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乾隆的17个儿子们都是正常死亡的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81
转发:0
评论:0
揭秘乾隆的17个儿子们都是正常死亡的吗,乾隆有几个儿子?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

  乾隆有几个儿子?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康。乾隆皇帝及其风流,有40多个登记在册的妃子,共有17个儿子。那么,乾隆皇帝的儿子们名字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皇帝的17个儿子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还有3个早逝,没有名字。

  乾隆的儿子们简介及死因: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皇帝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与乾隆皇帝废立太子有关。1750年薨,年二十三。乾隆皇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追封定亲王,谥曰安。永璜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清高宗乾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长子。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于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乾隆帝疼爱,乾隆帝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在生时没得到爵位,死后也仅追封贝勒。乾隆五十一年薨,年2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子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董鄂妃的儿子是怎么死的?是正常死亡吗
顺治与董鄂妃有儿子吗?董鄂妃的儿子是怎么死的?是正常死亡吗?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称董鄂妃。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世祖顺治帝贞妃族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举行颁布皇第一子诞生诏书的隆重庆典,之后更是大赦天下(有清一代因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唯有皇太极的皇八子以及顺治的第一子)...
· 揭秘东汉皇帝为何如此短命他们都是正常死亡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皇帝短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东汉皇帝多短命皇帝都是一个国家的权利最大的人,一国的能人义士都为皇帝所用。这么多人都为一人服务,皇帝又怎么会短命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就是那些东汉年间的皇帝,这些好多都是短命鬼,最大的也才活了三十多岁而已。虽然古代人寿命不长,但也不至于短命吧。不过在东汉时期,在和帝以后的皇帝都是短命鬼,这个短命不是现在想的四五十岁,有的甚至才刚刚及冠少年就死了。特别是质帝、冲帝、殇帝都还是小孩子就死了。当然不是正常死亡了,大部分都是生病死了,也有一部分因为奸人下毒害死的。不过和帝、顺帝、桓帝、灵帝寿命不长的原因很是奇葩,都是因为后宫的妃子太多了。这些短命皇帝死了留下的年轻的妃子,都当自己是皇太后的身份去垂帘听政。虽然看似大权在握,不过她们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的长辈罢了。这也是当时很多外戚霍乱朝纲的原因吧。不过她们下一代的小皇帝就比较凄惨了...
· 揭秘:古代监狱里的“非正常”死亡
在清代,监狱里的叫做“庾毙”,即在监狱里病死了。看守监犯的叫做“禁卒”、“胥卒”,这不是“官”,而是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的差役。照理说,他们并无多大的权力。然而,监狱之内,天昏地暗,潜规则横行,隐权力暗生,狱吏如刀俎,监犯如鱼肉。狱吏的举手之力,可以决定监犯的祸福乃至生死。换监要靠“权力赎金”清代文学家、桐城派祖师爷方苞曾在康熙五十一年三月(1712年),因为受一起文字狱的牵连,被关进了刑部大牢。狱中禁卒为所欲为、鱼肉在押人员的丑恶现象给方苞留下深刻印象。在牢中,每天都有三四个“庾毙”的犯人被从墙洞里抬出去。同狱中有一位姓杜的监友,原是洪洞县的知县,他告诉方苞:“这是瘟疫发作了。现在气候顺正,死者尚稀,往年这时候,每日也有病死数十人的。”杜知县说,这刑部大牢有四所老监,每所老监有五个牢房,禁卒住在中间一间,墙有窗户,屋顶也开了天窗,可以透气通风,住着就比较舒坦。其余四间,则不开窗户,经常关着两...
· 揭秘清代监狱里的“非正常”死亡
在清代,监狱的是非常严重的,当时这叫做“庾毙”,即在监狱里病死了。曾经当过四川按察使(主管政法的副省长)的清人张集馨在其自撰年谱上说:“前此通省庾毙者,每年不下一二千人。”一个省每年的在押人员,竟然高达一两千人!之所以有这种超高的致死率,直接原因是清代监狱的生存条件高度恶化,犯人受到非人对待,但归根到底,弊根则在于当时监狱管理者的权力恶性膨胀。当时看守监犯的叫做“禁卒”、“胥卒”,顾名思义,这不是“官”,而是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的差役。照理说,他们并无多大的权力。然而,监狱之内,天昏地暗,潜规则横行,隐权力暗生,狱吏如刀俎,监犯如鱼肉。狱吏的举手之力,可以决定监犯的祸福乃至生死,借用清人的话来说:“人命可出可入,讼狱可上可下,盗贼可拘可纵。”总之他们可以用来“威福”的隐权力极大。进“老监”还是“现监”,要靠“权力赎金”决定清代的文学家、桐城派祖师爷方苞曾在康熙五十一年三月(1712年),因为受...
· 揭秘明朝大将常遇春军中暴毙是正常死亡吗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加上后来朱元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使得后世对他的死多了份猜疑。那么他究竟因为而死?他的死和朱元璋有无何关?图片来源于网络据文献记载,常遇春,1330年出生,濠州怀远人,相貌齐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天下大乱,落草为寇的常遇春于1355年投奔当时势力极为弱小的朱元璋。每次作战常遇春都冲锋在前,勇猛敢战,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猛将。常遇春虽然不识字,但平时善抚士卒,作战时沉着果敢,一生历经大小数百战,从未败北。朱元璋就曾赞叹到:“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常遇春当时的官职)。”常也曾自言率兵十万,就能横行天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