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的外交活动 朱元璋曾想携手日本消除“倭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7
转发:0
评论:0
明朝的外交活动朱元璋曾想携手日本消除“倭乱”,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明朝即开始大规模的外交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明朝即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1369年,朱元璋派遣使节持诏书分赴东亚海域各国,同时把日本、高丽、占城、琉球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新生的大明王朝对外传递的和平友好姿态很快获得了积极反响,占城、爪哇、渤泥、高丽、琉球、三佛齐、暹罗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前来入贡,加入以大明王朝为主导的册封朝贡体系。

  唯一例外的是日本。出于对国内外安全大局和传统友谊的考量,立国之初朱元璋就高度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可惜事与愿违,在他有生之年并没能亲见其成。

朱元璋

网络配图

  而朱元璋过世后不久,中日关系就出现了转机。十五世纪初,日本多次主动遣使奉表来朝,中日关系迅速升温,终于水到渠成。然而这前后二三十年间,日本对明朝的态度前倨后恭,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

  明朝建国后,国内外环境十分严峻,除了北方还存在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外,周边国家因曾受元朝武力征讨而心有余悸,对刚成立的明朝充满警觉,而中日关系尤其紧张。

  此前百年间,中日基本处于敌对状态。在灭了南宋之后,忽必烈先后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对日本海上用兵,使自隋唐以来一直密切友好的两国关系由此交恶,日本对中国的态度由先前的敬仰崇拜转为敌视。蒙古入侵也间接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危机,随着镰仓幕府灭亡,大量武士沦为浪人,其中一大部分成为倭寇,勾结中国海盗和不法商人流窜到东南沿海劫掠作乱,成为明代东南海上一大祸害。朱元璋即位后迫切与日本恢复邦交,一大原因也是希望两国携手消除“倭乱”,维护东亚海域的和平与稳定。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杨载携诏书出使日本,通告洪武登基的消息,同时谴责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命日方严加取缔并早来称臣朝贡,否则将出师讨伐云云,口气相当强硬。由于对当时日本国情缺乏了解,此次遣使遭遇重大挫折。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杨载一行按照传统的赴日航线,从宁波出发后在日本九州上岸,本应送到京都天皇朝廷的诏书,却落入九州怀良亲王手中。此时,正值日本南北朝时期。九州是南朝的势力范围,由后醍醐天皇之子征西大将军怀良亲王掌控。由于长期战乱,日本对中国发生的政权更替同样不明所以。朱元璋充满威胁意味的诏谕唤起了日本人的同仇敌忾,以为又是一次“元寇袭来”的前奏。执掌九州十年之久军势方炽的怀良亲王对朱元璋的诏谕嗤之以鼻,囚禁了杨载、吴文华等使臣,斩杀了5名随员。

  首次外交受挫,并没有使朱元璋放弃进一步的努力。洪武三年(1370年),他再次遣使日本。此行明朝做了较为扎实的准备,特地选派山东莱州同知赵秩出任使节——因山东沿海是倭乱重灾区,以赵秩为正使可以胜任对日交涉禁倭事宜,而且诏谕上也多了委婉之语。这次出使相对顺利,怀良亲王对明朝的态度有所转变,其后派遣僧人祖来赴明奉表称臣,进贡马匹和方物,并送还被倭寇掳掠的浙江沿海百姓70人。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日本来朝,使朱元璋大为欣慰,但邦交并没有由此确立,因为明使没有见到正牌的“日本国王”,两次三番打交道的怀良亲王只是地方首脑,并不能代表日本朝廷。而正在经受南北战乱的日本也根本无力制止愈演愈烈的倭寇活动,这也令明朝大失所望。此后双方为打开外交僵局做了种种尝试,但最终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1387年10月,宁波卫所指挥林贤被捕,经审查他与六年前因谋反案被诛杀的胡惟庸有交集,连带牵扯出前日本使者瑶藏主有资助胡、林谋反的嫌疑,这使朱元璋对日本更加嫌恶,断然中止一切往来,并全力实行海禁。原本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明朝的外交活动:朱元璋曾想携手日本消除“倭乱”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明朝即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1369年,朱元璋派遣使节持诏书分赴东亚海域各国,同时把日本、高丽、占城、琉球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新生的大明王朝对外传递的和平友好姿态很快获得了积极反响,占城、爪哇、渤泥、高丽、琉球、三佛齐、暹罗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前来入贡,加入以大明王朝为主导的册封朝贡体系。唯一例外的是日本。出于对国内外安全大局和传统友谊的考量,立国之初朱元璋就高度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并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可惜事与愿违,在他有生之年并没能亲见其成。网络配图而朱元璋过世后不久,中日关系就出现了转机。十五世纪初,日本多次主动遣使奉表来朝,中日关系迅速升温,终于水到渠成。然而这前后二三十年间,日本对明朝的态度前倨后恭,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明朝建国后,国内外环境十分严峻,除了北方还存在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外,周边国家因曾受元朝武力征讨而心有...
· 明朝在“壬辰倭乱”兵援朝联军大胜日军倭寇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壬辰)4月14日,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壬辰倭乱”。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明朝出兵援朝,开始了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不久前,记者驱车从汉城出发,直奔韩国南端庆尚南道的晋州和泗川。400多年前,这一带是朝鲜李氏王朝的军队与中国明朝援军并肩抗击日本倭寇的主战场。战斗激烈的“泗川之战”、“晋州战役”以及“露梁海战”谱写了朝鲜和“援朝盟邦”———中国明朝将士抗击倭寇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朝明军冢”埋了3.6万多名战死将士记者在泗川文化院院长吴弼根等历史专家带领下来到一个很大的“山丘”前。吴院长指着这个“山丘”说:“这就是400多年前,朝明联军的军冢,安葬着3.6万多名朝明将士的头颅。”“朝明军冢”呈四方形,长宽各36米,高约8米。军冢前正中,立有高4米的“慰灵碑”。黑色大理石碑的正面,刻有“朝明联合军战殁慰灵碑”十个汉字。碑...
· 日本国名的由来:称“倭”曾让日本人高兴
2004年,中国西安发现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墓志称井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墓志铭显示“日本”国号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有关遣唐使的实物资料,也是最早体现日本国名国号和日本作为国家被承认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见,瓷器和漆器是中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经典工艺。七千多年前,中国人用漆树汁美化器物,这就是漆器。两千多年前,漆器传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纹饰精美,独创莳绘术和描金漆,逐渐被世界所知,Japan成为漆器的英文名,并用来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欢日语发音,使用英文“Nippon”或“Nihon”来称呼日本,这一发音据说带有古代汉语对“日本”的读音。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古代中...
· 明朝抗倭名将席上珍
席上珍(?~1555),靖江人。明抗倭烈士。自小练就一身功夫,且胆识过人,急公好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大股倭寇犯靖,所到之处,房屋尽遭焚毁,2000余名百姓遭屠戮,血流成河。倭寇逼近县城东门时,城上官兵惊慌失措,城内人心惶恐,一片混乱。秀才席上珍闻知敌情后,义愤填膺,向县丞主动请缨率众前去杀贼。县丞因嘉靖帝未曾有抗倭圣谕,加之倭寇凶狠残暴,担心抵抗不成,反遭致更大的灾祸,便借口出战的日子不吉利,不肯出战。席怒发冲冠,激昂地说:“贼寇疯狂进逼,我们如果只是观望徘徊,任其杀掠,其气焰必然更加嚣张。如果予以迎头痛击,挫其锐气,贼寇必然退出。我愿与贼众拼死一战,以保乡土平安。”随即便召集100多名义士,各执兵器,准备战斗。他一面派人探听贼寇的虚实,一面站在城头观察贼众行动掀起的烟尘,分析判断敌人的去向。然后率领众义勇壮士,一鼓作气,从东门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贼群,夺得贼寇的战马...
· 郭子仪如何消除皇帝的疑心?他曾想出一个绝招
郭子仪如何消除皇帝的疑心?他曾想出一个绝招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大功臣,是他解救了唐朝的重大危机。此后郭子仪迁司徒,封代国公,一时功高盖主。不过郭子仪也明白,作为大臣如果让皇帝感到有一丝威胁或者怀疑,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郭子仪也是想了一个办法让皇帝打消了这份猜忌。郭子仪享年85岁,在唐朝来说已经算是最长寿的一批人了,如果不是郭子仪懂得揣测帝王之心,恐怕他最后很难活这么长时间。中国历史上由于文人文化的影响,皇帝的治理,以及与士大夫的统治世界,所以,虽然古代皇帝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但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人,却有数以千计的文人官僚,所以历代皇帝虽然在意文人官僚,但所有都对文人官僚保持疑心,特别是权臣。皇帝的历史种被权臣安排了或权臣直接叛国,他自己当皇帝的事情有很多,所以更多的权臣被皇帝废除了或把他们的命给了死神!但唐代郭子仪虽然权臣,但皇帝是非常信任他,他是怎么做到的?郭子仪,经过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