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包拯年薪有多少
包拯的一生中干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工作。最开始做的是知县,之后做了知州,再又做了户部判官,后又任命为好几个地方的转运使,再后来晋升为三司户部副使。从岗位下来之后,又转而去到了地方,先后在扬州、江宁等地做官。在他晚年的时候,又重新回到了京城,有做过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包拯当过的官职多此之多,因此给他算年薪会非常麻烦,所以我们就只说他在开封府当官的年薪,这样就比较能知道他的具体收入。
在开封府坐镇的时候,包拯同时有三个职位,就是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朗中和权知开封府事。先来看下龙图阁直学士的收入,这个官位每月有120贯的基本工资,还有18贯的补贴,另外在冬春两季的时候还有布匹的赏赐,每次发5匹绫和17匹的绢。所以可以做个小计,包拯这个职位每年会有1656贯的钱的收入,还有34匹绢和10匹绫。
再来说说他的尚书省右司郎中的年薪。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每年有35贯的基本工资,没有补贴,布匹也是每年发两次,分别各发3匹绫和13匹的绢。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他只能从这个职位或者上面一个职位中选择一个来领取工资,因此,这个收入基本都是为零的。
最后来看看权知开封府事的收入。这个官职作为包拯的正式职位,他可以每个月领到30石的月粮,20捆的柴禾、40捆的甘草,另外还有1500贯的钱。
包公包拯是哪个朝代的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凭借他的大公无私被后人铭记,仁宗天圣五年的时候,包拯成为进士,为国家效命,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拯曾因为自己父母年迈,有辞官的想法,因为牵挂父母,他辞官陪伴二老,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墓旁筑起草屋,直到守丧期满,同乡的父老乡亲来都来劝包拯,包拯采取做官。
包拯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建议练兵选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培养一批作战能力强大的士兵,驻守国土的边疆,抵御外敌的侵略。
包拯在执政的时候以廉洁著称,他严刑峻法,以严明的纪律规范自己的下属,包拯为人刚正不阿,眼里容不下任何沙子,看到不良的现象存在,王逵曾经强制征收百姓的钱财,弄得百姓名不聊生,发生暴乱。
王逵非但不找自己的原因,还派兵想要为自己争夺权力的百姓,包拯七次上书弹劾他,最后一次更是将矛头直指当今的统治者,这一举动震惊朝廷,当时人们都佩服包拯能有这样的胆量,皇帝也没想到他要维护百信权力的决心有这这么大。
包拯秉公执法,在他为官的时候,深得民心,他出处为百姓考虑,帮百姓做事,有贵族想要从老百姓那占到半点便宜都逃不过包拯的法眼。
他整顿民风,改革人们的诉讼制度,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向自己倾述遭遇的不测,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是清廉的象征。
包拯的父亲的生平事迹
包令仪是包拯的父亲,字肃之,是北宋时期庐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合肥人,包令仪小时候认真刻苦,饱读诗书,并在24岁的时候考中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宋真宗年间,担任福建惠安县的知县,后来担任过朝廷的虞部员外郎,掌管铁、茶、盐的生产,曾经还在陪都南京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当过留守。在天圣八年的时候去世,朝廷追封他为刑部侍郎的职位。
包令仪的父亲包士通是农民,平常的生活就是耕耕地什么的,曾经在私塾里当过一段时间老师,他的母亲也是世代务农。包令仪曾经更随丈夫在私塾里学习过一段时间,之后包令仪考中进士后,就留在京城,在京城中任职。
包令仪曾经被朝廷派到福建惠安担任知县,干了三年后,又被朝廷召回京城,被授予朝散大夫,行尚书,南京,留守等职,晚年的时候在合肥城内居住,包令仪死后朝廷追封他为刑部尚书,以表示他在为官的时候对朝廷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年来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父亲的神道牌,碑上有刻着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显而易见,这是包拯留下来的的珍贵的遗物,是他尽自己的孝道的体现。
包拯在年少的时候,拼命念书,学习知识,包拯曾因为要侍奉年迈的父母拒绝做官,因为自己的父母想念的缘故,包拯知道双亲离开人世,自己的守丧期满才离开故乡,朝廷做官。这样的尽孝道,被家乡的人称赞,被传为佳话,影响着故乡的父老乡亲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