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一生几乎完美的三国蜀汉文盲将领王平轶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4
转发:0
评论:0
一生几乎完美的三国蜀汉文盲将领王平轶事,最初王平随少数民族将领,杜灌,朴胡奔至洛阳投曹操,曹操给了个王平一个不小不大的小

最初王平随少数民族将领,杜灌,朴胡奔至洛阳投曹操,曹操给了个王平一个不小不大的小大官,官曰:校尉。

说白了就是在顶着名将光环的徐晃手下做事,徐晃的副将,大家都知道徐晃治军有周亚夫之称,周亚夫、徐晃的特点就是治军严谨,而性薄。重点来了,王平也是如此,试想一下一个跟领导同样性格的下属,能快乐吗?答案是:不快乐。所以在军中王平屡屡受到徐晃的排挤,继而一气之下投奔皇叔,这里值得注意一下的是,当时曹操知道王平熟识汉中地理,才使王平随军征讨汉中,结果王平跑了,投向了蜀汉阵容,无疑是锦上添花,皇叔自然喜欢。但是,就当时而言王平的名气跟军功,基本不显,皇叔只给了一个裨将军,牙门将的官职。

3.jpg

网络配图

王平的军事才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副将的王平曾经两次向不同阵营两个主将进谏金玉良言,都不被采纳,反得失败。

第一次,是曹刘两家的汉中争夺战,曹操在汉水对岸安营扎寨,徐晃自荐过汉水拒刘备,王平担任的是徐晃副将一同出战,前面也说过,王平熟悉汉中地形,可谓是主场之战。此时徐晃欲渡汉水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王平死谏不从,徐晃不纳良言,毅然决然,王平在后方守寨。不出所料,徐晃大败而归,王平自知守寨不成,继而投降,徐晃大骂不休,自此两人爱恨情仇像雨后春笋般,噗噗噗的出现了!

第二次,就是很著名的街亭之战,也是导致武侯第一次北伐失利的直接原因,临行前诸葛武侯千叮万嘱的小心谨慎,可惜马谡此人自恃才高,纸上说兵,舍水上山,同样也是效仿背水一战,但是忽略很多问题,这个时候作为副将的王平坚持贯彻武侯的主导思想进行劝谏,却被一一驳斥,同样的事情同样的解决办法,王平分兵山下,以作呼应,结果显而易见,马谡败了,整个一个北伐计划也是败了,不说街亭之败是唯一因素,也可以说是主要因素。 

从这两次上面看,王平的军事才能凸显,尤其是街亭之战,在武侯追究失败将领责任的时候,唯独王平不但没受到处罚反而提升官阶,一番嘉奖不在话下。

蜀汉建兴九年,诸葛武侯出兵祁山再次伐魏,王平受命独守南围,此次而作为王平对手的是成名已久的曹魏名将张郃,张郃此人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王平为守,张郃为攻,凡事亲历亲决,坚守不出,张郃愣是连续数次进攻,都未曾攻破王平的防守。

4.jpg

网络配图

公元244年,魏将曹爽率领十万大军伐蜀,王平没有采纳坚守不出的建议,而是率领少数军队主动出击占据兴势山,最终击退魏军。上面一个倘若说是守相对比进攻简单,那么曹真的这一次,王平的军事才能完完全全的发挥到了极致。

《三国志·姜维传》里还侧面提及过王平的能力:“初,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说明王平不以魏延是被发动叛乱的将领而废除其正确的军事战略。

通过姜维传中对于王平军事能力的点评又牵出一个备受争议的蜀汉名将魏延,老驴对魏延的看法有很正义,不太愿意把魏延搬上我的帖子,但是这里必须要说的一点就是,王平敢于怒斥魏延,以一人之言动了魏延叛军的军心,(暂且写作叛军,有点不公,因为西川将士都是好儿郎)。但何平毫不畏惧,临阵斥责魏延:“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所部了解真相后,军心动摇。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杨仪派马岱追至汉中,将其斩首。蜀军这场危机,以较小的代价得以化解。

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前往沔阳,王平改任前护军,署理蒋琬府中事务。延熙六年(243年),蒋琬还往涪地,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军队。汉中素有“益州咽喉”之称,我们来看看谁曾驻守过汉中,开国名将魏延,汉中元老重臣吴懿,接着就是王平,可见此时王平已经成长到能独当一面,有了委以重任的能力! 

王平的为人处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一首红楼梦中的诗句形容王平其人为人处事,再好不过了。

蜀汉一家之言的氛围特别严重,费炜知道,杨仪了解,王平也是知晓,除了愣头老大魏延不知道,严重的后果体现在魏延的结局上面。

陈寿:“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怀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王平忠勇而严整,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

常璿:后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前有王、句,后有张、廖。”

5.jpg

网络配图

前面陈老板的评价中主要是两点,一个治军严谨,不苟言笑。另外一个就是性格的弱点——自轻。何为自轻,百度给的解释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把自轻拆开,自:自己,轻作为动词来看的话,就是看轻,不重要。但是对于陈寿的这个评断在志,演义中都看不出来,老驴也不妄加评断,但是他处事,软弱不刚硬,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抛开这一点,王平确实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名将。

长期的军事实践造就了王平,他虽然是文盲,但口授的公文书函、条例规定,被人整理出来后,都很有见地、有条理。王平还爱听历史故事,并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史书记载,他无论是在行军途中,或是驻守营地,总是让人给他念《史记》、《汉书》中的本纪列传给他听。王平悟性很高,别人给他念完后,他不但全能明了它的大概意思,并能对每一个人物的得失、优点与缺点做出评价,不失其要旨。王平是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遵守法度,说话严正,从不戏谑。从早到晚,正襟危坐,没有一点武将的轻躁之气。人无完人,为人也偶有自轻之处,因此他在蜀汉诸将中声望不高。

总得来说,王平一生中规中矩,而不平庸草色。为人处事,更是跃于军前,伏于名后,名声不响但却位居重职,在军事上有独到的见解,也善于利用地理来进行战略部署,果断而不妄动,最后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安汉侯。后人多以其为标,未曾在军事上犯过错误,可谓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蜀汉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最完美的将领姜维为何会断送了蜀汉江山?
姜维,字伯约,天水人氏,早年在曹魏的朝廷里就职,在平叛羌、戎之乱时,(随便说一下,羌、戎当时的少数民族只需三国之一国中边境几郡就可,可见之后的五胡乱华完全是司马家八王之乱自相残杀的结果。)战功积累至中郎。之后在诸葛亮北伐时,他和天水太守一起出行抵抗,没想到当时太守闻蜀军到来诸县响应,开始疑神疑鬼,怀疑姜维他们会对自己不利,然后就跑回上邽,姜维他们一看,跟着追去,到了上邽,自然表白了一番,但是太守不相信,姜维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估计那地方的守将也得到了天水太守的通告,以为姜维是叛徒,也不接纳他。跑来跑去,魏国不相信他,姜维没办法这才投降了诸葛亮。这里有一个大疑团,为什么太守怀疑姜维,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但是姜维那时的举动也不象是已经投靠蜀汉的人,所以之后三国演义里就利用这谜团,把这件事安排成诸葛亮设计陷害姜维,不过从史实上看不太象,假如诸葛亮真这样做,姜维一定心里有块疙瘩,所以这样看估计还是天水...
· 蜀汉的文盲将军王平掌控王牌之师击退10万曹军
核心提示:自诸葛亮之后,蜀国堪称帅才的将军只有姜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带有讽刺意味的俗语反映了蜀国后期军事人才的匮乏。网络配图一蜀国将军王平出身贫寒,自幼寄养在别人家里,没读过书,小小年纪便从军当兵。他先投曹操,后降刘备,凭着阵前一刀一枪拼杀,由一个士兵升为将军。王平虽打仗勇敢,但人生中最大的不足是没文化、不识字。二《三国志·王平传》上说: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在官场中,一个文盲将军很容易受到轻视。事实也是如此。网络配图建兴六年,诸葛亮命令参军马谡率部据守战略重镇街亭。王平作为部下,看到马谡违反军事常识时,多次劝诫马谡重新部署部队,但马谡没把王平的话当回事,置之不理。三可以想见,自以为精通兵法、满腹经纶的马谡怎么会听从一个“所识不过十字”的武夫的意见呢?王平因没文化而受到轻视,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王平毕竟是一个有军...
· 三国时蜀汉将领霍峻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劝降霍峻,霍峻严词拒绝,杨帛退去。后刘璋将扶禁、向存等率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霍峻,城中兵不过数百人,霍峻坚守一年,伺机将其击破。刘备定蜀,嘉霍峻之功,于是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三年后,年四十岁去世,还葬成都。刘备亲率群僚临会吊祭,留宿墓上,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荣幸。人物生平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他的哥哥霍笃,曾在乡里召集家族武装几百人。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命令霍峻统领这支队伍。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进...
· 三国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霍弋
简要介绍: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永昌郡蛮夷作乱,刘禅以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军讨伐,斩其豪帅,郡界宁静之后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统南中诸郡。景耀六年(263年),进号安南将军。邓艾偷袭阴平,霍弋想率军救援成都,但刘禅以成都已有准备,不准,后刘禅投降,霍弋在得知司马氏善待刘禅后,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降晋后仍为南中都督,平定交n、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本名霍弋字号绍先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主要成就镇守南中官职南中都督封爵列侯人物生平皇室近臣霍弋的父亲霍峻跟随刘备入蜀,刘备与刘璋决裂时,霍峻驻守葭萌,先后阻挡张鲁和刘璋的攻击,刘备定蜀后,分广汉设置梓潼郡,以霍峻...
· 王颁轶事趣闻,隋朝将领王颁生平简介
王颁字景彦,隋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卒年不详,王僧辩的次子,曾担任隋灭陈之战的先锋,并在胜利后为父报仇。经历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为梁左卫将军,为梁太尉王僧辩次子。王颁从小洒脱,不拘束,有文才武略。王僧辩平侯景之乱时,将王颁留在荆州。因为梁元帝为西魏俘获,王颁因此而进入关中。后来,王僧辩被陈武帝陈霸先设计杀死时,王颁号恸而绝,立志报仇。北周代西魏,北周明帝征召王颁为左侍上士,之后又任他为汉中太守、仪同三司等职。隋文帝杨坚篡北周以后,王颁率军平定蛮族,并因功加封开府及蛇丘县公。之后,他献平陈之策,很得隋文帝的赏识,特召见了他。及隋大举伐陈,王颁自请从军,并率徒附数百人,与韩擒虎的先锋部队,一起夜渡长江,与陈军进行拼死搏斗。隋朝灭陈之后,王颁秘密的发出邀请,渴望见到那些曾经在三十多年前,为他父亲报仇未遂的士卒们。于是,有千余名老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与王颁相见而哭。其间,有壮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