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兴名将郭子仪:五福老人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02
转发:0
评论:0
中兴名将郭子仪:五福老人郭子仪拜寿的故事,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

  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  

1_副本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郭子仪从安史之乱为国奔赴战场开始,在灵武拥立肃宗,到收复二京、吓退吐蕃,成为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安史之乱后,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仆固怀恩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却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去。最终说服回讫与唐朝联合攻打吐蕃。

  郭子仪的情商颇高,他以真诚打动皇帝,推心置腹感动同僚。他从不得罪小人。郭子仪在叙述祖坟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朝中官员,为了不起内讧,郭子仪牺牲了很多。郭子仪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没有私心,勉励李光弼忠君爱国,两人合作无间。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谁都可以自己进去,这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有次卢杞前来拜访,郭子仪立马遣散了所有女眷,自己穿上了朝服,很恭敬地等待着卢杞的到来。因为郭子仪懂得看人,非常有远见。

  郭子仪一生子孙众多,孙子有好几十,郭府算上郭子仪家人和奴仆,共计三千多人,长子郭曜廉洁谨慎,三子郭晞善于骑射。六子郭暧与升平公主“醉打金枝”的事情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的长女日后成为了郭太后。

  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逝世时,墓葬在肃宗建陵中作为陪葬,荣宠一生。 

  郭子仪拜寿

  郭子仪经历了唐朝四代,两度担任宰相,被称为“中兴名将”。在郭子仪成为节度使后到他去世,26年间他成为了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郭子仪与皇帝是亲家,与同僚关系友好,用爱心来对待属下,那么郭子仪的七十大寿应该是万众瞩目。 

2_副本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有不少以郭子仪拜寿为内容的作品,明代仇英就画过一幅郭子仪拜寿图,其中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不过想来也是,单是郭子仪的嫡亲就有七子八婿,各个在朝为官,前来庆寿,更不要说是旁系亲属了。郭子仪一生子孙众多,孙子有好几十,郭子仪端坐在正中,看着自己这么多的孙子孙女,有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郭府算上郭子仪家人和奴仆,共计三千多人,让寿宴场面显得热闹非凡。

  后世人作郭子仪拜寿图主要是借图比喻为国立功、家庭和睦的祥和景象。殊不知在这景象后头,还发生了一件差点让郭府株连九族的大事。

  郭子仪六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为妻,夫妻俩当时年纪都比较轻。升平公主平时受到代宗宠爱,时间久了任性妄为。郭子仪大寿当天,升平公主称身体不舒服推脱不去祝寿,郭暧大发脾气,不仅打了升平还说升平仗着自己是公主,自己父亲郭子仪只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哪有升平任性的份。升平受了委屈,跑进宫去向代宗告状,郭子仪听闻郭暧说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抓着儿子前往宫中领罪。幸亏代宗信任郭子仪,甚至认为郭暧说的对,对其不降反升。后夫妻俩重归于好,共同前往郭府祝寿,郭家合府欢腾。 

  郭子仪的儿子

  在古时,家族的人数多少往往显示着家族的力量强弱。皇室中,如果子嗣绵延,那一定是兴盛时期;要是皇帝无所出,大统没有人继承,往往会引发战乱。皇室如此,普通官僚也是如此,看北宋杨家军,八郎加上二十二人女将,为保卫北疆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子仪的孩子虽然没有像杨家一样全部投身于军事,闻名的也不少。  

3_副本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郭子仪共有八个儿子。长子郭曜廉洁谨慎,郭子仪在外出征的时候,他能把家里安排的很好。

  三子郭晞继承了郭子仪的衣钵,善于骑射。随父征伐,屡创战绩。贞元十年死,追赠兵部尚书。

  六子郭暧应该是野史中最有名的一个,也是出现在电视剧中次数最多的一个。郭暧与升平公主“醉打金枝”的事情在民间广为流传。郭暧是霍国夫人王氏所生,生性开朗乐观,不喜欢束缚。可是随着哥哥们的死去,郭家的重担压在了郭暧的身上。郭暧在十余岁就被许婚,成为升平公主的驸马。升平公主颇得代宗宠爱,任性了些,却十分善良。升平嫁入郭家后还是保持着自己公主的作风,动不动就对郭家人发脾气。郭子仪大寿时升平对郭子仪不孝,气的喝醉酒的郭暧把升平教训了一番,还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最后夫妻俩和好如初。德宗时期发生叛乱,郭暧夫妇坚决不受叛军,后受到德宗嘉奖。贞元十六年,郭暧逝世。

  此外,还有二子郭旰、四子郭昢、五子郭晤、七子郭曙和八子郭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五福老人郭子仪的墓地究竟在何处
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郭子仪简介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郭子仪画像郭子仪从安史之乱为国奔赴战场开始,在灵武拥立肃宗,到收复二京、吓退吐蕃,成为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安史之乱后,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仆固怀恩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却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去。最终说服回讫与唐朝联合攻打吐蕃。郭子仪的情商颇高,他以真诚打动皇帝,推心置腹感动同僚。他从不得罪小人。郭子仪在叙述祖坟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朝中官员...
· 郭子仪简介大唐名将郭子仪单骑退敌兵的故事
经历安史之乱不久,大唐国力尚未恢复,却又有人发动了叛乱。公元765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自以为功劳大,朝廷有负于他,竟唆使回纥、吐蕃举兵叛唐。十月初,回纥和吐蕃的军队一直打到了京都长安北面的泾阳(今陕西泾阳),朝廷大为震动,宦官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逃离长安。但因两年前,吐蕃、党项军曾攻进长安,代宗出逃陕州(治所在今陕西陕县),所以大臣们激烈反对代宗这次再出逃。朝廷这才考虑抵抗之事,但大家都认为,打击叛军只有依靠老将郭子仪了。当时郭子仪已奉命驻守泾阳。他是大唐名将,关内副元帅,那时已年近古稀。由于泾阳兵少,他命令部下将领严加防守,不要出战。这天傍晚时分,城外的回纥、吐蕃兵马悄悄地退守在城北的原野上,第二天他们又回到了泾阳城下。原来仆固怀恩在进军路上得暴病死了,回纥、吐蕃双方离心离德,都为了抢着当头头争吵不休。他们两军分营而住,回纥兵驻扎在城西。郭子仪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就悄悄派部将李光缵等人...
· 潮汕文化—潮绣抽纱—郭子仪拜寿
最华丽的语言也无法描述我辉煌的历史然而,那巧夺天工的绣艺丰富瑰丽的色彩远古的过去仿佛又回到眼前带您在历史的长河中翱翔…我曾经拥有无尚权力与财富也曾经远赴重洋还有那密若繁星的子孙后代…逝者已矣,唯有那精细的绣工绚丽典雅繁衍滋生将您带回我那绚烂缤纷的过去…
· 潮汕文化―潮绣抽纱―郭子仪拜寿
最华丽的语言也无法描述我辉煌的历史然而,那巧夺天工的绣艺丰富瑰丽的色彩远古的过去仿佛又回到眼前带您在历史的长河中翱翔…我曾经拥有无尚权力与财富也曾经远赴重洋还有那密若繁星的子孙后代…逝者已矣,唯有那精细的绣工绚丽典雅繁衍滋生将您带回我那绚烂缤纷的过去…
·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则郭子仪更胜一筹。正是因此,二人的人生结局堪称迥异,一个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个则是疑惧重重、最后郁郁而终。1、中兴名将郭子仪(697—781),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754),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次年安禄山造反,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其父原为契丹酋长,归唐后英勇战死。烈士后代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也是在754年,李光弼进为朔方节度副使。安史之乱爆发后,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安史之乱初期,郭、李主要在北线(河北一带)与叛军做战。756...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