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不能一统三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9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何不能一统三国?,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东南,刘备与孙权平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刘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东南,刘备与孙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刘孙曹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

  曹操暂时无法南下,遂向汉中进军。意图以汉中为跳板,夺取益州,剪除刘备,占领长江上游之地,对孙吴形成顺流而下的战略优势。以便等待时机从荆州与益州两线同时出击,统一南方。

  熟读三国的亲都知道,“跨有荆益”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提出的核心对策。

  英雄所见总是略同,不但鲁肃曾向孙权提出过这一以南统北的方案。就是曹操,也想用这一方案以北统南。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秋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征伐汉中张鲁,进抵阳平关。

曹操

网络配图

  有降将向曹操报告:阳平关易攻难守。等曹操在关下观察地形,仰望崇山峻岭,见山谷陡峭、峭壁悬崖,一时心生胆寒之意,加上士兵折损过多,粮草即将吃完,曹操下令撤退。

  但撤退的军队在夜间迷路,竟然无意中闯进阳平关守将的大营,敌营大惊,顿时崩溃。

  就这样,曹操阴差阳错的占领了阳平关,后逼降张鲁。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攻下汉中,益州震恐。

  司马懿这时已经崭露头角,献策曹操趁热打铁一举拿下益州,将刘备打回贩履织席的小商小贩原形。

  刘晔也劝曹操,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此时不攻,日后必为大患。

  曹操回复: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得陇望蜀,不能贪念太甚。

  七天后,益州投降的士兵报告:益州百姓得知汉中被曹兵占据,民心惶惶,一天之内就有数十次惊恐。守将虽用诛杀,但仍无法平定。

  曹操询问刘晔还能不能打。刘晔回答:七天之内,形势大变,战机已失,别打了,咱撤吧。

  曹操表示赞同,随即班师。

曹操

网络配图

  七天之前,刘晔认为刘备立足未稳,不堪一击。七天之后,刘晔分析刘备根基已固,“未可击也”。判断前后迥异,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正确性。

  可能的解释是刘晔看出此时的曹操已经兴趣索然,厌倦战事,没有了当年决战袁绍、北征乌桓的激情。

  于是就坡下驴,给曹操一个台阶下。看出曹操这种厌倦甚至畏惧心理的,不止刘晔。

  四年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先行一步执行“跨有荆益”的隆中对策,从荆州向北方大举进攻,猛攻重镇樊城,水淹七军,逼降于禁,斩杀庞德。

  曹操大恐,甚至想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樊城之战胜利后,关羽继续向北进攻驻守襄阳的曹仁。襄阳若失,北方再无险可守。

  在群臣的一再要求下,曹操意欲率军亲自救援。可侍中桓阶的一番话拉住了曹操:曹仁目前处于非死不可的险地,一定有拼死求生的决心。大王不需亲征,只要摆出大军压境的态势威慑关羽,派遣手下将军率军增援即可。

  曹操遂驻军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一带),以为声援,同时派出十二营部队,支援前线。

  救兵如救火,曹操不顾群臣众口同声的要求,独听桓阶一人之言。无疑是因为桓阶说到了他的心坎上,给他找出了一个体面的退缩理由。

  关羽刚进攻樊城,曹操就要迁都躲避。此时再让他亲征,曹操还有这份心气和斗志吗?

  桓阶不必亲往、只需遥作声势的意见,又给了曹操一个很好的台阶下。

  八年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曹操北征乌桓大捷,途径碣石,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下《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网络配图

  此时的曹操,刚刚战胜袁绍,粗定北方,壮志豪情,溢于言表。

  从公元207年到219年,仅仅十余年间,年过半百的曹操已经尽显疲态,他从公元190年起兵讨伐董卓,到此时已经戎马生涯近三十年,心志几乎消磨殆尽。

  面对残局,他无力收拾;面对一统大业,他言孤已尽力!

  当年刘邦打天下只用了七年,刘秀兴复汉室用了十五年。而到三国时期,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三十年的时间天下仍未一统。

  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都已经没有了刘邦、刘秀当年的雄才大略和天时地利人和,华夏遂陷入数百年的大分裂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何到死都不称帝?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网络配图纵观曹操一生,他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在一条通向帝王的道路上一步步走着的。但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称帝。他不是没有雄才伟略,也不缺少坚甲利兵,而且魏晋是个“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他因何不称帝呢?从各方面情况加以分析,就发觉曹操真不愧为一代奸雄,尽管在为自己的后代谋取帝位做好了各种准备,但他自己却始终不迈出这一步。他是权衡了各种利弊得失之后才放弃了称帝的想法的。网络配图首先,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和拥汉派势力增加攻击的口实,无法保住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使自己陷入被动。曹操一生中,内部的反对和反叛主要发生在他当魏公、魏王之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何至死不敢称帝
枭雄曹操是一个迫于争议性的人物,随着几千年“尊刘贬曹”思想的盛行,曹操被认作是一个叛臣忤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简直让那些自以为忠心的后代文人骂的一文不值。但是相对于刘备来说,曹操有一点是值得尊敬的,他没有称帝。面对江山霸业的唾手可得,他为何没有走向地位的巅峰?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张王牌,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此他挫袁绍、平吕布,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了一番霸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时的曹操,可以说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可以轻松地废掉小皇帝并取而代之,可是为什么在25年的时间里,也就是从公元196年...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曹操的确有平定乱世的才能,起兵于四战之地,无数次凭借机智摧破强敌,可这只是作为将领的能力,不是统御天下和匡扶宇宙的才能。统治天下又不单指靠权术和军事力量,政治强人再厉害也不能够凭自己能力解决所有问题,曹操就是太能干才没得天下。赤壁之败不是必然之事,曹操选错了战略。得到荆州的曹操已经控制了长江上游,他的部队就是沿着长江进军,曹操水军第一个抵达的地点是巴丘,就是现在的巴陵山,如果曹操不进军赤壁的话,他就已经控制了洞庭、湘江,这时候的曹操还需要渡江吗?怎么会有人把赤壁之败的原因归咎到长江天堑。网络配图依照贾诩的战略,曹操只需要在荆州好好经营,不需要主动进攻,孙权受到长江上游威胁,加上曹操挟天子传号令的压力,再派人劝说离间孙权内部人员,和必然分裂,到时候孙权除了投降真没有什么办法。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
· 一代枭雄!揭秘曹操为何未能统一天下
导读:乱世时平定天下的帝王有好多,在汉末乱世时期,军阀割据,曹操手下贤才云集,良将齐全,曹操本人又文韬武略,论才能理应并不输给那些实现统一的帝王们。然而他却倾尽一生也未得天下,究竟是什么断送了他的大业?曹操的确有平定乱世的才能,起兵于四战之地,无数次凭借机智摧破强敌,可这只是作为将领的能力,不是统御天下和匡扶宇宙的才能。统治天下又不单指靠权术和军事力量,政治强人再厉害也不能够凭自己能力解决所有问题,曹操就是太能干才没得天下。网络配图赤壁之败不是必然之事,曹操选错了战略。得到荆州的曹操已经控制了长江上游,他的部队就是沿着长江进军,曹操水军第一个抵达的地点是巴丘,就是现在的巴陵山,如果曹操不进军赤壁的话,他就已经控制了洞庭、湘江,这时候的曹操还需要渡江吗?怎么会有人把赤壁之败的原因归咎到长江天堑。依照贾诩的战略,曹操只需要在荆州好好经营,不需要主动进攻,孙权受到长江上游威胁,加上曹操挟天子传号...
· 一代枭雄的曹操为何要建72座疑冢?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按理说,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其权势已经和皇帝无异,可他怎么就舍得让自己死后“受穷”呢?据传,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他早年为扩大势力,干过盗墓挖坟的勾当,亲眼目睹了很多坟墓被挖开后,尸骨纵横的场面,他怕自己的坟墓也遭到这种待遇,所以想用“薄葬”之说打消后人对他墓葬的兴趣;第二是因为他比较提倡节俭,不喜欢过于奢侈(这点值得商榷)。网络配图但曹操是极聪明的人,他知道光说“薄葬”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最理想状态就是让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墓葬在哪?这就需要在喊出“薄葬”的同时,还要广布疑冢。传说,安葬曹操的那天共有72具棺材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从各个城门抬出。试想一下,那场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