上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怎么不会冷了心?而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看到连君王都不热乎了,那还不往死里踩?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韩非的遭遇,本就在情理之中。  

2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孤愤!是韩非的境遇,在韩国如此;到了革新图强的秦国,还是如此。韩非看不惯蝇营狗苟的朝廷重臣,“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这些人都是结党营私,耗国利私,贪得无厌的“权重之臣”。韩非对这些“重臣”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他说:“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这样的状态下,韩非要想在秦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几乎是不可能的。

  韩非指出:“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那么你韩非要想削弱权臣的“太重”,拿什么来削呢?韩非用人性的阴暗心理来昭示国王:“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总而言之,天下是君王自己的天下,除了君王自己,其他的臣下都是怀着阴暗的人性来到君王处谋利的。企图无能得事、无功受禄、结党营私。韩非这样的思维方式有无道理?应该说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不上台面,不能作为常理说出来。否则,君王都是英明领袖,手下都是结党营私,那你韩非自己又是怎样的人? 

  韩非用田氏篡齐,三家分晋来警策君王,要君王用忠直之士,能法之士。远离重臣,免得养虎成患。那么长期信用了“忠直能法”之士,这些人也成了重臣,那又将如何是好?韩非在《孤愤》中没有答案。那么凭什么认为你韩非就是忠直能法之士?法家人物往往都有一个通病:只认伟大领袖,漠视同朝为僚的同事。法不徇私,铁面无情。因此,往往会堕落为酷吏,遭人讨厌。韩非也是如此,最终他到了秦国,不见任用。就只好落入小人之手,遭暗算清除,欣赏他的秦王政也不闻不问,玩过拉倒。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当然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后,事情有了转机。原来秦王嬴政在被李斯等人花言巧语算计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悲剧已成,韩非不再。 

3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学说真的是很有进步意义,他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很耐人寻味。但韩非个人的人生似乎是一场悲剧,愤青的悲剧,身在韩国他希望有所作为,但是不被重视,到了秦国,眼见着可以大展拳脚,却因为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黯然退场,空有满腹才学,却只能抱憾而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得到韩非不惜灭一国为何最后弃而不用?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可以说,这位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做了了不起得的事情。人们尊敬地称这位说话不利索的书生为韩非子或韩子。本来他是韩国公子,荀子的学生。但是命运坎坷,令人感慨。《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见到这个人,竟然能虽死无遗憾,可见在秦王的眼中,韩非的文章是作得极为成功。于是,秦王嬴政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要求韩国迅速交出公子韩非,免得生灵涂炭!对于韩国人来说,一个公子可保万民,那当然是得换,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义。何况这公子在韩国日趋衰弱的情况下,还多次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变法图强,而对于韩非来说,在自己本国,多次上书都直接被无视,始终没有任何采纳的意向,更别说重用了,或许借此机会,有更好的发扬机会。于是,韩非入秦。入秦后,韩非与秦王大谈了《存韩》的大...
· 被称“千古一帝”的是秦始皇吗?外国人觉得谁是“千古一帝”?
被称“千古一帝”的是秦始皇吗?外国人觉得谁是“千古一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历史上谈论到千古一帝,多数人的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故又称赵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公元前247年,嬴政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
· 千古一帝秦始皇
在中华大地这个历史舞台上,上下五千年中来去匆匆走过了许多位风云人物。秦始皇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留下了重重脚印的一位。他从父亲秦庄襄王手中接过了秦国先公先王传下来的统一六国事业的接力棒,奋力拚搏,终于跑到了终点,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的秦帝国。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了覆灭的恶果。离奇身世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近的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
· 秦始皇创中华帝国堪称千古一帝为何得千古骂名?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应该是毋用置疑的。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当皇帝者大有人在,但像秦始皇一样,不但改朝换代,而且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文化和经济制度,并且使这种制度的影响垂二千年久,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还深受其影响,的确后无来者,以此论之,始皇可谓千古一帝!网络配图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便以亘古未有的巨大魄力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才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实行郡县制最大的一个文明成果是彻底废止了所谓的世袭贵族制,使贵族的产生有了新的、比较公平合理的方式。秦始皇又在文字和度量衡上实现了统一,从而大大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和经济的交流发展,使得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管相距多远,从几公里到相距数千公里,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语言无法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但只要读书识字,便可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这一切全赖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劳。为了加强对统一后中国的控制,秦始皇在全...
·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专宠侏儒男?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专宠侏儒男?三代的时候,君主身边就有御用的乐师相随,出行、游乐也要把乐师带上。这些乐师聪明、机敏,侍从君主,渐渐成为君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来,侍从君主的不仅仅限于乐师,凡有一技之长、能调笑取乐、风趣过人的均可侍从,称之为优人、优伶。优伶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诙谐逗趣,让帝王高兴。有了优伶,再紧张、烦躁的生活也会平添乐趣,帝王们感到轻松,渐渐地就离不开他们。优伶们除了取乐以外,有的还以诙谐的方式传达下情,进谏君主,讽刺丑恶。他们往往含而不露,从容不迫,妙趣横生。网络配图优伶俑先秦至于秦代,优伶们都以优为姓氏。优孟即是楚庄王时的一位宫廷乐师,是侍从君主的一位古代有名的优伶。楚庄王有恋马癖,给心爱的马穿上绣有文采的衣,配上华鞍,席以露床,置之华屋,用枣脯等进行饲养。马营养过剩了,终于太过肥胖,最后胖死了。庄王听到死讯,大哭不止,随后命群臣临丧,并吩咐以大夫礼备棺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