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的悲剧发生的原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3
转发:0
评论:0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的悲剧发生的原因,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赵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司马迁认为可能是畏罪潜逃)。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记载,长平之战前,赵括之母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为将,指出赵括在人品方面(并未提到能力)有问题,并说:“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然而赵王不听,于是赵母问,如果赵括战败,自己是否可以不受株连,赵王同意了。但事后赵家还是遭到了报复,被灭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势,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韩国要把上党,献给秦国的时候,上当郡守冯亭,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意图显而易见。最终赵王接收了上党,上党险地向来为兵家要地,一旦落入秦国之手,秦国攻赵之路畅通,秦军可越太行山威胁位于河北的赵都邯郸,远可挥兵北上控制吕梁山与太行山上的险境要塞,截断邯郸与代郡、雁门郡、云中郡等北部地区的联系,这无疑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战略局面。这就为秦.赵长平之战拉开了序幕。后世看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关乎国运之战的分析,从全局来看比较好,我个人认为从战略层面上分析一下,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国家间的战争,无外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综合较量。网络配图军事方面赵军带兵出战的是廉颇,他被是认为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一。赵军早就普及了铁制兵器,并且从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以后,赵国...
·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几乎是被打上了固定的标签,怎么撕都撕不掉。比如三国时期,刘备爱哭,阿斗扶不起,周瑜很小气等等。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括同样被打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并且,因为长平之战的重要历史意义,赵括不仅成为了赵国的罪人,也沦为白起成神的背景。那么,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首先,战国时期还没有纸,纸上谈兵的说法,自然是后人而不是当时人们对赵括的评价。而对于赵括来说,因为出身于军事世家,父亲赵奢是和廉颇等人并列的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正常来说,赵括可能没有经过战场的磨炼,但是,赵括的军事理论知识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在这里,说赵括军事理论一流绝非贬义。在笔者看来,军事理论一流不一定成为名将。但是,如果连一些理论知识都搞不懂,那么连纸上谈兵的资格都算不上。其次,回到长平之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和赵国是当时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战胜对方。在长平之战...
· 长平之战赵国失利是因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吗?
说长平之战是秦国开启统一大业的决定性战役毫不为过。那时候唯一能跟秦国决战的只有赵国。一直以来都没有一部像样的电影来正面展现这场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英雄》讲的是刺客故事,战争反而成了背景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以来,赵国军武日渐强盛,北击匈奴,南与六国争霸,成了秦国最忌惮的对手。秦昭王在长平之战之前把魏国,韩国,楚国都揍遍了,攻城略地无数。唯独攻打赵国时,被被赵将赵奢大败于瘀与。讽刺的是这个赵奢就是赵括他爹。在秦国打下韩国野王之后,将上党地区跟韩国都城的连接彻底切断。韩国无奈,只好将飞地上党献给秦国。但是上党的官民不愿做秦人,他们自愿归入赵国。要不要接收上党,在赵国朝堂之上引发了巨大争议。最终赵孝成王决定接收上党,不惧秦国的怒火。到嘴的肉飞了,秦国岂能善罢甘休。秦昭王立即派遣左庶长王龁攻打并占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孝成王派兵在长平接纳百姓,并与秦军对峙。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
· 长平之战的误读:赵括并非纸上谈兵输在了国力上
秦赵长平一战名垂千古,成就了一名武将武安君——白起的辉煌,同时也将“纸上谈兵”骂名让一位少年将军背负了数千年。但历史真是这样的吗?本文将着力恢复历史原貌,为大家展示那段令我血脉贲张的画卷。秦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立志统一六国要说到秦赵长平之战就必须先说明此战对战国历史的影响。先说秦国:秦国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赢渠梁任用魏国人卫鞅为左庶长实施商鞅变法以来,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分两次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大致为:1、在政治上,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逐步实施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发展国家经济根本;3、在社会方面,奖励耕战、废除爵位世袭;施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由此可以看出,秦国变法中最重要的是将国家的力量统一集中到了中央,改变了奴隶分封权力过于分散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形成了一个拳头。孝公死后,虽商鞅...
· 赵括是英雄吗?如何评价赵括的长平之战?
提到赵括,大概都会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华而不实的人吧,没有战争经验,却带领赵国几十万大军败给了秦军。要说赵括是不是英雄呢,这不好说,但是能够上战场不怯场,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曾经,赵括的父亲赵奢就说过赵括的这个问题,便是不把战争和人命当成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来看待,反而说得轻松。赵括虽然自幼便熟读兵书,更是精通排兵布阵之法,却始终不被父亲赵奢所认可。赵奢还留下话,说赵括不能带兵还好,一带兵那就是让人家去送死。因此,赵王任命赵括为长平之将的时候,赵括的母亲才找到赵王,还请求赵王不要让赵括出战,否则必败啊!赵王不喜欢廉颇,赵国又没有比起赵括来更出色的将军,只好让赵括上了。结果,赵国大败于秦国。可是,赵国败给秦国这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吗?虽然大家都认为那时候的强国就只有秦国和赵国,但若是仔细对比两个国家,你就会发现,秦国远远强大于赵。赵国在列强之争中虽然也有过胜迹,但那只是寥寥几次,和秦国数战数胜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