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隋炀帝杨广为何会背上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6
转发:0
评论:0
隋炀帝杨广为何会背上千古骂名沦为暴君,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

  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完全没有想法...他和唐太宗的政绩也差不了多少吧...那些亦与史实相舛。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科举;其三,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少见的佳篇。其人作为如此,却挨骂一千馀年,实在是:冤哉,杨广。

blob.png

网络配图

  中国的科举,是政治措施,亦是文化制度,隋代是其发轫期。对此起决定作用,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两位帝王,即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而两朝帝王中,杨广又是主要的。

  就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看,吸引文人人仕,以扩充、更新统治集团,各个时代都不可或阙。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时代,都有各自的相应制度。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主要是指读过书,具有某种文化素养的个人,任何社会时代,都须求得其出路,表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故旧时的科举制度,作为特定阶段的政治文化措施,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说,科举的开创者主要是杨广,而不是乃父杨坚。因为,这一制度的形成,杨坚只是为之奠定基础,而到杨广才正式开始。杨坚的最大贡献,是开皇七年(公元587)下诏废“九品中正制”,改为诸州岁贡三人,各州郡每年选送三人到京师长安参加中央级考试。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三国时曹魏确定的选人入仕制度。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于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所属的人士评为九品,朝廷据品选用官吏。这就是推行了三百馀年的“九品中正制”。

  曹魏取此以选任官员,并为此后几个朝代所袭用。但却不是曹魏的首创,而是汉代任官方式的沿袭,他不过只是作了制度化的明确规定。两汉选用官员,原先就是由地方长官担负向朝廷举荐人才的使命。这时的地方长官或地方主管财政收支的主计吏,每年向中央朝廷述职时,同时还连带向朝廷推荐,当地有哪些才品俱高之士可供朝廷挑选任用,或直接出任,或经“贤良方正”、“孝悌廉明”、“秀才”(后汉避刘秀讳,改称“茂才”)等制科考试,然后授官。

blob.png

网络配图

  两汉由地方官向中央推举人员以及举行制科考试,往往名不副实,走过场的为多。对此,最好的说明是当时的民谚,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①有趣的是曹操青年时代,即后汉末年,也曾举为孝廉,《三国志·武帝纪》谓其“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年二十,举孝廉为郎”。曹操的才能来得,自无疑问,但这位未来的政治家,“放荡不治行业”,与孝廉却联系不上。地方官推举的实际状况如何,可想而知。这是两汉时代官员集团的补充更新,以及文人入仕的一种方式。所以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是任官方式的大改革,从统治集团更新的角度说,杨坚的这一新措施与前朝相比,是历史的进展。

  但隋文帝时开的科目不多,仅“志行修谨”、“清平干济”等科。而且这几个科目与汉代的“贤良方正”、“孝,睇廉明”、“博学鸿辞”等相比,实质差异不大。所以,隋文帝的时代,只能说是科举的酝酿或萌芽。

  正式开始实行科举的,当是隋炀帝。据《隋书·炀帝本纪》载,大业三年(公元607),炀帝下选士诏书,曰:

  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收采幽滞。……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隽,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由这份诏书可见,从炀帝大业三年起,科举列为政令,这项影响深远的政治文化措施,便从此正式开始。诏中还有“十科举人”语,指的是进士、明经等科目。唐人谓其科举上承隋制,此其渊源也。隋皇朝在割据势力膨胀和农民起义的战火中,很快就灭亡了。由杨广(也包括乃父杨坚)开创的科举,后人大都没有在意。其历史功勋亦远不能与其开运河相比,但影响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人们的思想心态,却是不可忽视的。

blob.png

网络配图

  大多数人,虽然不一定知道杨广,但都知道大运河。杨广一生的最大功业当然是开凿运河。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开辟这条沟通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其历史贡献是不可估量的。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这是一位奇特的皇帝,在历史上立下如许大功,留下的却是骂名。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人们从舞台或荧屏了解历史所致,而是历史文献,也都时见此人荒淫残暴的记载。杨广的谥号“炀帝”是个恶名。唐张守节《谥法解》曰:“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名”,谓谥号乃一生行迹的论定。又曰:“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给他盖棺论定的便是个恶谥。不过,给杨广定此谥号的,可以推断是在唐代。杨广于扬州死于宇文化及之手时,李渊已占据隋代京城长安,立14岁的杨侑当了几个月的傀儡皇帝,实际上此时已是李家天下。可见,定杨广谥号为炀帝,论定他一生行迹的,乃唐代的官方。

  话说南朝后主死时,正是隋炀帝即位之年,这位雄心勃勃的新君赐给前者一个“炀”谥。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孰料14年后,隋炀帝的表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给他加了个“炀”字的谥号。笑人者终为人笑,亦莫大的历史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炀帝杨广为何背千古骂名沦为暴君
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完全没有想法...他和唐太宗的政绩也差不了多少吧...那些亦与史实相舛。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科举;其三,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少见的佳篇。其人作为如此,却挨骂一千馀年,实在是:冤哉,杨广。中国的科举,是政治措施,亦是文化制度,隋代是其发轫期。对此起决定作用,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两位帝王,即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而两朝帝王中,杨广又是主要的。就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看,吸引文人人仕,以扩充、更新统治集团,各个时代都不可或阙。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时代,都有各自的相应制度。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主要是指读过书,具有某种文化素养的个人,任何社会时代,都须求得其出路,表现出自身的存在...
· 揭秘隋炀帝杨广如何从雄主沦为暴君
隋炀帝在世之时,滥杀朝臣,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劳民伤财,多次巡幸江南,国库空虚,致使国内兵民之变蜂起,最终被禁卫军勒死于江都。在历代帝王中,隋炀帝李广可谓是声名狼藉,凡读过几本书,知道些许历史知识者骂他,连对历史一无所知者亦骂他。无不以他为不言而喻的暴君。那么隋炀帝杨广如何从雄主沦为暴君?杨广是一位皇帝,在流行给历史人物划分阶级的时代,皇帝首列全国地主阶级头子,自是罪大恶极。他又是亡国之君,被农民起义推下皇帝宝座,命中注定为挨骂材料。可是,遍数历代的“皇上”,如杨广者又能有几人?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那些亦与史实相舛。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科举;其三,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少见的佳篇。其人作为如此,却挨骂一千馀年,实在是...
·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高,但是有人为他伸冤,就历史发展角度论,由杨广的所作所为看,他不应是个该挨骂的人物。为什么这个皇帝会背上千古骂名?此人起码在三个领域里都有不寻常的建树。头一件事,是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那些双手沾满黎民特别是文人鲜血的,却有人为之大唱赞歌。骂杨广,委实有欠公平;其二,首创科举;其三,写出了中国诗歌史上少见的佳篇。其人作为如此,却挨骂一千馀年,实在是:冤哉,杨广。网络配图中国的科举,是政治措施,亦是文化制度,隋代是其发轫期。对此起决定作用,并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两位帝王,即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而两朝帝王中,杨广又是主要的。就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看,吸引文人人仕,以扩充、更新统治集团,各个时代都不可或阙。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时代,都有各自的相应制度。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主要是指读过书,具有某种文化素养的个人,任何社会时代,都须求得其出路,表现出自身的存在价值。故旧时的...
· 暴君隋炀帝杨广的真实还原,隋炀帝杨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有很多对杨广不利的传闻和记载。这些传闻和记载把杨坚之死描述得既可疑又神秘,其目的无非是向人们暗示: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或者说——是死于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宫廷政变。而杨广正是这场政变的主谋。真相到底如何?让我们来看看历代官修正史对于杨坚之死是怎样记载的:正月二十七日,杨坚抵达仁寿宫。正月二十八日,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以及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四月,杨坚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六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转沉,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的杨坚躺在病榻上...
· 揭秘暴君隋炀帝杨广是否真的弑父篡位?
隋炀帝名叫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子。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选任习惯,本不该是他来继承皇位的,但杨广却在隋文帝死后,君临天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是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毁掉了兄长杨勇,篡权为君的。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的总管。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年仅20岁的杨广是统帅。灭掉陈后,杨广曾赴江南平定叛乱,又曾北上击败进犯,这些功劳是太子杨勇所没有的。网络配图也正因为自己的战功在哥哥杨勇之上,杨广渐渐有了取代哥哥的欲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杨广费尽心机地将自己伪装起来。而太子杨勇不仅奢侈浪费,还喜好女色,加上他大量地接受百官的朝贺,使父亲杨坚甚为不满。这时,在大臣杨素的帮助下,隋文帝终于下决心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认为自己登上皇位的机会来了,便写信给杨素,请教该如何处理隋文帝的后事。不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