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惇最终被埋在何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4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惇最终被埋在何处?,中国人讲究人如其名,这句话用在三国时曹魏大将夏侯惇身上真是再惬当不过了,夏侯

  中国人讲究人如其名,这句话用在三国时曹魏大将夏侯惇身上真是再惬当不过了,夏侯惇,字元让,安徽亳州人,曹操的同乡和亲戚,他一生中最出彩的便是拔矢啖睛的故事。  

1_副本1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侯惇的惇字,在《说文解字》是敦厚、大气、实诚的意思,用这些形容词来描绘夏侯惇可谓非常恰当。史书记载夏侯惇从酷爱读书,长大后更是文武双全,他虽然常年生活在军中,但是一天也没有放下书本,总是抽出时间来读书,是曹操军中少有儒将。难得的是,他从不以皇亲国戚自居,他平时为人宽厚,仗义疏财,从不吝啬,但是他自己却生活简朴,周围的人都很敬佩他,据说他死后穷的都没有一点财产,最后还是朝廷下令厚葬他。

  夏侯惇字元让,就是谦虚相让的意思,他也的确做到了不慕名利,从不争权。他在打仗时勇敢善战,总是冲锋在前,做地方官时,总是为老百姓着想,有一次他任官的地方遇到大旱,出现了严重的蝗灾,他亲自带领百姓担土,围城一个大水塘,解决老百姓的用水问题,又率领将士给百姓推广新式水稻,终于帮助百姓战胜了旱灾,人们都很敬佩他,曹操也十分欣赏他,常常把他召进宫里,大小事情都与他商量,但是夏侯惇每次都非常谦虚,从不邀功,每次都是诚惶诚恐的。所以才让多疑的曹操信任他,把他的七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封为了关内侯。他死后,朝廷还为他风光大葬。

  夏侯惇图片

  由于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太出彩了,所以凡是出现夏侯惇的地方,都会是一幅左眼失明的样子,与他英勇杀敌、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形象很不相称。  

2_副本1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侯惇自,他自己也不喜欢,因为同时期曹操军营里还有一位将军,也是他们夏侯家的,叫做夏侯渊。人们平常为了区分他俩,就给夏侯惇起了个外号——“盲夏侯”。夏侯惇偏偏还是个很注意个人形象的人,他不想张飞那样粗犷,不拘小节,他每天照镜子,觉得他失明的左眼非常丑陋,别人又总是这么叫他,他心里非常苦恼,也很忌讳这个称呼,每次都暗暗伤心。

  不过平心而论,其实与夏侯惇厚道的为人和勇猛作战,人们这么称呼他,的确有些不恰当。夏侯惇也总是以失明的眼睛的形象示人,好像他生来就是独眼似的,这也太不公道了。不过在现在的游戏漫画中,虽然夏侯惇的形象还是以独眼的样子描绘的,没办法谁让他拔矢啖睛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而且也没有别的出彩的地方了,但是人们还是很厚道的把夏侯惇画成一个非常勇敢、非常智慧、形象非常健康的大英雄,即使他在三国故事中只是一个配角,但是还是给予他一席之地,与张飞、关羽、赵云、吕布这些大主角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而且正是他失明的眼睛,反而显得他更加勇敢,眼光锋利,不知夏侯惇如果知道了千年之后人们刻画的他的模样,心里是不是有些安慰。

  夏侯惇拔矢啖睛

  夏侯惇一生中最为出彩的故事便是拔矢啖睛了,中国古典著名《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对此有精彩的描述,这是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惇在小说中的一次出彩的亮相,后来经过戏曲、评书的大加演绎,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后世很多表现夏侯惇形象的作品均把他描绘成独眼的模样,这也成为夏侯惇一个最大的标志。 

3_副本1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故事还要从一次战斗说起,话说有一次曹操派夏侯惇为前军先锋,攻打吕布,正好与吕布的手下高顺军相遇,夏侯惇立功心切,见到敌人,立马上前与高顺搏斗,大战几十回合。就在高顺体力不支,想转身逃跑的时候,夏侯惇那肯这么轻易放过他,于是不加防备就冲上前去,不料中了敌人的埋伏,被吕布的手下大将曹性暗中用箭射中了左眼,鲜血直流,夏侯惇大叫一声,连忙用手拔出箭只,却不料由于有力太猛,连眼珠子都拿了下来。这夏侯惇也不是简单匹夫,他文武双全,自幼熟读孔孟圣贤书,他觉得眼珠子也是父母精血变成的,不能轻易丢弃,可是阵前杀敌,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夏侯惇便把带血的眼珠一口吃下,仍然奋勇杀敌,最终将曹性杀死于马下。可是曹操大军却中了高顺的埋伏,全军打败。

  所以后人评价说夏侯惇虽然能拔矢啖睛,但是也挽救不了曹军打败的大局,将军虽然勇猛,无奈却扭转不了已定的败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惇最终被埋在何处?
中国人讲究人如其名,这句话用在三国时曹魏大将夏侯惇身上真是再惬当不过了,夏侯惇,字元让,安徽亳州人,曹操的同乡和亲戚,他一生中最出彩的便是拔矢啖睛的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夏侯惇的惇字,在《说文解字》是敦厚、大气、实诚的意思,用这些形容词来描绘夏侯惇可谓非常恰当。史书记载夏侯惇从酷爱读书,长大后更是文武双全,他虽然常年生活在军中,但是一天也没有放下书本,总是抽出时间来读书,是曹操军中少有儒将。难得的是,他从不以皇亲国戚自居,他平时为人宽厚,仗义疏财,从不吝啬,但是他自己却生活简朴,周围的人都很敬佩他,据说他死后穷的都没有一点财产,最后还是朝廷下令厚葬他。夏侯惇字元让,就是谦虚相让的意思,他也的确做到了不慕名利,从不争权。他在打仗时勇敢善战,总是冲锋在前,做地方官时,总是为老百姓着想,有一次他任官的地方遇到大旱,出现了严重的蝗灾,他亲自带领百姓担土,围城一个大水塘,解决老百姓的用水问题,又率领将...
· 夏侯惇简介三国曹魏开国元勋大将军夏侯惇生平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夏侯惇好学、专师,虽身在军旅,也会亲自迎接老师来讲学。但为人刚烈,14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为人极重外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推往地上,更不喜欢被人叫自己“盲夏侯”。虽然他位高权重,但生性俭朴,一生淡泊,有多余家财便会分及部下。夏侯惇忠心于曹操,当时各将领都受与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将军的汉官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
· 历史上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惇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夏侯惇是曹魏的大将军,很早就跟着曹操出兵各地,常年征战,英勇无畏,擅长协助作战。他几次成功守住后方,曾经因为阻隔太寿水并主导耕种而让军中避免断粮。夏侯惇一生备受曹操的器重,死后也受到曹丕、曹叡的特别优待。网络配图夏侯惇怎么死的夏侯惇一生跟随曹操东征西讨,早年为其征集士兵,之后抗击过吕布、刘备,平定了卫固的叛乱,深受曹操信任,给出的建议曹操也会采纳,最后还跟曹操在同一年去世,前后也就相差四个月左右。公元216年,曹操在打败孙权返回后,派夏侯惇监管二十六军,和张辽、曹仁一起聚集军队安营扎寨抵御孙权,还赐给了他一些歌伎,并以春秋时期魏绛得到钟磬之乐的礼遇的例子表示这是他应得的。三年后,曹操到达摩陂,让夏侯惇跟他坐同一辆马车,不需要事先禀报就可以进出他的卧室。后来,夏侯惇以前将军之职监管军队驻守在召陵。曹操对夏侯惇格外看重,就连曹操的子孙对他也很敬重。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死前曾经召见过夏侯惇,...
· 揭秘历史上曹魏大将夏侯惇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夏侯惇是曹魏的大将军,很早就跟着曹操出兵各地,常年征战,英勇无畏,擅长协助作战。他几次成功守住后方,曾经因为阻隔太寿水并主导耕种而让军中避免断粮。夏侯惇一生备受曹操的器重,死后也受到曹丕、曹叡的特别优待。夏侯惇怎么死的夏侯惇一生跟随曹操东征西讨,早年为其征集士兵,之后抗击过吕布、刘备,平定了卫固的叛乱,深受曹操信任,给出的建议曹操也会采纳,最后还跟曹操在同一年去世,前后也就相差四个月左右。尹君正版夏侯惇公元216年,曹操在打败孙权返回后,派夏侯惇监管二十六军,和张辽、曹仁一起聚集军队安营扎寨抵御孙权,还赐给了他一些歌伎,并以春秋时期魏绛得到钟磬之乐的礼遇的例子表示这是他应得的。三年后,曹操到达摩陂,让夏侯惇跟他坐同一辆马车,不需要事先禀报就可以进出他的卧室。后来,夏侯惇以前将军之职监管军队驻守在召陵。曹操对夏侯惇格外看重,就连曹操的子孙对他也很敬重。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死前曾经召见过夏...
· 三国时期被羞辱而死的曹魏大将于禁
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将于禁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事例,因为他虽然拜将封侯,却没有战死在战场上,一时的投降让他失去了一生的荣耀,最后被人羞辱而自感愧疚而死。网络配图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于禁这个人很有名,因为关羽的水淹七军,他也跟着“留名千古”。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