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中足智多谋的司马懿难道没看出是空城计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6
转发:0
评论:0
三国中足智多谋的司马懿难道没看出是空城计吗?,  三十多年来,每每读到《空城计》,这个问题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司马懿为什么不

   三十多年来,每每读到《空城计》,这个问题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司马懿为什么不派一个人进去看看城里有没有人?

  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资料,有说《空城计》是罗贯中凭空杜撰出来的,还说草船借箭也是假的。几百年来,那一曲清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次次都引起满堂喝彩,是不是也不该演了?!

  还有说是司马懿英雄惜英雄,为维护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不忍心杀进去生擒诸葛亮。这未免把司马懿看得太仁慈了吧?司马懿杀曹爽兄弟三人,夷灭三族,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他又岂能轻易放过生擒诸葛亮这样的盖世奇功?!所以当他得知中计后,“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司马懿

网络配图

  一个小小的西城,能埋伏多少人马?至少派一个人进去看一看吧?这,连我们都想到了,司马懿不可能没想到!

  所以,读书要仔细!

  再次翻开《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请注意阅读这一句话:“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问题就出在这“远远望之”这四个字上:

  第一、为什么要远远望之?

  首先,司马懿患有严重的疑心病,一直怕中诸葛亮之计:“(司马懿)曰:’虽然如此,诸葛亮不比孟达。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

  其次,司马懿刚愎自用,仅仅根据诸葛亮不敢奇袭子午谷,便判断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第二、远远望之根本看不清楚!

司马懿

网络配图

  司马懿和诸葛亮从未近距离谋面,对于诸葛亮的形象完全是道听途说,加上他一直认为诸葛亮“不肯弄险”,当他看到“诸葛亮”出现在城头之上时,他的第一判断估计是:这个诸葛亮是假的!第二判断是:不好,中埋伏了!所以,他急急忙忙“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在武功山里又被关兴和张苞一阵恐吓,司马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遂“尽弃辎重而去”。

  认真阅读这一回,我们还能学到些什么?

  街亭和列柳城是汉中咽喉;西城是蜀兵屯粮之所,又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总路。

  所以,司马懿亲率大军直指这三处战略要地。在攻取街亭后,随即马不停蹄地攻取列柳城和西城。

司马懿

网络配图

  反观郭淮和曹真,在司马懿攻取街亭后,“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企图先一步抢占列柳城;在司马懿攻取西城后,“曹真、郭淮复夺三郡,以为己功”——完全是一副抢夺胜利果实的嘴脸!

  但是,事后司马懿并没有和郭淮、曹真争功,而是任劳任怨,默默地把战后工作做好——“遂安抚了诸处官民,(才)引兵径还长安,朝见魏主”——他把民心看得比功劳还重要!

  这就是司马懿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中难道司马懿真没看出是空城计吗?
三十多年来,每每读到《空城计》,这个问题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司马懿为什么不派一个人进去看看城里有没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一些资料,有说《空城计》是罗贯中凭空杜撰出来的,还说草船借箭也是假的。几百年来,那一曲清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次次都引起满堂喝彩,是不是也不该演了?!还有说是司马懿英雄惜英雄,为维护诸葛亮的高大形象,不忍心杀进去生擒诸葛亮。这未免把司马懿看得太仁慈了吧?司马懿杀曹爽兄弟三人,夷灭三族,连眼皮都不眨一下。他又岂能轻易放过生擒诸葛亮这样的盖世奇功?!所以当他得知中计后,“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网络配图一个小小的西城,能埋伏多少人马?至少派一个人进去看一看吧?这,连我们都想到了,司马懿不可能没想到!所以,读书要仔细!再次翻开《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请注意阅读这一句话:“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
· 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是否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司马懿字仲达,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做为一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着卓越的军功和崇高的地位,那么司马懿他的国籍是什么呢?他是属于哪一国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司马懿是魏国人,就是曹魏。他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朝臣,为魏国辅佐四代帝王的重臣,是可以托孤的人。他到了魏国后期掌握了魏国的朝政,他足智多谋、知人善用,而且他还是个军事家,多次征战有功。他最大的成功就是率领大军成功的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辽东,他为了魏国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为了曹魏的农耕水利也是做了很大的改善。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是汉朝的征西将军,祖父司马隽是颍川太守,而父亲更是京兆尹。晋武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儿子,他曾说过:“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这两人从来就是素有大志之人。在司马懿帮助曹丕登山皇位时,这两个儿子也在父亲身边学习,而且也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曹...
· 揭秘:三国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才是第一谋臣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周瑜、陆逊、荀?、荀攸、田丰、李儒、庞统、徐庶等人,就如每个人心目中的三国武将武力值都有一个心目中的排行榜一样,喜欢三国的朋友自然也有心目中的第一谋臣是谁。图片来源于网络个人依旧觉得诸葛亮才是三国第一谋臣。诸葛亮,出山时刘备几乎是到了绝境边缘,为刘表在荆州做了七年的看门狗,却一直未能有所建树,眼见曹操基本上平等了北方,下一步就是要取荆州了,到时候曹操兵峰所指,第一个要灭的就是刘备。而当时刘备兵马不足一万,将只有关张赵,谋臣几乎为零,此时不管是在谁的眼中,刘备就是个将死之人。可是随着诸葛亮的加入,刘备势力得以在曹操南征时逃出生天,又在赤壁之战中和东吴结成了联盟,虽然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贡献没演义中那么大,可是也不是毫无作用,为刘备孙权统一战线的建立,可谓是居功至伟,虽然说当时真正和曹操打战的是东吴,刘备几乎没干什么事。图片来源于网络可是从这之后刘备基本上就不再是绝境...
· 足智多谋诸葛亮:弹指间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三国时期的蜀国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大家的一致看法。尤其是他摆下的“空城计”更是吓退了司马懿十几万大军。那么真实的原因是怎么样的呢?司马懿真是惧怕自己中计吗?网络配图“西城危如累卵”在马谡失街亭以后,诸葛亮建立的北伐防线全线瓦解。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而之所以诸葛亮要使出空城计。也是为了掩护大军撤退,以此保全实力。为此还不惜亲身犯险。可以说摆空城计所在的西城,那是危如累卵,也许魏军一个冲锋,也就全部占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还敢摆下空城计,不是因为他猜到司马懿足够的谨慎,或者愚笨。而是,他知道,司马懿足够的聪明。网络配图“诸葛亮的死期”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懿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来追击诸葛亮的残军,准备一举打败。但是到西城,看到的却是诸葛亮在楼上眉头紧锁的谈琴,琴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看不出慌张!而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城中灰尘四起。如果此时,司马懿一个冲锋,诸葛亮肯定被活捉,最后...
· 司马懿是三国中最能隐忍的人?其实这三人比司马懿还要能忍
司马懿是三国中最能隐忍的人?其实这三人比司马懿还要能忍很多人都认为,司马懿最后能间接性的篡权成功是因为他懂得隐忍,不爱强出风头,等到把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给熬死了,在出手一击致命。不过这样做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为需要你身体非常健康而且长寿,如果司马懿中途染疾去世,或者战死沙场,那一切就都功亏一篑了。对于司马懿来说这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运气成分,而且一个人需要隐忍肯定是为了以后着想,这点并不是司马懿的专利,其实三国中还有人比他更能忍,只是早期的时候我们还没注意到。“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对于每一位想要干成大事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这个年代大家都想做自己,不忘初心。但步入社会以后,往往会碰到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那这时候你会选择忍还是依然不顾一切的做自己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为了达成更远大的目标,我们不得不忍,做自己虽然也很好但也要看清整体的局势,如果光是为了做自己导致自己还被踢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