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黑历史:刘备为称帝让汉献帝被死亡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1
转发:0
评论:0
三国黑历史:刘备为称帝让汉献帝被死亡,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

刘备

网络配图

  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篡权夺位的国贼。而王朗这边则刚好相反,称诸葛亮北伐军为“无名之师”,犯上作乱。

  抛开个人好恶不说,其实王司徒的说法是更有道理的。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分成了三个国家,皇帝自然也从一个变成了三个。虽然这三个皇帝,均自有说辞,说自己称帝名正言顺。但实际上,按古代的礼制,曹丕是正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而登基的。

  不管献帝是否心甘情愿,曹丕手上是有传国玉玺和禅让诏书,举行了禅让仪式而登上的皇位。历史上将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归为正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曹丕接受禅让成为皇帝,立马就让刘备的地位非常尴尬。过去三国争霸时期,曹丕是魏王,刘备是汉中王,大家地位对等,有事好商量。但曹丕称帝后,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另外,天下间的人才选择要投靠的主子时,刘备这边就比曹丕低了一级,不利于招揽人才。

刘备

网络配图

  因此,找一个理由让刘备称帝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当务之急。但是刘备称帝有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汉献帝的存在。刘备既自称皇叔,那是以汉臣自居的。正史记载,曹丕接受禅让后,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好好地保护了起来。因为对曹丕而言,献帝活着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浪,让他活着还可以继续用来牵制刘备等人。

  对于这个难题,《三国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或传闻汉帝见害,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意思是说,曹丕登基后,有传闻说汉献帝被曹丕害死,刘备既未求证也未责问,直接就为献帝发丧,给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完了之后,宣称曹丕杀死献帝,自己继承大统于西川,成功达到了称帝的目的。

刘备

网络配图

  然而,尽管当时刘备称帝是形势所迫,但当时献帝并未遇害,刘备就听信传言为其发丧,是不义之举。如此登上的皇位多多少少都会给后人留下口实,有损其贤德之名。

  可是,由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凸显刘备的正面形象,将这段历史篡改为曹丕杀害了汉献帝,给了刘备一个名正言顺的称帝理由。不知各位读者朋友们,对此做何感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演义黑历史:刘备为称帝让一个活人被死亡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篡权夺位的国贼。而王朗这边则刚好相反,称诸葛亮北伐军为“无名之师”,犯上作乱。网络配图抛开个人好恶不说,其实王司徒的说法是更有道理的。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分成了三个国家,皇帝自然也从一个变成了三个。虽然这三个皇帝,均自有说辞,说自己称帝名正言顺。但实际上,按古代的礼制,曹丕是正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而登基的。不管献帝是否心甘情愿,曹丕手上是有传国玉玺和禅让诏书,举行了禅让仪式而登上的皇位。历史上将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归为正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曹丕接受禅让成为皇帝,立马就让刘备的地位非常尴尬...
· 三国演义掩盖黑历史:刘备为称帝让一个活人被死亡
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惊天辩论,估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两位老人家不辞辛劳在两军阵前高声激辩,实际上一开始围绕的还是双方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只是后来丞相把辩论变成了一场人身攻击的骂战,以致王司徒含恨而终。网络配图回到前面的话题,在辩论中,诸葛亮言必称“汉室”、“曹贼”,俨然是将蜀汉政权归为正统,而曹魏只是篡权夺位的国贼。而王朗这边则刚好相反,称诸葛亮北伐军为“无名之师”,犯上作乱。抛开个人好恶不说,其实王司徒的说法是更有道理的。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分成了三个国家,皇帝自然也从一个变成了三个。虽然这三个皇帝,均自有说辞,说自己称帝名正言顺。但实际上,按古代的礼制,曹丕是正式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而登基的。不管献帝是否心甘情愿,曹丕手上是有传国玉玺和禅让诏书,举行了禅让仪式而登上的皇位。历史上将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归为正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曹丕接受禅让成为皇帝,立马就让刘备的地位非常尴尬...
· 若汉献帝没有被曹丕逼退位刘备还会称帝?
在三国时代,刘备总是以刘皇叔自居,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四处流浪,最终在诸葛亮、法正等人的帮助下取得了益州和荆州之地,从而找到了一块根据地,稳定下来。网络配图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之后,继任魏王的曹丕就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称帝,次年,刘备以汉献帝已经死为名,在成都称帝,建元章武,史称蜀汉,刘备被尊为汉昭烈帝。每每看到刘备以汉献帝已经死为名就登基称帝之事,么么就有一个疑惑,假使汉献帝没有被曹丕逼退位,刘备会称帝吗?对于这个问题,么么认为刘备必然会称帝的。网络配图其一:刘备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封禅,这两个字代表的含义,在当时有点文化的就知道什么意思,如此,刘备早有称帝的野心,怎么会因为汉献帝在位而放弃称帝呢?其二:刘备的人品不可靠,还记得新三国陶谦临时看穿了刘备的伪君子,刘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想成为刘秀第二,不然没事冒着生死,天下征战有什么意思,何况汉献帝刘协和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刘...
· 三国黑历史揭秘赵云说了什么话让刘备非常恼怒
刘备是怎么得到赵云的三国时期赵云想方设法离开公孙瓒:史书记载:“云以兄丧,辞瓒暂归,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就袁绍,云见于邺。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至荆州。”也就是说,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前往奔丧从而离开了公孙瓒部队,刘备与赵云都知道,公孙瓒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赵云肯定也不会为了一个怀疑自己是敌方探子的人而死,所以不必纠结于他为何不为公孙瓒死战到底。之后的赵云沉寂了一阵子,可能真的是回乡奔丧,亦或是审时度势希望找个明主,但可以知道,他没有离开河北,他眼睁睁看着旧主公孙瓒兵败,他自然无法在袁绍的帐下谋个位置,直到刘备被曹操打败投靠袁绍,才前去投靠了以前就相当赏识自己的刘备,从而保护左右,死不旋踵。网络配图赵云是刘备的大将,也是刘备身边最为忠心耿耿的保镖。刘备想提拔赵云,可惜赵云为人太过于耿直,有时目光看的太远,说话直来直去不拐弯...
· 历史死亡佳话:项羽被困垓下,虞姬为其殉情
项羽,名籍,字羽,出身楚国贵族,自幼便胸怀大志,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而虞姬,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以其绝世的容颜和卓越的舞技,在江东地区享有盛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机会,项羽在江东的宴会上见到了虞姬,她那轻盈的舞步、哀怨的眼神,瞬间触动了项羽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从此,项羽与虞姬,两颗孤独的心在乱世中找到了彼此,情定终身。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大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粮草断绝,四面楚歌,形势危急。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项羽深知败局已定,但他心中最放不下的,除了江山社稷,便是虞姬。面对即将来临的绝望,项羽在营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声中透露出无尽的无奈与不舍。虞姬听后,深知项羽的忧虑与痛苦,她深情地望着项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为了不给项羽增添负担,为了让他无后顾之忧地突围,虞姬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