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与赵子龙比肩的武艺高手文鸯终死于文人之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9
转发:0
评论:0
与赵子龙比肩的武艺高手文鸯终死于文人之手,《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三国后期的猛将--文鸯。

5.jpg

网络配图

文鸯,出生于公元238年,此时三足鼎立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久,正是老一辈文臣武将即将退出舞台的时间段,文鸯便顺应时变而生。可是,文鸯的平生,并非是辉煌的。

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司马师,文钦兵败,随父南奔孙吴。后诸葛诞也在淮南叛魏,东吴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其父,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仕晋,后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

首先,文鸯的父亲文钦,为文鸯的首次上战场做出了贡献。彼时,魏国的政权已经尽数落入了司马家族的手中,当政的司马师因为文钦和昔日掌权的曹爽有旧,于是抓住文钦会虚报战场上的战果这一把柄,大力文钦,来的统治,文钦是敢怒不敢言。然而,积少成多的怨恨终归还是爆发了,司马师废帝曹芳的行径,令时任大将军的毋丘俭十分不满,于是,文钦抓住这个机会,和毋丘俭一同在淮南起兵勤王,司马师得知消息后,亲率大军前来平叛。

文钦造反后,率军想要偷袭乐嘉城,但是司马师暗中行军,迅速赶到了乐嘉,文钦忽然看见敌人大批援军,吓得不知所措,而此时年方十八的文鸯,展现出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实力。他告诉父亲“趁敌人刚来还未站稳脚步,现在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于是,文钦和文鸯兵分两路,趁夜夹击司马师。文鸯先到司马师寨前,便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姓名,扰乱其军心。司马师此时是抱病出征,他的眼睛上方长了一个肉瘤,这一下,惊得他带伤的眼珠从肉瘤处迸出,疼痛难忍,司马师担心扰乱军心,咬着被子忍着疼,甚至连被子都给他咬烂了。

3.jpg

网络配图

这么好的一个时机,可惜文鸯鼓噪了一整晚,都不见他那无能的父亲到来,因此,天明之后,文鸯见战机已失,只好撤退。文钦为什么没有到来呢?原来,文钦还是害怕敌军强大,想要退兵,而他勇猛的儿子可不同意,为了挫一挫司马师军的士气,文鸯带着骁骑十余人,一统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无人敢当。司马师派骁将令八千人来追,文鸯也丝毫不惧,单枪匹马冲进骑兵丛中,转眼间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杀得追兵都不敢靠近他。这般武勇,就如同当初赵云在长板桥大发神威一样。

只可惜,个人的勇武总是左右不了战局的,起义军兵败,文钦带着文鸯向吴国投降。而后魏国的诸葛诞又和司马昭起了矛盾,和吴国联合准备起兵反抗,文钦几人就被吴国派去相助诸葛诞,然而诸葛诞和文钦私交并不是很好,因此战况每下,二人争吵不断,相互猜疑,于是诸葛诞就杀了文钦,文鸯见父亲身死,于是领兵复投司马昭,为父亲报仇。

文鸯的勇武不仅在中原能够大放异彩,在塞外,也丝毫不逊色于厉害的胡人。晋代魏后,文鸯仍然出仕在晋朝,此时鲜卑人在河西举兵造反,司马炎为此十分头疼,寝食难安。于是,文鸯临危受命,都督西凉军事,率军大破鲜卑人,抓了胡人俘虏有多达二十余万。当地的胡人好不容易等走了那神威天将军马超,以为大汉再无如此厉害的人,想要掳掠一番,没想到又来个文鸯,杀得他们心胆俱寒,纷纷向晋朝投降,甘愿为奴。

2.jpg

网络配图

无双武艺,赫赫战功,这样的文鸯本应该是风光地安享晚年,可是,他却命丧了搞政治的文人之手,下场极其悲惨。原来那晋朝的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常恨文鸯背叛诸葛诞致使其被夷灭三族,于是他诬告文鸯谋反,正巧太傅杨骏受党争影响,因谋反而被夷灭三族,于是文鸯被诬告很快得到的朝廷的处理--夷灭三族。

何其悲惨啊!文鸯竟然死在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莫须有之罪,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看来,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就算你有通天的本事,也难以逃离仇家的小动作,致使皇帝猜忌,而致身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与赵子龙比肩的武艺高手文鸯竟死于文人之手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三国后期的猛将--文鸯。网络配图文鸯,出生于公元238年,此时三足鼎立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久,正是老一辈文臣武将即将退出舞台的时间段,文鸯便顺应时变而生。可是,文鸯的平生,并非是辉煌的。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司马师,文钦兵败,随父南奔孙吴。后诸葛诞也在淮南叛魏,东吴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其父,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仕晋,后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首先,文鸯的父亲文钦,为文鸯的首次上战场做出了贡献。彼时,魏国的政...
· 武艺可与赵子龙比肩的文鸯为何死于文人之手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三国后期的猛将--文鸯。图片来源于网络文鸯,出生于公元238年,此时三足鼎立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久,正是老一辈文臣武将即将退出舞台的时间段,文鸯便顺应时变而生。可是,文鸯的平生,并非是辉煌的。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司马师,文钦兵败,随父南奔孙吴。后诸葛诞也在淮南叛魏,东吴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其父,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仕晋,后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首先,文鸯的父亲文钦,为文鸯的首次上战场做出了贡献。彼时,魏...
· 与赵子龙比肩的武将文鸯为何竟死于文人之手
《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三国后期的猛将--文鸯。文鸯文鸯,出生于公元238年,此时三足鼎立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久,正是老一辈文臣武将即将退出舞台的时间段,文鸯便顺应时变而生。可是,文鸯的平生,并非是辉煌的。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正元二年(256年),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司马师,文钦兵败,随父南奔孙吴。后诸葛诞也在淮南叛魏,东吴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其父,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仕晋,后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首先,文鸯的父亲文钦,为文鸯的首次上战场做出了贡献。彼时,魏国的政权已...
· 文人与琴
“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它的配件也很讲究,比如用黄杨代表正色,用枣木代表赤心,玉温金坚、竹寒且青,都用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孔子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琴不离手,他告诫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教学时,时常一边弹琴,一边讲授,不光他自己弹,他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弹。孔子曾经向师襄子学琴,三日得其艺,六日得其技,九日得其神,他一再婉谢师襄子让他更换曲目的建议,直到十日之后悟到《文王操》琴曲的意境才高兴不已,真是“学而不厌”,让师襄子大为叹服。孔子和阳虎长得很相像,而阳虎曾经害过匡人,因此他被匡人当作阳虎围困起来,眼看就要有生命危险,他从容地将琴拿出来,边...
· 文人与琴
“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它的配件也很讲究,比如用黄杨代表正色,用枣木代表赤心,玉温金坚、竹寒且青,都用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孔子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琴不离手,他告诫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教学时,时常一边弹琴,一边讲授,不光他自己弹,他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弹。孔子曾经向师襄子学琴,三日得其艺,六日得其技,九日得其神,他一再婉谢师襄子让他更换曲目的建议,直到十日之后悟到《文王操》琴曲的意境才高兴不已,真是“学而不厌”,让师襄子大为叹服。孔子和阳虎长得很相像,而阳虎曾经害过匡人,因此他被匡人当作阳虎围困起来,眼看就要有生命危险,他从容地将琴拿出来,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