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名声为什么这么臭?原来他不冤!
司马懿名气虽然很大,但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怎么好。司马懿同诸葛亮同为三国时魏蜀两国的实权人物,也同样为维护各自的国家而奋斗一生,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美名传遍天下,无人不知,而司马懿却成为奸诈邪妄之人的典型代表。
不过从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和孙子司马炎的历史贡献来看,他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完成了的重任,结束了数十年天下军阀纷争乱局,创建了西晋王朝,使得华夏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所以,司马懿早期的名声还是不错的,甚至受过一些人的赞誉。据史载,司马懿生前在曹魏政权的威望极高,甚至连曹魏政权的叛臣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的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的赞誉。史书上也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
网络配图
晋朝太康年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国家经济繁荣,出现久违的太平盛世局面。当时的西晋王朝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实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面对这种治世,百姓自然对晋朝比较满意,此时,很多有识之士对推动三国统一的司马懿及其家族也是比较推崇的。可见,在曹魏政权末期和西晋朝初期,人们对司马懿推动三国一统所做历史贡献是肯定和赞誉的,那么,司马懿的名声为什么到后来越来越坏了呢?他的名声又是何时开始变坏的呢?
令司马懿绝对想不到的是,他的坏名声是拜其子孙所赐,特别是发动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乱”的那些混蛋王爷,他们为了权力悍然发动的一场场内乱和自相残杀,严重搅乱了国家秩序,将百姓生活推向水深火热,导致五胡乱华的汉民族大悲剧。所以,在永嘉之祸以后,很多有识之士经过反思后,逐渐认识到导致五胡乱华、中原大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司马家族,并进而向上推展到司马炎、司马昭,甚至司马懿,尤其责怪司马懿弄权,导致曹魏丢失政权。
网络配图
由此,司马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到了东晋时,由于皇室衰弱,国家大权长期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所以一些以蜀汉为正统的声音开始出现。东晋灭亡之后,人们对两晋的评价普遍不高,到了隋唐之后,在民间说书戏曲中对三国历史的看法更是倾向以蜀汉为正朔。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司马懿的名声更是完全被诸葛亮超越,成为反衬诸葛亮形象的配角,出现了“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一些列贬低司马懿的桥段,由此,司马懿的坏名声算是彻底深入人心了。
唐朝在修《晋书》时,李世民曾为《晋书·宣帝纪》作史论,从司马懿性格、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李世民对司马懿后期辅佐曹魏政权的表现进行了质疑,责问他“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并用晋明掩面与石勒肆言的典故,指出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并揭露司马懿“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
网络配图
从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这些评价看,他深刻地揭露了司马懿用奸诈和阴谋,夺得曹魏政权最高权力的做法的确不算什么光彩的事。阴夺曹魏政权后,其子孙后代如果能竭尽全力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时间久了,人们也也许就认可了,可偏偏他的不肖子孙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胡为一通,弄得汉民族政权和华夏文明伤痕累累,甚至差点被外族灭绝,所以,后世让司马懿背锅也不算委屈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