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刘禅手握十万雄兵,为什么选择放弃不抵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0
转发:0
评论:0
刘禅手握十万雄兵,为什么选择放弃不抵抗?,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钟会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阁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钟会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阁,正考虑撤退事宜,没有想到前方却传来了,刘禅出城投降邓艾的消息,随后刘禅下诏蜀军全部投降,从此蜀汉灭亡。那么刘禅手握十万雄兵,为什么选择放弃不抵抗,开城投降呢?

  为什么说刘禅手握十万雄兵呢?根据刘禅投降之后,《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炎兴元年(263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由此可见,除了成都常规的驻守部队之外,姜维统帅的大军,南中都督霍弋统帅的南方集团,大将军阎宇(副将罗宪驻守永安)东部集团军,整体来说,主力尚存。为什么就轻易决心投降呢?

刘禅

网络配图

  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个原因:外部压力。

  曹魏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等率领 16万大军,分多路大举伐蜀,使得蜀汉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军事上完全陷于被动地位。虽然姜维阻挡了钟会,但是邓艾却长驱直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偷渡阴平,逼降马邈,绵竹又斩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这种奇袭战术,世间罕有,基本上将蜀汉皇宫大臣的心理防线基本击溃了。

  这个时候的刘禅不是年轻人,而是已经60岁左右的老头了,哪里还能够扛得住这样的心理压力,对抗战曹魏已经绝望,更何况,敌军已经兵临城,援兵什么时候来,还不知道,或许来了,都已经城破人亡了。

  第二个原因:内部压力

刘禅

网络配图

  蜀汉建国的时候,朝政一般是由荆州派系和东州派系的人执政,但是随着这两大派系的人才凋零,益州本土派系逐渐掌控了朝政。由于益州派长期遭到外来的荆州派和东州的,因此对蜀国统治集团非常不满,他们一直不愿意和蜀国合作,也不支持蜀汉政权。在敌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面对内部极大的压力,在刘禅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系开始针对各种情况,无论是难逃南中,还是东投东吴,进行一一驳斥,最终力主投降曹魏,在威逼利诱之下,投降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个原因:刘禅自身

刘禅

网络配图

  无论是战是降,我相信决定权掌握在刘禅的手里。但是刘禅已经是花甲之年,做了四十几年的皇帝,一向贪图享乐,没有雄心壮志,在内外压力之下,不顾历史的骂名,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投降之路。对于刘禅的投降,历史上很多人都持反对批评的意见,唯独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认为刘禅的投降是以全国为重。

  刘禅虽然投降,但是有加速了三国统一的步伐,在历史发展而言,无疑是做了一件好事,所以我们需要辩证的看问题,或者与时俱进的看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成都以北的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最终采纳了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的双手,出城向邓艾投降,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刘禅投降的当时就有一部分人坚决反对投降。反对最激烈地要数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刘禅采纳谯周的建议,决定投降的那一天,刘谌愤怒地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听。于是刘谌先杀了妻子和儿女,最后又自杀。对于刘禅不战而降,人们评价历史时大都持反对意见,唯独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
· 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成都以北的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最终采纳了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的双手,出城向邓艾投降,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刘禅投降的当时就有一部分人坚决反对投降。反对最激烈地要数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刘禅采纳谯周的建议,决定投降的那一天,刘谌愤怒地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听。于是刘谌先杀了妻子和儿女,最后又自杀。对于刘禅不战而降,人们评价历史时大都持反对意见,唯独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
· 历史为何总是惊人的相似刘禅为何放弃不抵抗?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成都以北的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最终采纳了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的双手,出城向邓艾投降,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刘禅投降的当时就有一部分人坚决反对投降。反对最激烈地要数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刘禅采纳谯周的建议,决定投降的那一天,刘谌愤怒地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听。于是刘谌先杀了妻子和儿女,最后又自杀。对于刘禅不战而降,人们评价历史时大都持反对意见,唯独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
· 左宗棠——选择想选择的,放弃该放弃的
?左宗棠快半步,湖南官方渐刮实学新风左宗棠的科考,起步于14岁。父母因穷困与疾病相继去世,他前后守孝共达6年。真正参加科考,始于20岁。科考预示着左宗棠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开始。他以实学“技术”眼光,习儒家“义理”经典,作八股教条的文章,文章风味与其他士子已迥然不同。左宗棠试图将三者融合起来,这直接造成文章从角度到内容都十分别致。1832年4月,左宗棠参加乡试。严格说来,这是他正儿八经参加的第一场正式科考。坐在长沙的考场里,他以自己的独到角度,洋洋洒洒写下首篇考场作文:《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标题换成白话表达即是:选拔一批能为己用的人才,组织一支精练能干的军队,专心致志,只为成就盖世事功。由此可以看出其鲜明的技术思维特色。这篇试文,是左宗棠选定人生道路的宣言书。他后来确实完全在按照这条路走,也是这样做成功的。在今天,可以说他扣紧了时代的脉搏。而在当时,只谈“技术”,不见“义理”,在...
· 刘禅手里还有10万精兵,为什么不抵抗一下
在刘备死后,蜀国的实力其实已经渐渐弱了,当初名震天下的关羽、张飞等大将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已经老去,年轻一代厉害的又没有多少个,所以诸葛亮常叹无人可用,再加上刘禅又没有父亲刘备的才华和雄心壮志,即使有诸葛亮辅佐他,他依然干不出什么大事,更让人遗憾的是,当曹魏攻进蜀地才两个月的时候,刘禅就已经计划投降了,而他此时手里尚有十万精兵可以跟曹魏抗衡,他也没有继续作战。刘禅为什么放弃抵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形。公元258年,曹军的钟会和邓艾、诸葛绪分别率兵向蜀地进攻,准备灭了蜀国。当邓艾打败了诸葛瞻所带领的御林军时,刘禅手中还有一张十万精兵的王牌,其中姜维手里的七万,南中的霍弋军团,大约一两万人,永安的罗宪军才也有一万,再加上成都的两万预备役,加起来十万有余。在曹魏灭了蜀国后,邓艾盘点了蜀地人口,统计出的数就有“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的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个数是比较准确的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