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真正的背锅王赵括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9
转发:0
评论:0
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真正的背锅王赵括,  史上最强背锅侠,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真正的背锅王!我国历史上最早

   史上最强背锅侠,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真正的背锅王!

  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围歼战——长平之战,顺便提一下我国的实力背锅担当——赵括。

   两强相争,大战将起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旌旗麾指,所到之处无不臣服。

  这不,秦国又看韩国不爽了,一顿胖揍,韩国不想挨揍,乖乖交出上党郡,可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是个不安分的人,(城会玩)他不愿献地入秦,而是祸水东引,献上党之地于赵。

  本着不占便宜是王八的原则,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样秦国就不高兴了,小伙子皮痒痒了,二话不说,直接开打。赵国也不怕,来就来,谁怕谁。

  表面上看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是战国唯一能跟秦国正面抗衡的国家。可自家事,自家人知晓,真跟秦国打赵国还是虚。

  所以秦赵对抗中,赵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打,自然而然处于下风,虽然赵国先得了上党,但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反倒被秦国算计。

1.jpg

网络配图

  秦国的战略一直很清晰:“远交近攻”,早都想对赵国动手了,此战就是要重创甚至攻灭赵国,而赵国的战略目标却是摇摆不定,一方面,赵王深知秦强赵弱,只能联合各国不可一力抗秦,而另一方面,自阏与之战赵奢大破秦军之后,赵人便以“首胜强秦”自诩,心中怀有和秦国一争天下的豪情壮志。

  此次占据上党俯瞰河内,已经占据先机,未尝不可一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壮胆,(装13)秦军打自己也不一定能打过,也许秦军不会大举进攻,可这只是赵国一厢情愿而已。

  高层博弈,未战先败

  在战役前期,战争不利,老将廉颇只能秉持这个战略,抱着侥幸心理,不和秦军硬拼,只是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迫使长途跋涉的秦军退军,秦军是来要东西的要不到怎么肯回去,(龟孙子躲什么躲有种出来打,有种你进来跟我打啊)两支军队就这么耗着,谁也不打谁,可惜廉颇错判了形势,也低估了秦军的决心,秦军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干就是14个月,双方就大眼瞪小眼的对峙着,廉颇老眼昏花瞪不过白起,赵国就派个年轻人来对付白起。

  秦赵两军对垒使得这场突发战争,慢慢变成一场大决战,秦国高层最先发现这点,他们开始谋划一个惊天计划,这个计划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历史走向,秦军粮草船载以进,不耗人力牛马,大量向前线输送粮草,准备发动一场决战。

  反观赵国高层并没有决战的想法,却屯重兵与秦军对峙,这是什么想法?装13吗?要守只需十万大军固守要塞即可,要打应主动出击,发挥优势,赵军胡服骑射名动天下,且坐骑多塞外良马。若主动出击也许能与秦军一战,而秦军秦军更以强弩硬弓著称,特别适合山峦隘口之地的壁垒攻防战,以己之短,攻敌所长,焉能不败。

  众所周知,赵国的战争潜力远远要低于秦国,(看看战国地图)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数代积蓄的大势,坐拥关中八百里秦川,收自韩魏的河东河内两郡,取楚国的南郡,综合实力冠绝各国,而赵国只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军事上勉强能与秦国对等,好比冷战时的苏联和美国,可赵国却放弃仅有的优势,不速战速决,反而与秦国比拼综合实力,打消耗战,即使路途遥远,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家见过骆驼没),轻松耗死他,可赵国却仍保持着别扭的对峙长达14个月,由战役演变为战略决战时赵国就已经输了。

  赵国自知决策失误,可如今已是进退两难,庞大的军队需要消耗的粮草、物资赵国再也供应不起,后方也因大量劳动力参军而陷入生产停滞。

2.jpg

网络配图

  赵国开始向各国借粮,因为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附近的韩、魏两国不敢借赵国粮草,燕国国力微弱有心无力,楚国鞭长莫及,齐国却又与秦国交好,不肯借粮,赵国只得寻求战机,速战速决。老将廉颇知道先机已失,山隘攻防战赵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交战必败所以不肯出战。

  环环相扣,不得不战

  战争一开始,谁都没有决战的想法,秦国只是奉行着远交近攻的战略不断削弱诸国,可赵国贪心上党,秦国什么时候吃过这亏,自然而然派军进攻,果然秦军连胜数战,可上党城坚易守难攻,强攻肯定损失惨重,白起怎么可能干这种傻事。

  白起并没有攻城而是请求秦王增援,秦国高层立刻心领神会,不断增兵,面对秦国源源不断的援军,赵军士气大跌,(本来就打不过别人,现在他人还比我们多),赵国高层不想上党有失,也不愿被秦军压着打,也增派了大量援军,向秦国证明他们坚守的决心,希望路途遥远的秦军知难而退,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中了秦军的计。

  他们低估了秦军的战争潜力,最先撑不住的是他们,可是他们无路可退,秦国这计策环环相扣,他们兵临城下,你退我进,你不退我耗死你,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可是赵国君臣没有办法。

  40万赵军不能退,也没法退,那只留下一部分军队固守要塞行不行?也不行,大军一走士气必跌,没有人傻谁愿意留在这送死。而且也守不住,这就是一步死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就像象棋里被困住的子,明知必死还不如拉个垫背的。

  非战之罪,英雄喋血

  赵国高层开始谋划,决定启用血气方刚,主张进攻的赵括来代替老将廉颇。

  诸位请看当时的赵国,其正处于上升期,赵王身边还有一群精英谋臣,当听信谗言的赵孝成王准备撤换廉颇,竟然得到了决策层的一致通过。唯一提出不同意见的蔺相如并非支持廉颇,只是不看好赵括。

  其实在赵国高层心中已经为赵国精锐部队的覆灭做好最坏的打算。丢卒保车,他们只是想让这些军队能重创秦国,使其短时间内无力东进,其实他们也算完成了这个目标。

  是赵国必败才用的赵括,并非民间广为流传的赵王用赵括导致长平之战失败。

  赵括听从赵王命令准备主动出击,可是他的对手是白起,而赵军一开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战略性错误,一直被秦军牵着鼻子走。白起几年前就料到赵军会主动进攻,在与赵军对峙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对付赵军的骑兵的方法后,即步步为营,以壕沟、弩兵封锁的战术,限制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赵军已经彻底丧失了战场中唯一的一点优势,战争结果可想而知。

  赵军突围被秦军包围,秦国再次爆发了它恐怖的战争潜力,秦王得悉赵军主力长平被围后,悉数征召15岁以上的男子组成临时兵团并亲往前线。从赵军两翼直插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赵军的退路。而赵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40万赵军被秦军消灭。

3.jpg

网络配图

  赵括意识到情势之危,将部队分为四个部分,殊死突围。此时战争已经进入到最惨烈的阶段。40万赵军被秦军团团围住,多次突围均告失败。疲惫,饥饿,伤兵等一系列绝望在四处蔓延。绝望中的赵括决定组织最后一次突围。在秦坚不可摧的军阵前,万弩齐发,赵军一个个倒下。最高统帅赵括也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绝望的赵军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

  赵国没有完败,透支战争潜力的秦国也损失惨重,无力控制投降的赵军全部被坑杀。

  站在秦国的角度白起并没有错,此战就是为了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放了战俘就会功亏一篑,而看押战俘,全民参战,战争潜力过渡透支的秦国也养不起这几十万战俘。

  可怜赵括,当他接到命令的那一瞬间命运就已注定,母亲苦劝赵王不是看不上他的能力,她明白此战有去无回,他又何尝不明白,但他是赵奢的儿子,他的父亲曾打败秦军。他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虽死犹荣,不堕军人风采!

  他背了几千年的锅,也该放下了,尊重历史,还历史一个公正。

  秦赵交锋,其实一开始胜利的天平就已向秦国倾斜,无论是君王的决断,高层的谋划,将领的计谋,以及两国的综合实力,秦国都是完胜,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是偶然也是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上最强背锅侠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史上最强背锅侠,为国家背了几千年的“黑锅”,真正的背锅王!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围歼战——长平之战,顺便提一下我国的实力背锅担当——赵括。两强相争,大战将起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旌旗麾指,所到之处无不臣服。这不,秦国又看韩国不爽了,一顿胖揍,韩国不想挨揍,乖乖交出上党郡,可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是个不安分的人,(城会玩)他不愿献地入秦,而是祸水东引,献上党之地于赵。本着不占便宜是王八的原则,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样秦国就不高兴了,小伙子皮痒痒了,二话不说,直接开打。赵国也不怕,来就来,谁怕谁。表面上看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是战国唯一能跟秦国正面抗衡的国家。可自家事,自家人知晓,真跟秦国打赵国还是虚。所以秦赵对抗中,赵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打,自然而然处于下风,虽然赵国先得了上党,...
· “背锅侠”赵括:在长平之战后背了几千年锅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旌旗麾指,所到之处无不臣服。这不,秦国又看韩国不爽了,一顿胖揍,韩国不想挨揍,乖乖交出上党郡,可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是个不安分的人,(城会玩)他不愿献地入秦,而是祸水东引,献上党之地于赵。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着不占便宜是王八的原则,赵王接受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欣然受地,派赵胜前往接受上党,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样秦国就不高兴了,小伙子皮痒痒了,二话不说,直接开打。赵国也不怕,来就来,谁怕谁。表面上看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是战国唯一能跟秦国正面抗衡的国家。可自家事,自家人知晓,真跟秦国打赵国还是虚。所以秦赵对抗中,赵国一开始就没打算打,自然而然处于下风,虽然赵国先得了上党,但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反倒被秦国算计。秦国的战略一直很清晰:“远交近攻”,早都想对赵国动手了,此战就是要重创甚至攻灭赵国,而赵国的战略目标却是摇摆...
· 纸上谈兵的赵括并非庸才,而是背了黑锅
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无疑是史上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之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这孩子从小就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当别人家的孩子沉浸于“王者农药”之类的游戏时,他却在拼命地学兵法背兵书,谈起兵法来谁也不是对手,连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父亲都甘拜下风。俗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就像地基是高楼大厦的基础一样,有了坚实的地基,想修多高的楼就能修多高。遗憾的是,这孩子虽然地基打得牢,却在实际操作了差错,房子还没建好就倒了——在秦赵两国生死决战的长平之战中,他一改老将廉颇的“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结果被秦军包围,输得非常惨,仅被“坑杀”的就达40万,致使赵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相应地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国力,“成全”了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于是,人们送了他一个“纸上谈兵”的“雅号”,这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也就被人足足讥讽了两千多...
· 南唐的灭亡李煜背了“黑锅”吗?李煜的”黑锅“背得不冤枉!
南唐的灭亡李煜背了“黑锅”吗?李煜的”黑锅“背得不冤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江南地区的割据政权,鼎盛时期疆域约7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综合实力仅次于占据中原地区的后周(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然而,作为五代十国中的“老二”,南唐的表现却没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悍,在同后周(北宋)的几次较量中,南唐的表现只能用弱不禁风来形容,最终于976年被北宋攻灭。一个国家的灭亡,统治阶层难辞其咎。南唐后主李煜作为统治阶层的最高领导人,自然要负最主要责任。许多人在谈及李煜的时候,第一印象往往就会联想到他写的那首“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其中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不可否认的是,李煜才华横溢,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帝王之一。然而,李煜的治国能力却只能用拙劣两字来形...
· 历史上真正的苏妲己是什么样的?背负了几千年的黑锅
很多人都不了解历史上真的有苏妲己这个人物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其实在历史上确实是有妲己这个女子的,不过她可不是“狐狸精”,苏妲己出生在有苏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温县,是有苏氏族部落人,姓己,名妲,不过因为是从有苏部落出来的,所以人们习惯叫她苏妲己。不过在《封神演义》中,妲己的父亲是冀州侯苏护,所以跟随父姓,姓苏。当时商纣王帝辛带兵攻打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战败,为了不让部落灭亡,部落首领向纣王献出了牛羊,马匹和美女妲己,纣王见妲己长相貌美,体态风流,于是把她作为战利品带回了王宫,而且当时纣王已经六十多岁,是一个垂暮老人了,而妲己还是一个妙龄少女,并不是《封神演义》中所说的那样。妲己被带回商朝王宫后,确实很受纣王宠爱,但是要说像小说中写的对她惟命是从,说什么就做什么那是不可能的,纣王当时已经六十岁左右了,对于女色的需求肯定是没有那么大的,更多的心思应该是放在王位和寿命,以及鬼神巫卜,商朝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