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为什么如此失败?崇祯皇帝自杀后无人跟随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据《明季北略》记载,崇祯梓宫暂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两个和尚自愿前来为大明皇帝超度,李自成的两大重要部属宋献策和李岩经过此地。岩对宋说:“何以戴纱帽的反不如和尚?”宋回答:“那些纱帽原是陋品,并不是和尚之品比官员强。”这段对话,未必是信史,但多少反映当时一些有见识的士人对明朝情感之冷薄的认识。科举是表面上的原因,本来明室仅仅把八股制艺作为笼络也是控制读书人的手段,读书人也只把它作为敲门砖。所谓忠义之说,远不能遮掩利益驱动的本质。所谓明朝养士三百年的“养”,和用草料养牛马差不多,多数士人哪会给它尽忠?网络配图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崇祯的谥号为“庄烈帝”,帝王死于宫外者为“庄”,而自杀很符合“烈”字。崇祯皇帝既不像汉献帝那样懦弱,也不像秦始皇那样残暴,也不像南唐李后主、宋徽宗那样醉心于诗词书画而荒了国政,而是很敬业、颇思进取、一直想匡正爷爷万历、哥哥熹宗执政时的过失。因此崇祯的死更具有悲剧意义,...

  据《明季北略》记载,崇祯梓宫暂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两个和尚自愿前来为大明皇帝超度,李自成的两大重要部属宋献策和李岩经过此地。岩对宋说:“何以戴纱帽的反不如和尚?”宋回答:“那些纱帽原是陋品,并不是和尚之品比官员强。”

  这段对话,未必是信史,但多少反映当时一些有见识的士人对明朝情感之冷薄的认识。科举是表面上的原因,本来明室仅仅把八股制艺作为笼络也是控制读书人的手段,读书人也只把它作为敲门砖。所谓忠义之说,远不能遮掩利益驱动的本质。所谓明朝养士三百年的“养”,和用草料养牛马差不多,多数士人哪会给它尽忠?

崇祯

网络配图

  清代定鼎中原后,追赠崇祯的谥号为“庄烈帝”,帝王死于宫外者为“庄”,而自杀很符合“烈”字。崇祯皇帝既不像汉献帝那样懦弱,也不像秦始皇那样残暴,也不像南唐李后主、宋徽宗那样醉心于诗词书画而荒了国政,而是很敬业、颇思进取、一直想匡正爷爷万历、哥哥熹宗执政时的过失。因此崇祯的死更具有悲剧意义,比其他亡国之君博得了更多的同情。

  明朝养士三百年,最后大敌当前,这些食朝廷俸禄的人很多都这个样子,当然可以说这些人无耻、软弱。可他们天生就这样无耻吗?同样是读书人,宋末士大夫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度足让明朝士人汗颜。同样读孔孟书,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昵?这需要比较一下宋、明两代养士的差别。

崇祯

网络配图

  宋代最后一个皇帝赵呙和崇祯帝相比,同样是自杀,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不是凄凉而是悲壮。大明和李自成军事力量的对比,远不如南宋和蒙元军事力量对比那样悬殊。蒙元是在扫平欧亚大陆,歼灭金、西夏,降服吐蕃、大理之后,包抄了疆土狭小的南宋。以武力最鼎盛时的蒙元来攻击弱小的宋,就如今日超级大国美国进攻伊拉克一样,胜负早定。即使这样,南宋独自抗击了蒙元几十年,直到1279年,宋朝君臣退守南海边的崖山。蒙元水师逼近,宋军在张世杰的指挥下,打了一场惨烈无比的“崖山保卫战”,因力量过于悬殊而失败。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自杀。史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大战中与帝室失散的张世杰知道少帝已死后,领着船队再度出海,航至海陵岛一带海面时遇飓风溺死海中。

  张世杰、陆秀夫和在北京就义的文天祥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而为大宋殉葬的士人远不止这三人,蒙古兵攻陷潭州(今长沙)时,岳麓书院几百个儒生全部战死。

崇祯

网络配图

  而明代呢?皇帝自杀时,身边连半个陆秀夫都找不到。清兵南下时,投降的大臣一个接一个,前赴后继。

  江南一些缙绅起兵主要是以复社文人做领导,他们大多是不受重用或闲呆在家中的在野知识分子,如陈子龙,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如唐世桢,一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清兵下江南后,跟随唐王抗清,最后被清廷杖死。《研堂见闻杂录》感慨:“忠臣烈士,不出于缙绅,而出于一青衿弟子,不出于食禄大臣,而出于偏藩几日之薄官,其为明朝结三百年之报,惟公一人矣。”而东南文人领袖钱谦益,口口声声要殉国。待到国亡时,小老婆柳如是劝他投河以成大节,钱说水太凉了,以后再说。他最终还是投降了清朝,没当成陆秀夫。连后来的清代皇帝也瞧不起这些投降的大臣,说汉族文人太柔弱,让他们入了(《贰臣传》。

  明末文人无耻者、贪生怕死者众多,而整个大明,提倡理学是不遗余力的。读书人从小接受的是做忠臣孝子的名教教育,在旌表贞烈之士上,明代的皇帝花的功夫最多,可是他们培养出许多洪承畴和钱谦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祯败了江山,无数百姓在其死后跟随他自杀?
很多人都在怀念明朝,缅怀明朝,思念明朝那些年的岁月。虽然,我们并未在这个朝代生活过,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它的仰慕和思念。不说南明,不说之后的一切与一切,明朝是亡于崇祯皇帝的,他是大明王朝正式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一个亡国之君。崇祯皇帝,一生短短只有34年,在位时间则为17年。网络配图他出生在一个并不怎么好的时代,当他终于当上皇帝的时候,大明早已露出了衰败的气息,江山早已摇摇欲坠。即使,他有抱负,他想力挽狂澜,想守住大明江山。可是,自小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多疑的性格,而这江山,凭借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力挽狂澜的。于是,在李自成的军队即将进入北京城时,他选择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让自己的鲜血息怒敌人的怒火,放过自己的百姓。1644年,一个老太监,一根白绫,一座煤山。这就是崇祯皇帝最后的结局,宁死,也不愿投降,不愿让叛军糟蹋自己的帝王尊严。网络配图他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到:“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
· 为什么明朝皇帝崇祯不逃走却选择自杀殉国
1644年的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上吊自杀。生命是宝贵的,除了自杀,还可以跑路,或者投降,或者被俘。可为什么堂堂的大明皇帝最终选择自杀呢?事实上,崇祯确实想过跑路。在这一年的正月,崇祯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他的心中构思着一个方案:南迁,把都城迁到南京。南方远离李自成跟后金,从战略上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让出北京,李自成势必与后金发生直接冲突,明朝就可以从以前的夹心饼、腹背受敌转变为坐山观虎斗。说不定可以像南宋一样再延续一百来年,又或者杀回北京也不是没可能。但是,崇祯又不好自己提出这个方案。抛弃祖宗的地盘,这总是没面子的,而且崇祯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网络配图崇祯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把皇帝当工作而不是当地位看的人,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经常通宵批文件,在任时也干了一些惊天的大事:贬魏忠贤,杀袁崇焕等等。这些事体现了他的果断,但也让他养成了自大的一面。一是祖宗的荣誉,二是自己的面子,让他说...
· 想中兴明朝的崇祯皇帝为什么下场会如此可怜?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他应该是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最有雄心壮志的了,其他的末代皇帝们可能就是在等死,而崇祯却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让没落的明朝重新崛起。但历史的,不是崇祯一人可以阻挡的,这也就导致了其最后只能上吊自杀,来保全一些尊严。网络配图崇祯当上皇帝的时候,大清王朝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前任皇帝好的东西没留下给崇祯,还养了一大批的阉党。所以崇祯一上台,就先铲除了魏忠贤一干人等,不过那时候的大明朝已经从内烂到外了,单凭处理掉阉党是无法拯救王朝的,可崇祯还是不放弃,选择了试一试。崇祯皇帝还是中国历代皇帝中少有的比较节俭的皇帝,当然这可能和他的出生,以及童年的遭遇有关。崇祯的父亲是他爷爷临幸一个宫女所生的,所以他们父子俩从小就过得比较可怜,而崇祯从小就不能和亲妈一起生活,在宫中还不受人待见。在这样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中长大,造就了崇祯节俭的同时,也让他变得多疑。网络配图如果崇祯是生在太平时期的话,...
· 不解:明朝皇帝崇祯为何最终要选择自杀殉国?
1644年的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上吊自杀。生命是宝贵的,除了自杀,还可以跑路,或者投降,或者被俘。可为什么堂堂的大明皇帝最终选择自杀呢?事实上,崇祯确实想过跑路。在这一年的正月,崇祯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他的心中构思着一个方案:南迁,把都城迁到南京。南方远离李自成跟后金,从战略上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让出北京,李自成势必与后金发生直接冲突,明朝就可以从以前的夹心饼、腹背受敌转变为坐山观虎斗。说不定可以像南宋一样再延续一百来年,又或者杀回北京也不是没可能。但是,崇祯又不好自己提出这个方案。抛弃祖宗的地盘,这总是没面子的,而且崇祯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网络配图崇祯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把皇帝当工作而不是当地位看的人,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经常通宵批文件,在任时也干了一些惊天的大事:贬魏忠贤,杀袁崇焕等等。这些事体现了他的果断,但也让他养成了自大的一面。一是祖宗的荣誉,二是自己的面子,让他说...
· 崇祯皇帝煤山自杀后为什么竟受到清兵厚葬?
崇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1年~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没有子嗣,因此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他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间,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网络配图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继位初始,他吸取前朝教训,大力清除阉党,铲除魏忠贤羽翼,割除了明朝一大害。然而明末期矛盾丛集、积弊深重,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好转。再加上自己本身多疑、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在朝政中屡铸大错: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增兵增税;启用新宦官等等,这些种种就直接导致了明朝最后的结局。网络配图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终于还是迎来了它的灭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崇祯皇帝也已经明白此时的他已无力回天,于是在贴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