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战国巴将军:竟用己之头充城池“以谢楚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55
转发:0
评论:0
战国巴将军:竟用己之头充城池“以谢楚王”,相传战国中期,巴国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发动了武

相传战国中期,巴国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发动了武装叛乱,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平乱,但他掌握的兵力却不足以战胜贵族武装,巴蔓子决定向东边的楚国借兵。

3.jpg

网络配图

   在楚国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说明了来意,恳请楚王出兵。楚王答应出兵,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巴蔓子割让他驻守的三座城池,同时要他把儿子送到楚国当人质。楚王说:“他什么时候来,你什么时候把军队带走。你看怎么样?”

以人质作抵押,在战国时代也是一种外交惯例,目的是取得诚信。但那样一来,时间被耽搁了,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借兵就失去了意义。巴蔓子一下急了,对楚王说:“不行!楚王如果怀疑我的诚信,这个兵不借也罢!你如果还相信我,今天就让我把军队带回去。到时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脑壳砍给你!我巴蔓子从来说话算话!”楚王见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好再说什么,答应立即出兵。

巴蔓子带着楚军赶回江州,很快打垮了贵族叛乱武装,恢复了国内秩序。过了些日子,楚王派出使臣找到巴蔓子,要求他兑现当初的承诺,将三座城池割让给楚国。巴蔓子对楚使说:“不错,当初我的确答应过,但那是楚王乘我国遭遇危机强加给我的条件,我作为将军本来就守土有责,岂能私下将三座城池割让给外国呢。尽管如此,当初我答应了楚王,也一定要信守承诺,决不让你这个使臣为难。城不能割,但我的头可以割。用我之头,充我之城,以谢楚王,这样可以吧?”巴蔓子边说边抽出佩剑,一下将自己的头割下来。

奇迹在这时发生了。只见将军虽然身首分离,头却腾飞起来,在楚使头上绕了几圈,又飞回到将军面前。巴蔓子仍然站立着,手捧自己的头颅交到楚使手上。史籍记载的情节是,“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

2.jpg

网络配图

楚国使臣没有完成接收巴国三城的任务,只得将巴将军的头颅带回国去复命。楚王听罢不禁深受感动,说:“假使我们楚国能得到巴蔓子这样忠勇义气的将军,又何必在乎那几座城池呢!”于是下令以上卿之礼埋葬了巴将军的头颅。巴国也为将军举行了国葬,其无头之躯埋葬在国都江州,任后人缅怀凭吊。

民间传说中的巴蔓子将军,既是忠勇爱国精神的化身,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人民重义气,讲诚信,护国爱民,舍生取义传统道德风尚的人格代表。相传三国时代,巴郡守将严颜被蜀将张飞打败,张飞要他投降,严颜就说:“巴国自古以来只有砍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这让张飞深受感动,于是义释严颜。严颜所说的砍头将军就是巴蔓子。此后,巴将军传说一直在巴地经久不衰,其传承脉络如下:

最早起源于战国时代,最初以民间口头文学方式流传。公元4世纪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将巴将军传说收入正史,成为该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

3.jpg

网络配图

明代曹学全所撰《蜀中名胜记》记载“郡学后莲花坝(今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街),有石麟石虎,相传为古时巴君冢。”

清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巴郡官民多次“修立墓表”、“砌以石”、“行春秋至祭”,明确祭祀巴蔓子将军。清代《巴县志》及民国《巴县志》均记载莲花池为巴蔓子将军墓地。

民国十一年(1922年)川军第一军军长兼川东边防督办但懋辛主持修成墓园并立碑“东周巴将军蔓子墓”,此墓保留至今,渝中区民间称为将军坟。以此为据的巴将军传说也成为重庆民间故事的精华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石虎
后赵武帝石虎(29<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24597.html>5年</a>-34<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2029.html>9年</a>),字季龙,<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3230.html>五胡十六国</a>中<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9299.html>后赵</a>的第三位<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9364.html>皇帝</a>,为<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6344.html>石勒</a>的侄子。<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8494.html>建平</a>四年(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08888.html>33年</a>),石勒<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6213.html>驾崩</a>,其皇位由<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54401.html>儿子</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32702.html>石弘</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58616.html>继承</a>。因<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21091.html>石虎</a>掌握兵权势大,石勒妻<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27351.html>刘太</a>后与养子<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41511.html>石堪</a>拥立<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1650.html>石恢</a>(刘<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31484.html>太后</a>儿子)欲举兵反对石虎,不幸事泄,刘太后被杀,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咸<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8483.html>康元</a>年(334年),石弘持玺绶向石虎表明愿意禅位,石弘被废为海阳王,同年杀海阳<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0524.html>王石</a>弘、弘母<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67853.html>程氏</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78965.html>秦王</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5485.html>石宏</a>、南阳王石恢。<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7937.html>太宁</a>元年(349年),石虎正式即皇帝位。因其残暴好色,故被评为五胡十六国中的暴君。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巴将军:用己之头充城池“以谢楚王”
相传战国中期,巴国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发动了武装叛乱,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平乱,但他掌握的兵力却不足以战胜贵族武装,巴蔓子决定向东边的楚国借兵。网络配图在楚国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说明了来意,恳请楚王出兵。楚王答应出兵,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巴蔓子割让他驻守的三座城池,同时要他把儿子送到楚国当人质。楚王说:“他什么时候来,你什么时候把军队带走。你看怎么样?”以人质作抵押,在战国时代也是一种外交惯例,目的是取得诚信。但那样一来,时间被耽搁了,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借兵就失去了意义。巴蔓子一下急了,对楚王说:“不行!楚王如果怀疑我的诚信,这个兵不借也罢!你如果还相信我,今天就让我把军队带回去。到时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脑壳砍给你!我巴蔓子从来说话算话!”楚王见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
· 战国巴将军传说:用己之头充城池“以谢楚王”
相传战国中期,巴国走向了衰落,一些贵族趁机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经济利益,以至发动了武装叛乱,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驻守在巴国东部边境的巴蔓子将军决定赶回国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平乱,但他掌握的兵力却不足以战胜贵族武装,巴蔓子决定向东边的楚国借兵。网络配图在楚国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说明了来意,恳请楚王出兵。楚王答应出兵,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要巴蔓子割让他驻守的三座城池,同时要他把儿子送到楚国当人质。楚王说:“他什么时候来,你什么时候把军队带走。你看怎么样?”以人质作抵押,在战国时代也是一种外交惯例,目的是取得诚信。但那样一来,时间被耽搁了,巴国的内乱恐怕已经不可收拾,借兵就失去了意义。巴蔓子一下急了,对楚王说:“不行!楚王如果怀疑我的诚信,这个兵不借也罢!你如果还相信我,今天就让我把军队带回去。到时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脑壳砍给你!我巴蔓子从来说话算话!”楚王见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
· 川蜀名将巴蔓子——头可断,城池不可失也
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古时,恩施一带属巴国,现在的土家族人就是巴人后裔中的一支。当时,巴蔓子任巴国将军。相传,有一年,奸人作乱,赶走国王,杀戮大臣,驱散官兵,残害百姓,把巴国搅成一锅粥。百姓生活凄苦,指望巴蔓子收拾旧河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但当时,巴蔓子的将士已亡的亡,散的散,孤掌难鸣!最终他想到唯一的办法:请求邻国出兵援助。他暗暗带上巴蜀铜剑,装扮成普通百姓,顺清江而下,昼伏夜行。先是徒步,后来才搭上一条小船,好不容易到了楚国的都城。巴蔓子连夜会见楚王,直哭得两眼滴血,请求派兵救援处于水火之中的巴人。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王却露出难色说,既已国破家亡,派兵过去还有什么用呢?巴蔓子听出楚王的的心思,恳切地说道,巴国的人心还没有亡,顺人心,败能转胜,背人心,胜还会败。只要楚王能助一臂之力,叛乱不难平息。他说得急切,也很入理。“巴楚两国为邻,唇齿相依,真让奸人在巴国得逞,楚国也再难安宁!”楚...
· 贝尔谢巴
名称关于贝尔谢巴名称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亚伯拉罕与亚比米勒的誓言(welloftheoath)以撒所挖的七口井(sevenwells),thoughonlythreeorfourhavebeenidentified以撒与亚比米勒的誓言(welloftheoath)历史史前与圣经时代语源学与圣经记载圣经.创世纪中,这个地方被提到两次,非利士国王亚比米勒和以色列人盟誓的地方。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的两次起誓,一次由亚伯拉罕,一次是由以撒。约书亚记19章2节也提到了别是巴。别是巴是圣经时代以色列最南方的城市——因此说“从但到别是巴”就意味着全国。后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年),英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贝尔谢巴,这片建成区就是今天的老城Beersheba,1920s别是巴东部的内盖夫旅纪念碑,DaniKaravan设计,纪念以色列从埃及军队手中夺取该市别是巴的Soroka医院地理Dryriv...
· 中国那些以谢姓命名的镇
在宋朝,谢姓只有不到40万人,而如今谢姓子孙已经超过一千万,而且在很多地区,谢姓占有大半个县大半个镇,不过有些镇,镇上未必都是姓谢,但却以姓谢命名,成为今天乡镇,应该跟谢姓都是有些关系。除了以下几个,可能还有些没有记录在此。谢家镇四川眉山彭山县谢家镇又称谢家场,原本是清朝时期一谢姓在此经商,后来因为住户越来越多,就成了集市而得名。有“搬不空的谢家场”之美称。位于四川眉山彭山县。全镇人口2.76余万人谢集镇河南商丘梁园区谢集镇位于商丘市区西15公里,是国家亿斤粮食储备库、全市最大的石油储备库、全国四级红旗车站—谢集火车站、35万伏变电站坐落镇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镇人口4.1万人大谢集镇山东菏泽巨野县大谢集镇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史达2000多年。西周初武王封周公之子茅叔于此地,改为茅国。秦时设昌邑县,隶属砀郡。西汉初在昌邑设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国王。汉建元五年(前136年),改山阳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