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关羽其实是千古罪人:三国灭亡确是因他而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4
转发:0
评论:0
关羽其实是千古罪人:三国灭亡确是因他而起!,关羽是一个从人跨越到神的人物,可就是这样近乎神的人,却被人说成是千古罪人。“关公

关羽是一个从人跨越到神的人物,可就是这样近乎神的人,却被人说成是千古罪人。“关公误国”的说法,由来已久。

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这个说法很耐人寻味。诸葛亮为什么会怕关羽呢?关羽与刘备、张飞可是桃园结义过,并且关羽此人也很能打,为人也不错,怎么会怕?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这似乎也说明不了什么,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如果就这样认为他是通敌叛国,恐怕不妥,证据不充分。那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那是更不可能的了,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对他来说就跟玩儿似的。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也不是。关羽是有些冲动,一打起仗来就不管不顾的,只顾着自己痛快,却忘了要谋定而后动,但这也不是他的主要缺点。那诸葛亮到底怕他什么呢?说到底,诸葛亮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诸葛亮为蜀国的将来设定了联吴抗曹之计,这是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如果此计不成的话,那么蜀国将很难保全,诸葛亮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计策好做,实施难做,一个细节就可能把整盘计划破坏殆尽。

3.jpg

网络配图

这个计划的变数就在关羽身上,诸葛亮很怕他搞不好与东吴的关系。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必能奋大勇。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关羽作为这个地方的守臣,最难处理的是要尽可能地保住荆州的同时还要维护孙刘联盟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结果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能长借荆州不还。但诸葛亮害怕关羽会因小失大。

关羽本人非常看重桃园之义,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可是他对天下大义却视而不见。举例说明一下,马超此人非常不懂规矩,曾口称刘备为玄德,而不称陛下。关羽和张飞都很恼怒,但两人出的招数,对待事情的方法却不相同。关羽要处死马超,张飞则要做个样子给马超看。可以看出张飞是很识大体的,而关羽却在执著于小义。张飞比关羽更懂得人和是刘备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最大资本,如果内部不团结,那么还何谈什么天下大事呢!更何况蜀国地处偏僻,人才匮乏,一员身经百战的虎将很难得,他的得失关系到军国大计。执小义,这就是诸葛亮最怕的。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诸葛亮费尽心机,磨破嘴皮子对关羽做了一番事前动员,但关羽有他自己的行为准则。

1.jpg

网络配图

孙吴一直想收回荆州,这次吴蜀联盟就是一个好机会。吕蒙设计包围了关羽,关羽失去荆州而败走麦城时,曾派人突围向刘备的义子刘封求救,可是连求三次,刘封也没有来救援,关羽只能是被擒身死。而刘备知道刘封见死不救之后,大怒,不顾诸葛亮的劝阻,立马将刘封斩首了,还召集全国的兵力准备伐吴,试图打破吴蜀联盟的政治格局。结果,还没有攻打吴国,张飞就被他的手下给杀了,张苞也被马给压死了,刘备冒进,被东吴火烧连营,吓死在了白帝城,最终蜀中再无大将,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司马氏所灭。

3.jpg

网络配图

要不怎么说,三国成于诸葛,毁于关羽。因为有了诸葛亮,才有三国的鼎足之势,没有诸葛亮的出山相助刘备,刘备哪有可能分得天下。而没有刘备的成功,又何谈三国,所以说三国成于诸葛;而关羽,盟友相攻,腹背受敌,败走麦城,造成了蜀国的败亡,而蜀国的灭亡加速了另外两国的毁灭,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有人给三国做了一个加减法,说三国之成,成于两弱相加攻一强;三国之败,败于两弱相减养一强。关羽这只蝴蝶就是其中的减法,他的翅膀一扇,整个历史都因他而改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羽其实是千古罪人三国灭亡是因他而起!
关羽是一个从人跨越到神的人物,可就是这样近乎神的人,却被人说成是千古罪人。“关公误国”的说法,由来已久。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这个说法很耐人寻味。诸葛亮为什么会怕关羽呢?关羽与刘备、张飞可是桃园结义过,并且关羽此人也很能打,为人也不错,怎么会怕?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这似乎也说明不了什么,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如果就这样认为他是通敌叛国,恐怕不妥,证据不充分。那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那是更不可能的了,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对他来说就跟玩儿似的。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也不是。关羽是有些冲动,一打起仗来就不管不顾的,只顾着自己痛快,却忘了要谋定而后动,但这也不是他的主要缺点。那诸葛亮到底怕他什么呢?说到底,诸葛亮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诸葛亮为蜀国的将来设定了联吴抗曹之计,这是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如果此计不成的话,那...
· 蔡确是谁?蔡确是怎么死的?
蔡确是北宋时期大臣,在宋哲宗一朝担任宰相,其本人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熙宁年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意图通过改革,提高国家实力,改变宋朝积弱的格局。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王安石新政受到顽固守旧派和中立派的反对。特别是中立派后来加入反对阵营,使得两党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不仅宋神宗对于新法是否继续实施有所迟疑,就连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对此都有些意志消沉。最后是蔡确等坚定的变法派人士站出来,坚决支持变法,维护变法成果,与反对派作斗争,加强宋神宗继续变法的信念,新法才得以继续推进。王安石当政之后,荐蔡确为三班主簿,徙监察御史里行。通过提拔和自己政治理念相同的人上台,王安石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变法班子。蔡确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成为后来宋哲宗时期变法的执行者。不过也因为是坚实的变法派,蔡确受到很多不公的评价。王安石作为变法的最先发起人和执行人,被大家冠以奸党之名,而蔡确等人也不可避免的成...
· 《投袂而起》
简要介绍:引言:投袂而起(tóumèiérqǐ),出自《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形容立即行动的样子。解释袂:袖子。一甩袖子,站起来。形容立即行动的样子。典故春秋时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自恃国力强盛、军队强大,对地处中原的宋国觊觎已久。按照当时的规矩,某国的使者路经别国,要办个“借路”的手续。当时,楚庄王治理下的楚国国力达到鼎盛,完全不把中原小国放在眼里。楚庄王派大夫申舟(即申叔时)出使齐国,却交代不要向路过的宋国“借路”。申舟路过宋国时,宋人果然扣留了他,执政大臣华元对宋文公说:路过而不“借路”,楚国人这是把宋国看成了自己的地盘,视我们如亡国;杀了使者,楚国必然攻伐宋国,最坏也不过是亡国。于是,宋文公下令杀掉申舟。消息传到楚国,庄王怒气勃发,“投袂而起”,当即决定起兵攻打宋国。但宋国并不好打,楚国从秋天打到第二年夏天,也没能攻下宋国国都。楚军锐气大挫,决定撤围回国。...
· 拍案而起
【成语】拍案而起【成语】拍案而起【拼音】pāiànérqǐ【解释】案:桌子。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也形容对反动势力不屈服。【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芈氏大怒,拍案而起。”【近义词】义愤填膺、忿然作色【反义词】悠然自得、泰然处之
· 奋袂而起
奋袂而起奋袂而起奋袂而起的意思奋袂而起是什么意思奋袂而起什么意思奋袂而起的近义词奋袂而起的反义词奋袂而起的拼音【成语意思】: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用法分析】:奋袂而起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愤怒或激动。【成语来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ènmèiérqǐ【英语翻译】:shakeone’ssleevesandstandup<riseupandbereadyforaction>【成语声母】:FMEQ【奋袂而起的近义词】:投袂而起【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穆王联合陈、郑、蔡三国进攻宋国。宋昭公只好投降。楚穆王神气活现指使宋昭公干这干那。楚穆王死,楚庄王即位,派大夫申舟不必向宋国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