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谋臣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作法高明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8
转发:0
评论:0
谋臣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作法高明吗?,徐庶为了能够忠孝两全,“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徐庶进曹营的时候,一言不发。

  徐庶为了能够忠孝两全,“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徐庶进曹营的时候,一言不发。当时看来,很多人都赞成他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忠于原来的主人,另一方面也侍奉了自己的老母亲。现在,我们不禁要问,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作法高明吗?他的这种行为给别人以及给自己又带来了什么好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别介绍徐庶忠孝两全与徐庶误人误己这两种不同的看法。  

1_副本9.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徐庶降曹救母是忠孝两全

  曹操为了迫使徐庶为自己所用,了徐庶的老母。按实说,曹操的这种用心是良苦的,只是他所用的手段忒损了一点。徐庶是一个忠义孝顺之人,曹操徐庶的老母,逼他就范,这无疑将徐庶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回家救老母,就必须离开明主刘备,这对徐庶来说等于不忠;如果留下来继续辅佐刘备,老母就会因此被害,这对徐庶来说等于不孝。

  古往今来,在忠、孝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不管人们是取忠,还是取孝,都只能有所舍,有所取。然而,无论是舍弃忠义,还是舍弃孝道,都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因此,那些仁人志士们留下了美中不足之处。徐庶作法则与众不同,他既回家救母以尽孝,又“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尽忠,这样,尽忠与尽孝就在徐庶的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了。

  首先,当徐庶接到老母的书信时,毫不犹豫地决定回家救母。徐庶自从投了刘备以后,是很受刘备重用的。那么,他为什么在接到了老母的书信之后就决定回家呢?这里除了“子母乃天性之亲”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老母今被曹搡奸计,赚到许昌囚禁,将欲加害,老母手书来唤,庶不容不去。”二是徐庶的弟弟徐康新近已亡,他的老母“举目无亲”,“无人侍养”,按照“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即使没有曹操囚禁之事,他也应该回去照顾老母。因此说,徐庶“弃官”回家完全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

  其次,徐庶在临行前,又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他虽然不得已要离开刘备,但是却仍然念念不忘刘备的知遇之恩,仍然真心实意地关心刘备的事业。

  徐庶为救老母,本来归心似箭,但走出好远之后又突然返回来,特意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虽然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但是他只讲了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一句话,这一点信息只能吊刘备的胃口,尚不足以使刘备得到诸葛亮。徐庶的推荐则不同,他不但讲了伏龙就是诸葛亮,而且讲诸葛亮的身世、住处、性格以及请其出山的方法。正因为徐庶提供了这些信息,才使刘备“似醉方醒,如梦初觉”。 

  徐庶不但为刘备提供充分的信息,而且不辞劳苦,绕道卧龙冈,亲自劝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哪知诸葛亮竟非常生气地说:“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弄得徐庶“羞惭而退”(见第三十七回)徐庶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很显然是为了刘备的事业,因为诸葛亮并不领他的情。可见,徐庶在尽孝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尽忠。  

2_副本9.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徐庶在临行之前曾经向刘备发誓说:“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徐庶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徐庶的老母死后,他便为老母居丧守墓,这尽管是当时的一种礼俗,但也不能不说是徐庶不为曹操所用的一种方式。后来,曹操为了收买人心,曾派徐庶至樊城劝降刘备。徐庶见了刘备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将曹操的阴谋告诉了刘备。在赤壁大战前,宠统过江献连环计,回到江边时被徐庶说破了用意,曾吓得庞统“魂飞魄散”。然而,他只是自己心知肚明而已,并没有以此向曹操请功。从徐庶的这些表现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

  2.身在曹营心在汉是误人误已

  从徐庶的目的看,他的确想要做到忠孝两全,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他既没有真正尽孝,也没有真正尽忠,而且还耽误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所做的几件事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首先,徐庶虽为救母而回,实际上却害了自己的老母司马徽得知徐庶回许昌救母之事,就十分痛惜地对刘备说:“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果不出司马徽所料,当老母见到徐庶之后,勃然大怒,拍案骂道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耳!”说完便“自缢于梁间”。曹操先前是想要将徐母斩了,但是他终究没有下手。只要曹操不下手,徐母也犯不着去自杀。现在徐回来了,情况就不同了,尽管徐庶是一片孝心,但是,因为徐庶的本得不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从曹操“厚待”徐庶老母的行为,从曹操听说徐庶来到,“遂命荀或、程昱待一班谋士往迎之”的举动,从曹操对徐庶说:“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的语言等表现中,不难看出,曹操还是真心想要重用徐庶的。 

  徐庶不为曹操所用,其实对曹操并无大的影响,因为曹操手下已有众多的谋士,多一个徐庶,少一个徐庶可以说都无所谓;然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策略,对他自己的损害却是十分严重的,这使得他虽怀“王佐之才”,却一生无所作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的这种行为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是在拿自己的前途与曹操赌气。  

3_副本9.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也遇到了几乎与徐庶完全相同的情况,但是关羽却采取了与徐庶完全不同的策略。哪一个策略更好一些,我们来比较一下就可知道。两个人所遇到的情况相同1徐庶是在曹操攻打新野,老母被囚禁的情况下降了曹操;关羽是在曹操攻打小沛,两个嫂子落到了曹操手里的情况下降了曹操。可见,两人降曹都属迫不得已。徐庶“心在曹营心在汉”,是暗中不降曹;关羽是事先提出“降汉不降曹”的明确条件,是公开不阵曹操。可见,两人都不是真心投降曹操。两个人所采取的策略不相同。

  徐庶进曹营之后,“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而关羽则不同,他不但接受曹操所赐的住宅、美女、锦袍、名马等等,还接受了曹操所封的汉寿亭侯之爵。徐庶无语进曹营,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关羽在这一点上也大不相同,他积极主动地寻找立功的机会,为曹操斩颜良,诛文£,解了白马之围。要知道,关羽降曹正发生在“曹阿瞒许田打围”(见第二十回),“国贼行凶杀贵妃”(见第二回)这两件事之后不久。

  两个人所得到的结果不同。徐庶为了救自己的老母,却害死了老母;关羽为了保护两个嫂嫂,最终使两个嫂嫂毫发未损。徐庶终身不设一谋,因此一生也没有留下任何业绩;关羽虽然为曹操杀了两个敌将,却使自己的威名大震,成为义勇双全之人。

  通过以上的比较不难看出,关羽对待曹操的策略要比徐庶现实得多,明智得多,而且有利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身在曹营心在汉主人公是谁,徐庶进曹营真的一言不发吗?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典故,但是大家多以为这个典故只是说关羽的,其实不然,这个典故其实也是说的三国的一位谋士,他便是徐庶。徐庶这位谋士可以算是刘备命中的贵人,正是他向刘备举荐了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后来曹操挟持徐庶的母亲,让徐庶不得不身入曹营,这才有著名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么历史上徐庶进曹营之后,真的一言不发吗?徐庶本来叫徐福,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为别人报仇杀了人,后来为人所救,就改名拜师,学习安邦治国的知识,并和荆州派的司马徽等名士来往亲密。刘备守备新野时,徐庶主动应聘,得到赏识。而且因为徐庶早年嫉恶如仇,为人报仇的经历,张飞和关羽也特别欣赏他。然而曹操大军南下的时候,俘虏了徐庶的母亲,徐庶为了成全孝道,拜别刘备,并回马荐诸葛。后来徐庶的母亲为了国家大义自杀而死,徐庶伤心不已,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计,出一谋,所以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然而在真实的...
·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何不回到刘备身边?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人物,被曹操从刘备手下骗至许都,徐庶竟十年不谏。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吗?在徐母过世之后,为什么不学关羽回到刘备的身边?小编不成熟的分析如下:1.徐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以孔明韬略足以辅佐蜀汉江山,他没必要再回去。即使回去,诸葛亮的光环肯定要大过他,既生亮,何生庶。2.古人讲气节,徐也是个有气节的文人,认为朝秦暮楚的作为会让天下人耻笑。3.徐对天下时局了如指掌,魏蜀吴都是大军阀集团,跟谁其实都一样。徐认为曹操治国很有一套,自己在他麾下虽不作为,但也衣食无忧。4.刘备从来没有捎信让他回来的意思,好马不吃回头草。
· 徐庶
生平徐庶年少时好任侠击剑,初平时与石韬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相交甚笃。刘备在新野时候,徐庶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来曹操征讨荆州,徐庶与刘备一同南下,因其母被曹军虏获,徐庶只好向刘备辞别并投靠曹操。徐庶投靠曹操后,黄初时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太和时诸葛亮出兵陇右,知道徐庶仕才如此,曾感叹地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二人指徐庶与石韬,石韬曾与徐庶一同投靠曹操,黄初时为太守、典农校尉)”数年后徐庶病逝。评价诸葛亮:“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尹义尚:“徐元直西蜀之谋士,关云长刘氏之骁...
· 徐庶简介三国谋士徐庶的生平介绍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长葛市东)长社县人。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但徐庶的党羽一起来将徐庶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公元192年(初平三年),...
· 徐庶进曹营:徐庶为什么不弃曹归汉?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不能算是一个主要人物,但有关他的描写却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纳谋士程昱之计从颍川搬取了徐庶的老母,并由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伪作家书骗取徐庶投曹。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走马荐诸葛。到许都后徐庶被其母痛责,徐母并在气愤之下自杀身亡。从此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这中间有两个主要情节与历史不符一是徐庶走马荐诸葛;二是庶母之自杀。网络配图其实,罗贯中写徐庶走马荐诸葛在情理上是有破绽的。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未出茅庐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就是说,徐庶既是亮的密友,同时也深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折服;而且徐庶为人行侠仗义,心胸豪爽,断非庞涓那样的妒贤嫉能之辈,怕诸葛亮来了会使自己相形见绌;再说,诸葛亮隐居之襄阳隆中与刘备所在之新野不远,请亮出山并不困难。有以上这三个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