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从何时开始想造反,又从何时开始一心招安?
招安,这是宋江上梁山泊之后确定的基本方向。
在此之前,宋江心里并非只有招安,还有造反。
并且,早期的宋江,更倾向于造反。
公明哥哥从何时开始有造反之心呢?刺配江州。
原著道:“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这是整部《水浒传》中,宋江最为悲伤的时刻。
网络配图
河山虽好,可与他没有关系。此时的他,只是一个文面囚徒,被人看不起。就算江湖闻名,那也只是在江湖,草莽而已。
对于一个学吏出身的人来说,不能为官,便是此生最大的耻辱,最大的失败。
怎样才能为官呢?科考、门第、靠山等,这些对宋江而言,都不现实。
满腔热血,但无处投身。
悲伤之下,宋江写下了《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有这样遭遇的人,不止他宋江一个,可与他宋江一样有着更加远大理想的,不多。
已是文面之人的宋江,再无为官的可能。就算他权谋过人,最好的结果也还是为吏。
一时为吏,终生为吏。
前途渺茫,若想实现理想和抱负,只有两条路可选,造反或招安。
由于官场黑暗,奸臣当道,招安并非上上之选。所以,造反成为宋江的上上之选。
网络配图
因此,便有了宋江的那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反诗,但宋江不承认。
这首体现宋江抱负和理想的词,被黄文炳发现。继而,宋江被抓。
之后,戴宗传假信、晁盖等人劫法场、宋江打无为军,之后上梁山。
宋江上梁山,无人逼他,纯粹是他自己逼自己。
因为,他心里有了造反的想法。
初上梁山的宋江,造反之心最盛。可随着玄女庙遇到玄女娘娘开始,宋江放弃了造反的想法,一心盼望招安。
原著道:“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当记取,终身佩受,勿忘于心,勿泄于世……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
宋江听完这几句话,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命中注定不能造反,只能辅国安民。只要一心辅佐君王,便能功成果满为上卿。
网络配图
这正是宋江的初衷,他虽想造反,但也是无奈之举。既然命中注定可为“上卿”,那就没有必要造反了,想尽一切办法招安便好,不忘初心。
从此刻开始,宋江再无造反之心,一心招安。
当然,宋江不傻。假如天子执意不招安,他也会造反。只是,这样的情况只有理论上的可能。
从想造反,到一心一意想招安,转变很大。这看似与命运有关,其实与某个人的计策有关。至于是谁,近日揭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