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00
转发:0
评论:0
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名话说的就是北宋朝著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名话说的就是北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字面上意思是苏洵二十七岁了,才开始发奋读书。但是我们一想不对啊,苏轼与苏辙都是苏洵教出来的,苏洵二十八岁时得了儿子苏轼,苏洵才读了一年书,就敢教儿子念书?还教出两个大文学家儿子,这不太可能吧。确实,苏洵不是二十七岁才开始念书的,而是7岁就开始念书了,只是一直没掌握这读书的窍门,在他十八岁那年去参加乡试,没中,他干脆就不读了,玩去了,到二十七岁时,以才重新拿起书本继续读。

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话说四山眉山苏家在当地可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苏洵有两个哥哥,苏澹和苏涣,两个都是进士及地。在四川眉山一个小小的地方,一家出了两个进士,这在当地是非常轰动的,而且产生的影响非常好。从苏家哥俩中进士以后,整个眉山的学习风气,按现在话说,是得到了一个量级的提升。

  话说苏洵自从乡试不中后,就不再继续读书。书不读了,家里的事也都是老父亲在操持着,那他干嘛呢?主要两件事,一件事是忙着结婚生子,一件事是游山玩水,所以他很多时候都是赋闲在家的。而苏洵的父亲苏序也从不催他,还说自己从来不为苏洵读书的事担心。与对苏洵的纵而不问相比,苏序对两个大儿子却从小管教甚严,读书稍有放松,非打即骂。

  难道苏序看出苏洵不是读书的料?非也。苏父非常清楚,他的小儿子很聪明,但不善死记硬背,也不善韵律诗赋。苏父以为,以他小儿子的聪慧,只要他找到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方式,一定能比别人读得好,而且必成大材。再一个,苏序其实非常理解他这儿子,因为自己当年也不爱读书。

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苏洵十九岁时,娶了程氏为妻。程家在眉山也是响当当的人家,据说是眉山首富。而苏家虽也是大户,但相比程家那是清贫多了。程小姐嫁到苏家后,守着清贫的日子,守着不思功名的丈夫,没有一声埋怨,跟家里公婆相处得也非常好。唯一让她心里有点疙瘩的,是她丈夫苏洵,整天不干正事,游山玩水,但她也放在心里,不催。

  苏洵就这样晃晃荡荡,到了二十七岁那年,有一天就跟程氏说:如果我现在拿起书本读书,应该也不晚,只是现在家父年事已高,家事无人照看,你怎么想呢?程氏说:我早就想跟你说这件事了,你既有读书的心思,就放心读吧,家事你甭管了。苏洵看妻子这样支持他,他也就安心地开始了发奋读书。

  苏洵这次虽然确实非常努力的读书了,可是两年后参加科举,仍然没中,继续努力,8年后,参加制科考试,还是不中。读书整整10年时间,什么也没考中,惨吧?不惨,因为古代进士考个20年、30年也不中的很多,毕竟进士是全国统考,三年一次,一次全国也就录取200-300个,比现在考博士都难。苏洵,显然又受打击了,他决定再也不考了。两个原因,一个苏洵是真的不适合这种科举考试,再一个是他的孩子苏轼、苏辙也长大了,他要给儿子当先生去了。

u=31886813,1433699322&fm=23&gp=0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就这样,苏洵放弃了科举考试,由于后来他在写文章方面,显现出了非常高的造诣,很多文章写出来后,被争相传看,对后世的影响颇大,还被写入了《三字经》,所以后世把他列在了“唐宋八大家”之内,他也是唯一一个没考上进士的大文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江苏省-苏州潘家洵
潘家洵(1896~1989)江苏苏州人。九三学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历任济南第一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农学院及贵州大学讲师、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通晓英、法、俄文,对近代西方戏剧有兴趣,曾加入新潮社及文学研究会。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易卜生戏剧集》(一至四集)、《萧伯纳戏剧选》等。
· 三苏之一的苏洵是啥时候考上进士做官的?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是著名的文坛巨匠,文章别具一格,笔风独特,深受人们的喜欢。那么苏洵有没有中进士呢?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苏洵并没有考中过进士,虽然他参加了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还有他的二哥苏涣都中了进士。所以,虽然苏洵的文章享誉千古,但他却有没有考中进士的遗憾。苏洵生于名门之家,年少的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少爷,不喜欢读书,终日以游山玩水为乐,娶了大家闺秀程氏后也不见好转,没有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后,苏洵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二十七始发愤,通读名著,研究诗书,终于写出了自己的文章。但是对于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这个问题,在一些文献上还有其他答案。有人说苏洵在二十七岁一发愤之后就中了进士,后来还跟两个儿子一起入朝做官。也有人在写欧阳修的时候,提及了苏洵父子三人都中了进士。而在《中国历史大辞典》这样...
· 家里为什么要放石头?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去到很多人家里,会看见或大或小的石头,或置于案上或立于院中。可见今人不少人喜欢石头,并将不同造型的石头摆放在家中。那么为何家里要放石头呢?玩石可不是今人的一时兴起,自古以来,就不乏爱石、赏石、颂石、藏石、咏石、画石乃至痴石、拜石之人。奇石、美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欣赏把玩的重要对象。因为石之美的抽象与空灵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相契合,所以很多文人士大夫都爱石成癖。不必说“居无石不安,厅无石不华,斋无名不雅”,不必说石头有纳福迎寿、镇宅辟邪之效,也不必说石头有修身养性、静心怡情之功。仅仅因为其在家居布置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值得你在家中摆上一块石头。古代,这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今天它是很多人的一种寄托。石头源于自然,乃大地造化之物。所以对于很多现代远离土地、居于空中楼阁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土地的厚重与踏实,有着大地的情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
· 陈洵仁
参考文献^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五十):十七年甲子乡试陈曾倪炯高景材庆生长子。孙崇俱府学。唐震卢章俱闽县学。陈益侯官县学。王福卓闰林细俱怀安县学。陈仲完陈洵仁仲完之弟。罗知陈欢合之玄孙。德庆知州。陈湜洵仁之弟。海阳教谕。林舆英山教谕。俱长乐县学。郑夏伸王暾俱福清县学。李林陈焕林瑜丁坤林龟年应天府中。俱连江县学。陈宾朱聪俱永福县学。郑义闽清县学。馀玱罗源县学。^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五十):十八年乙丑丁显榜倪炯陈曾俱闽县人。卓闰69训导。王福御史。林细俱怀安人。陈洵仁给事中。陈仲完见《人物志》。罗知御史。俱长乐人。县志无罗知。李林知县。丁坤县丞。林瑜江西按察佥事。陈焕主事。林龟年县丞。俱连江人。郑珇夏伸王暾石首县丞。俱福清人。陈宾朱聪俱永福人。馀玱罗源人。金华府通判。高景材南康县丞。^潘荣胜.《明清进士录》.中华书局.2006年:5页.ISBN9787101043501(简体中文)....
· 朱常洵
明神宗第三子。郑贵妃出。神宗久不立太子,人皆疑贵妃谋立己子,交章其事。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立常洛为太子,封常洵福王,而待遇特优,婚费与王费均超过常例十倍,又久留京师。四十二年(1614),始赴洛阳就国,给庄田二万顷。在藩所好惟妃女倡乐。崇祯时,民间传言,谓神宗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后为李自成农民军擒杀。世子由崧逃出得免,后为南明弘光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