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太宗李世民:他从未改过史书无愧乎千古一帝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6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李世民:他从未改过史书无愧乎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是当下最被低估的古代君王了,许多人总是盯着他个人私德不放,开口

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是当下最被低估的古代君王了,许多人总是盯着他个人私德不放,开口就是杀兄逼父娶嫂子,更有人以讹传讹说他修改史书,抹杀隐太子李建成的功劳,似乎只要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就一定比他成功一样?

3.jpg

网络配图

李世民为帝,文治武功史上罕有,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贞观之治为万世表率。对外武功极盛,开疆拓土,灭东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贞观一朝,名臣大将林立,文有房谋杜断、长孙无忌、魏征等,武有战神李卫公、李英公、侯君集之属。无论有人多么不喜欢他,这些盖世功绩是抹杀不掉的。

关于李世民观看起居注、修改史书这件事情,完全是由于当今的许多“历史发明家”恶意抹黑,这个故事其实完全被扭曲了。

真相如下: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

5.jpg

网络配图

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这里说的是,李世民想要看当代史官如何评价自己,所以问房玄龄要当代国史看,房玄龄不同意,说史书不会隐瞒君王的各种善恶,您看了或许不舒服,所以还是不要看。李世民却说:“我和古代君王不同,你们写善写恶,都没关系,就算你们写我不好,我也能引以为戒,知错就改,你们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后来李世民看了当代史,发现有关李建成、李元吉的事迹都被史官们隐去了,李世民反而不高兴了,他说:我当年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过是像周公诛杀管叔和蔡叔一样,安社稷利万民,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你们照实写上去就完了。”

4.jpg

网络配图

由此可见,李世民不但没有修改史书,反而鼓励史官不要隐瞒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他有着足够的自信,认为后世的人们会理解自己。其实李世民根本不是唯一查看过起居注的帝王!!在他之前、之后看过、改过史书的帝王不计其数,汉武帝不但看过,还亲自修改过史书——(汉武帝闻司马迁述《史记》,取孝景及已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宋朝从宋太宗起写好的起居注都要经过皇帝过目的。朱棣更是改过《太祖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很好色么?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出现了一些变化,先是从纳谏体现出来的。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网络配图唐王朝开国以后,李世民身边敢于直言的大臣不下30多人,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开始李世民的确是从谏如流,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尊重。但后来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此时的李世民根...
· 唐太宗李世民篡改过国史吗?他为何要篡改国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君主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是唐代难得的治国之君。在其统治期间,唐太宗知人善任,察纳雅言;执法慎刑,重农恤民,使国家形成了历史上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局面。他的雄才伟略、勤于政事甚为后人称道。但即使是这样一位旷世圣人,他的一生仍是有很多瑕疵的,“玄武门兵变”内情历来让人生疑,而他后来的修改国史也为后人议论不休。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修改国史呢?对此,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说法。《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隋唐卷》是这么写官修正史的——设史馆修前朝史制度的确立是在唐初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贞观君臣为唐皇朝的“长治久安”,十分注意“以古为镜”,总结历史成败的经验教训,尤其注重隋亡的教训。鉴于武德年间萧等人尚未修成前朝著史,唐太宗深感改组旧史馆、建立一套新制度的必要。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书省特置秘书内省专门负责修撰前五代史。同年闰十二月,太宗又下令将史馆移入禁中,设于门下内...
·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
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就被迫与颉利可汗签下了屈辱的渭桥之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寻找机会报此一箭之仇。很快,机会来了,这一年,国中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极端气候,据《资治通鉴》记载,“天下大雪,深数尺,杂畜多死,民皆冻馁。”屋漏偏逢连阴雨,雪上加霜的政治崩溃紧随其后,所属部落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部落相继叛离,转而投入大唐怀抱。不但丧失了大量兵源,而且这些英勇善战之士,转眼就成了最难对付的敌人。网络配图与此相反的是,唐廷结束了统一战争,政权稳固,厉兵秣马随时准备与决一高下。这一年,鸿胪卿郑元璹出使回朝,告诉李世民:“现在民饥畜瘦,是将亡之兆,其亡不过三年。”李世民却说:“我们刚刚与他们结盟,不可失信。”这话当然不是出于李世民的本心,他的理想是不断地开拓,疆域远迈汉王朝。见郑元璹满而惶恐,话锋一转道:“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必报。”机会终于来了:贞观四年(630年),开始越...
· 唐太宗李世民死亡真相:千古一帝也迷恋丹药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12月22日(公元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亲大哥李建成和亲(四)弟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随后登基,时年二十八岁。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他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网络配图但是,在他做了十几年皇帝之后,过惯了安逸享乐的生活,渐渐地也趋向了奢侈腐化。他修复了隋炀帝在洛阳建的豪华宫室。他曾经霸占了齐王李元吉的杨妃,还把已故大臣武士镬(音:惑)的十四岁的女儿选为才人,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媚”,这就是“武媚娘”。在他的“晚年”,就是他做皇帝的最后几年,一反常态,既迷信占卜,又痴迷丹药。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得了中风的疾病,瘫痪在床上。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如继续边治边养,说不...
· 唐太宗李世民死亡之谜:千古一帝也迷恋丹药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12月22日(公元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亲大哥李建成和亲(四)弟李元吉,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随后登基,时年二十八岁。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他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网络配图但是,在他做了十几年皇帝之后,过惯了安逸享乐的生活,渐渐地也趋向了奢侈腐化。他修复了隋炀帝在洛阳建的豪华宫室。他曾经霸占了齐王李元吉的杨妃,还把已故大臣武士镬(音:惑)的十四岁的女儿选为才人,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媚”,这就是“武媚娘”。在他的“晚年”,就是他做皇帝的最后几年,一反常态,既迷信占卜,又痴迷丹药。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得了中风的疾病,瘫痪在床上。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如继续边治边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