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竟靠篡改历史美化自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6
转发:0
评论:0
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竟靠篡改历史美化自己,唐太宗晚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早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灭洛

唐太宗晚年大兴土木 滥用民力

早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灭洛阳王世充后,看到隋炀帝所修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由得感叹:“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①因此即位后,抑情损欲,躬行节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太平盛世的来临,太宗也逐渐醉心于崇修宫殿之中。

李世民先是以自己身体有气疾为理由修建飞山宫;飞山宫刚刚建成,又修建了翠微宫;翠微宫尚未完工,又开始兴建玉华宫。持续不断的兴建,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马周向太宗进谏时,太宗竟然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魏征听闻之后进谏,认为这“恐非兴邦之至言”②。赋役的加重,导致原来已经安居的百姓再次出现逃亡,并且有人自残手足来逃避赋役。唐太宗下诏禁止,并将其归结为隋朝遗风。当时隋朝灭亡已经二十多年,谁又会保留这样的遗风呢?

3.jpg

网络配图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决定再次征讨高丽,下令让剑南道(今四川)造船,由于官府催迫甚急,导致剑南百姓出现卖田宅、子女的情况,酿成暴动,太宗不得不调大军弹压。为防止事态扩大,宣布将剑南道造船费用改为官府支付,骚动才得以平息。

唐太宗晚年并不喜欢臣下劝谏

“贞观之治”的亮点之一就是唐太宗的从谏如流。太宗即位初年,就鼓励群臣进谏,厚赏进谏臣僚。在太宗的倡导下,群臣纷纷进谏,王珪、刘洎、岑文本、马周等都是有名的谏臣。流风所及,后宫徐贤妃、太子李承乾乃至辗转入唐的隋炀帝萧皇后都有谏言留下,隋炀帝的佞臣、处处逢君之恶的裴炬也变得敢于直谏。其中最杰出的自然是魏征。仅史书所载,魏征在太宗朝的进谏次数就高达两百多次,对其进言,太宗也基本能做到从善如流,从而演绎出一段君臣佳话。但随着文治武功的鼎盛,太宗逐渐志得意满,渐渐听不进谏诤意见了。

贞观十二年(公元637年),魏征在与太宗的对话中指出,太宗贞观初年,恐怕别人不进谏,鼓励群臣进谏;三年以后,见到臣僚进谏,还可以高兴地接受;再过一两年,就不喜欢大臣进谏了,虽然能勉强听从,但内心终究不平。

太宗晚年,决定东征高丽,当时大臣房玄龄、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纷纷进言反对,但唐太宗完全听不进去,一意孤行,最终辽东之役无功而返。太宗对纳谏态度的转变,也导致臣僚开始变得沉默。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让大臣直言自己的过失,长孙无忌等人却说:“陛下无失。”③谏诤风气的改变,恰好反应了太宗对谏诤态度的改变。

唐太宗篡改历史记录美化自己

起居注主要是用来记载帝王言行、朝政大事的,它按日记事,以日系月,以月系年,是以后编纂史书的基本素材。它的内容既不能外传,帝王也不能过问。这就能使想青史留名的帝王多少有些收敛。玄武门之变中,太宗杀兄害弟、逼父退位的事实,使他既担心社会的指责,更怕史官秉笔直书,招致后世非议。这块心病一直伴随着太宗,让他寝食难安。

2.jpg

网络配图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他终于忍不住向宰相房玄龄提出要看起居注,房玄龄感到为难,幸好谏议大夫朱子奢进谏,认为太宗此举将开恶例,导致以后史官记事会隐恶扬善,难以取信后世。太宗只好作罢。但过了七年,太宗又忍不住问谏议大夫褚遂良,假如自己有什么不善的举动他会不会记下来?褚遂良回答得很干脆:“臣职当载笔,君举必书。”④意思是说我的职责就是记载皇帝的言行,您的一切言行自然会忠实记录。这时一旁的黄门侍郎刘洎也说:就算褚遂良不记,天下的人也会记住。

既然起居注无法看到,太宗就改变策略,对房玄龄说自己要看国史。房玄龄对太宗的目的自然心知肚明,但他又不敢违令,只好将起居注、国史删略成《高祖实录》二十卷进上。太宗看了之后大为满意,对删改的房玄龄等人大加赏赐。可见房玄龄在如何隐藏玄武门之变的事实上颇下了一番功夫。

就今天的研究来看,贞观君臣修改的并不止玄武门之变这一件事,对于唐朝开国时期的许多事情都进行了篡改。晋阳起兵反隋,唐高祖李渊毫无疑问起了主要作用,这从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里可以明显看出,但贞观君臣却将主要功劳都揽到了太宗头上。太子李建成才能不虽及太宗,但也绝非懦弱无能之辈,但在贞观君臣的改写中,建成完全变成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形象。这种改写,将唐朝建立的主要功劳放到太宗头上,显然是表明太宗打下来的江山自然应该坐下去。

4.jpg

网络配图

唐太宗千古明君形象的确立,主要是由于其文治武功,但也与上述的历史改写有关。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吴兢的《贞观政要》。这部进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书,其撰写目的就是为了后世帝王以太宗为榜样,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因此所记基本上是太宗的嘉言善行。该书在后世影响很大,甚至不少帝王如明宪宗、乾隆帝都亲自为此书作序。随着此书的流传,唐太宗的明君形象也变得更加高大。

唐太宗晚年曾对太子李治总结自己的一生,认为自己“益多损少”、“功大过微”⑤。这一总结是十分恰当的。在帝制时代,国家的治乱系于皇帝一身,皇帝励精图治,则国家兴盛;骄奢淫逸,则国家败亡。唐太宗的一生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风险系数非常高的制度,皇帝个人的性格、欲望等都有可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权力的不受约束,使国家随时都有可能逸出正常轨迹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秘史:千古明君唐太宗靠篡改历史美化自己?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网络配图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对高句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
· 看千古明君唐太宗如何靠篡改历史美化自己
唐太宗晚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早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灭洛阳王世充后,看到隋炀帝所修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由得感叹:“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因此即位后,抑情损欲,躬行节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太平盛世的来临,太宗也逐渐醉心于崇修宫殿之中。李世民先是以自己身体有气疾为理由修建飞山宫;飞山宫刚刚建成,又修建了翠微宫;翠微宫尚未完工,又开始兴建玉华宫。持续不断的兴建,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马周向太宗进谏时,太宗竟然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魏征听闻之后进谏,认为这“恐非兴邦之至言”。赋役的加重,导致原来已经安居的百姓再次出现逃亡,并且有人自残手足来逃避赋役。唐太宗下诏禁止,并将其归结为隋朝遗风。当时隋朝灭亡已经二十多年,谁又会保留这样的遗风呢?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决定再次征讨高丽,下令让剑南道(今四川)造船,由于官府催迫甚急,导致剑南百姓出现卖...
· 一代明君汉武帝:晚年竟迷恋不老也求仙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汉武帝的功绩可谓卓著。话说汉武帝到了晚年的时候,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迷恋上了求仙。结果天下所谓的方士们纷纷顺利形势往京城里赶,很快一些“名师”便脱颖而出,成了汉武帝最信任的人,其中就一个叫栾大的大师。网络配图栾大,是胶东王的宫人,以前曾与文成将军少翁同师学习方术,后来做了胶东王的尚方。少翁死后,栾大被乐成侯推荐给了汉武帝。栾大知道要想得到汉武帝的重用,首先得露一手,他采取双管齐下的做法,既动手,也动嘴。栾大首先上演的是动手,他见了汉武帝,什么也不多说,手底下见真章,挽起袖就干上了。他表演的是“百变棋子”。他先挂一副大棋盘,然后把早就精心准备好的用鸡血、铁屑、磁石掺和而成的棋子放在上面。接下来,他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嘴里叽里咕噜地念念有词,神奇马上就上演了。棋子随着他的舞动而变动着,但见他指南走北,指东走西,指上走下,指左走右,静...
· 揭秘:一代明君唐太宗鲜为人知的昏庸晚年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几百位皇帝中,唐太宗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这来源于他传奇般的上位经历,也来源于他将唐朝打造成了一个世界强国,更来源于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的故事,所以他才有了“千古明君”之称。但是,他的另一面同样不应该被忽视。网络配图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时间了,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无法再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利,也因为随着自己变老,有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力不从心,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朝政,无法对一些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对一个明君来说,这是更可怕的,这也与就意味着他将跟“贤明”这个词无关了。唐太宗在晚年之时,也做了一些荒唐的事情,这些事情便是千古明君的另一面,也是不可分割的那一部分。贞观二十年,为了避暑,唐太宗在临潼骊山修筑翠微宫,但是三个月之后,他嫌宫室狭小,不能表现大唐威仪,又重新修建了玉华宫。重要的是,玉华宫建的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在历史上,皇帝大兴土木总是跟劳民伤财联...
· 贤君不贤:唐太宗篡改国史贬低父亲抬高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正是他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的顶峰,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然而对于他取得皇位的过程,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长兄李建成,逼迫父亲唐太祖李渊退位,才登上了皇位的,可谓心狠手辣、残忍暴虐。但在正史记载中,李世民在开创大唐的过程中劳苦功高,是推翻隋朝的主要策划和组织者,奠基登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么正史中的记载是否属实?李世民继位后有没有为维护自身地位而篡改国史呢?这就要从大唐的创立过程说起。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李渊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李渊家世显赫,威望颇高,隋炀帝对他十分猜忌,而李渊自然也明白,所以他韬光养晦、深藏不露,虽然早有异心,却一直按兵不动。此间由于朝廷横征暴敛,连年战乱,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到处都是农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