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周瑜:被曲解的三国才俊周公瑾
周瑜,在我们中国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身后却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镜像。在正史与野史、官方与民间之中,1800年来,出现着形形色色的周瑜。
公元210年,赤壁之战刚刚结束不过两年,周瑜即死于一次军事行动的准备之中。当时他36岁。人们对于他的不幸,说法各异,在史书中,他的死源于一次意外的箭伤。而在民间,人们更愿意相信,年轻人,是死于他的小肚鸡肠。
网络配图
对于周瑜,严谨的史家评论,已经失去了它的影响力。致使到了如今,人们读到《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不禁踟蹰与这个“雄姿英发”的英雄究竟是谁?
在《三国志》里,陈寿对于周瑜的评价是,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超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作者陈寿,是在周瑜身后20年才出生的史家,他对周瑜的描写虽然轻描淡写,但已近乎完美,还算公充。而到了东晋,这个偏安江左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鹊春深锁二乔。”到了宋朝,朱熹的理学占据了历史的上风,帝蜀寇魏、尊刘贬曹渐成定局。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论。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沉浮,最尴尬的当属身处其中的东吴。
网络配图
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在这部为适应市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话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经是一落千丈,出现了质的下跌。
而后,罗贯中的出现,彻底把周瑜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这本书除了蜀汉永远是光明正确的,吴魏的一系列人物,从曹操到周瑜,都是充满矛盾的。作为一名落拓江湖的文人,罗氏一方面深受雅文化的影响,对三国人物,尽量地靠近史实。而另一方面,混迹于市井,又让他不由得对世俗化的评价产生认同。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下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由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使陪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