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记忆真的过目不忘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3
转发:0
评论:0
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记忆真的过目不忘吗?,利玛窦在中国时,他过人的记忆力常被他人所称道,许多中国士大夫想要向他学习,于

  利玛窦在中国时,他过人的记忆力常被他人所称道,许多中国士大夫想要向他学习,于是他用中文写了《西国记法》来介绍记忆方法,该书后来被重新摹写,《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在台湾出版时翻译的名字。  

1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玛窦的记忆力堪称过目不忘。他在澳门只学习了一年汉语就进入,而在此之前他对中国的了解少之又少。在华传教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中国文化,成就不凡,不但可以用中文翻译西方书籍,还能与中国士大夫坐而论道,辩论一些中国儒家的东西。除了中国知识,利玛窦还精通许多自然科学,以及希腊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据说还会一些日语。

  不过除了一副好记性,利玛窦也有一套他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就是记忆宫殿法。这种方法主要指根据所事物的顺序变成一个个的意象,并把意象封存在一个宫殿里,而这个宫殿就在你的脑海里。因为这个宫殿你非常熟悉,所以当你在宫殿里沿着一定的路线参观时,你每看到一件东西,你就可以根据它的特征来联想起自己把它存进来时的当初记忆。

  利玛窦当初所写的书,只有他对自己记忆方法的介绍,包括他用四种记忆意象做的举例。而《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则是在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作者新的理解以及利玛窦生平和经历、当时的世界背景等内容。 

  利玛窦来华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因为来华传教而被中国人熟知。 

2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玛窦出生于1552年,从小在耶稣会开办的学校读书从而培养了他对神学的深刻喜爱。即使父亲把他送去学习法律,后来他也中断了学习加入了耶稣会。至此,他完全投入对神学的学习,此外还学习哲学、拉丁文等多国语言。

  在来华前,利玛窦先被派往了印度传教,那是1578年。在印度的两年,他一方面实践传教,另一方面继续学习各种自然科学和语言,从而使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神父并被举荐到中国去传教。当时的中国还是明朝万历年间,因为朝廷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所以欧洲的传教士们居住并传教的中国也只是在澳门而已。

  利玛窦于1580年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来到澳门,因为途中患上重病,所以等他到达时已经是两年以后。利玛窦只在澳门居住了一年就进入了中国,首先在广东肇庆进行传教。此后,他又在韶州、南昌和南京等地先后居住并建立传教驻地,直到1601年他到了北京,至此他在北京长期居住直到病死。

  利玛窦来华传教期间,除了介绍天主教教义,还向中国人宣传西方传统文化,而他传播的主要对象就是他所结识的士大夫。同时,利玛窦也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折服,不断学习和研究,也把不少中国经典著作翻译传播到了国外。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属于最早认识中国的传教士之一,而传教的过程中他一直有记录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之后这份日记被另一个传教士金尼阁翻译成拉丁文,整理后出版成书,书名叫《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中国引进翻译时改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3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玛窦在中国居住并传教近三十年,期间虽然辗转多处,但不变的是他一直在接触中国士大夫,而且主动了解并学习中国文化。因此,利玛窦在他的日记里记录的是他见识到当时真正的中国,而且也包括他对中国的观察和认识。

  翻译利玛窦日记的金尼阁,也同样是耶稣会的来华传教士,不过是比利时人。他在利玛窦死后才来到中国,也结识了不少以前利玛窦的中国士大夫好友,所以对其过去的经历颇为了解。之后,在他回欧洲的途中,他就将利玛窦的日记进行了整理和翻译,并且稍作添加和修改。该书出版后,因为书中把去中国传教与淘金冒险类比,所以在欧洲天主教会中产生了极大的轰动。

  该书共分五卷,第一卷主要详细介绍了当时中国政治、地理、物产、机械、科学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之后的四卷则是叙述西方传教士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中以利玛窦自己的内容为主。该书常被拿来与《马可·波罗游记》作比,但不同于由故事构成的游记,该书的记录以亲身经历为本,展现的是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利玛窦(公元1552年-1610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利玛窦(公元1552年-1610年,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年-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人物生平笃爱神学1552年,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家里经营利氏药房,是当地的名门。利玛窦在这里一所耶稣会开办的...
· 唐代高僧一行的记忆力有多厉害?真的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吗?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高僧一行的传奇轶事”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一行唐代高僧一行,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有颇多贡献。唐玄宗当时把一行和尚召进宫里,开门见山地问:“师父有什么高能?”一行回说:“也没什么,只是善于记忆而已。”唐玄宗兴致勃勃,马上派人取来宫人的花名册,这东西毫无关联,又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应该是最难记忆的东西。一行和尚拿到花名册之后,浏览了一遍,就合上了,说他已经记熟了。唐玄宗随手翻开一页,只要点到名字,他立即能将这位宫人的籍贯年龄等脱口道出。玄宗念了几页之后,就不由得从御榻上下来,对着一行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赞叹地说:“禅师真是一位大圣人啊!”还有一位卢鸿居士,此人道高学富,隐于嵩山,曾为寺院的法会撰写...
· 利玛窦的贡献与影响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是什么
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期间,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技知识,其著作不仅推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分享,也对日韩等国认识西方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作《利玛窦的记忆之宫》流传至今仍备受关注。利玛窦的贡献与影响利玛窦在传教期间,印制了世界地图,翻译并编写了众多书籍,除了带来西方的星盘、三棱镜、西洋琴等新物品外,还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同时也全面接触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利玛窦开启了当时西学东渐的风气,引起了将外国著作翻译成中文的热潮。利玛窦绘的《坤舆万国地图》是中国首个世界地图,流传到日本后,带来了日本社会“崇华慕夏”观念。其编写的书籍传播了许多人文、社科西方知识,还带来了星期等概念以及点线面等汉字。利玛窦利用汉语、科技在中国传教的方式赢得的好感和口碑,以及广泛的人际名声为以后其他传教士来到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传教期间,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教相交融,更易被国人所接受,极少产生争议,是中国人接...
· 记忆移植之谜:记忆移植真的能够实现吗?
在漫威的电影《X战警:天启》里面描绘了史上第一个变种人天启为了得到永恒的生命不断寻找合适的肉身进行精神转移的过程,转移之后的天启不仅拥有了躯体原来的超能力同时还能继承原有的记忆。这个过程跟很多科学家致力研究的记忆移植的过程是十分相似的。所谓的记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的脑内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听起来似乎有一点荒谬,但是许多的科学家曾经用实验证实记忆移植的可行性。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移植记忆的梦想把一个人的记忆移植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从而也就把他的文化知识、喜怒哀乐、人生阅历等同时移植给另一个人,这样的设想,多次出现在科幻小说、电影中。如果移植记忆真的可以做到的话,即使一个人的肉体死了,他的记忆却可以在另外一个肉体上继续存在,人类的“长生不老”可以部分得以实现。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奈尔用涡虫做了关于“记忆力移植”的试验。麦康奈尔先训...
· 利玛窦“记忆之宫”的12个房间(图)
奥尔特留斯《寰宇全图》(1573,印刷书).杜堇《十八学士图》屏(明).为纪念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于2月-7月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三地巡回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4月2日-5月23日,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展品共计113件(组),由中意两国文博与图书收藏机构共同提供。利玛窦(1552-1610),号西泰,是第一个变西文姓名为中文姓名的人。1578年的春天,他搭乘“圣路易”号离开里斯本,4年半后由澳门踏上中国的土地,随后越五岭、驻江右、下江南、过山东、进京城、入皇宫。直到1610年5月中的一天,他感到大限将至,当有人问他将留给世人什么时,他回答:“一扇功德之门,但不无艰苦磨难。”次日,利玛窦溘然长逝,万历皇帝赐地安葬。那扇“功德之门”开在明王朝的封闭之上,西方的科学与文艺之风由此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