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本是一代明君 晚年却因怕死迷上了炼制丹药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9
转发:0
评论:0
他本是一代明君晚年却因怕死迷上了炼制丹药,一位无能的昏君,上至误国亡国,下使百姓民不聊生;而一位贤良的明君则上可兴盛国

  一位无能的昏君,上至误国亡国,下使百姓民不聊生;而一位贤良的明君则上可兴盛国家,下可使黎民百姓耕者有其田。若说起唐太宗李世民,这可是中国帝王史上有名的明君。他有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亦是文韬武略的文武全才。在他的诸位兄弟中,是真正的佼佼者,当他被兄弟们猜疑嫉妒,百般为难时,他爆发了,展示了自己真正的实力,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为李唐江山的第二位主人,开创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成就了李唐帝国的稳固和威严,是名副其实的庞大李氏帝国真正的铸造者。

3.jpg

网络配图

  这样一位有勇有谋,名垂青史,让后人纪念崇拜,模仿学习的“贤良明君”,中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位,却死的很是让人无奈可笑。在他五十二岁时,因为耽迷于仙家法术,又宠溺方士术士,一心想要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好永远享用自己用一生打拼下的大好江山,于是他服食了所谓的“仙家妙药”,一命呜呼,暴毙身亡,断送了自己性命,也将自己苦心经营二十三年的“贞观王朝”断送了。可悲可叹,一位明察秋毫,用人唯贤的开明君王自此陨落,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长生不老药”毒死的君王。

  当他真的成为了皇帝,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渴望已久的皇位,他便时时刻刻用隋朝灭亡的教训来警示自己,勤于纳言,任人唯贤,于民休养生息,于臣各司其职,他深刻的知道:人民,就是江河里的水;君王,便是水里的一艘船。人民的水可以载起这艘他们爱戴的君王的舟,也可以倾覆这艘让他们不满的君王的舟。若使民怨,必覆之,若使民爱,必载之。

  正是这样的时时警醒,才使得他广纳谏言,任用贤臣,使得魏征这种谏言时丝毫不知回转委婉的大臣也能得到重用,因此他获得了魏征的忠心,在整顿官吏任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等方面多次获得绝佳的意见。他也对出身贫寒,却极富有才能的贫寒子弟照顾有加,大力提拔真正有才学的人,不论出身,对例如马周等出身低微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入仕机会。

  因此李世民得到了不少真正有才之人,极大地完善了政府各个部门的构成,优化配比,为贞观王超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本人的高瞻远瞩,以及卓远的见识,因此使得李唐江山日渐繁荣昌盛,成就了“万国来朝”的盛世。使得唐文化的影响经久不衰。

2.jpg

网络配图

  但再贤明的君王,掌权的久了,经受了帝王权术的考验,难免不会变得迷失本心。

  在他统治的晚期,逐渐进入了一种自我的状态,不在询问大臣们治国之道,也厌烦了臣下的进谏,迷信道术,迷信天象,本人则开始了奢靡的享受生活,建宫殿,兴土木,助长了社会风气的腐朽。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臣下对自己不忠,四处打探臣下们的动静,在他的怀疑和不断试探的手段下,一干功臣元老心力交瘁,告老还乡的有之,被的亦有之,一时间人心惶惶,许多人成为了他四处剪出威胁行动的,平白无故的被扣上了反叛罪名,家破人亡,身首异处。

2.jpg

网络配图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世民开始惧怕死亡,留念起世间的荣华富贵,他开始求仙问道,大肆搜求仙家法药。贞观二十一年,他又一次患病了,本是很微小的病,在他看来却是自己命不久矣的征兆,他慌乱极了,病好之后便加紧了寻访仙药的进程,次年,大臣为其献上一位天竺僧人,自称拥有助人超脱轮回之苦的本领。因为轻信这位僧人的谎言,不但赏给他数不尽的财宝、锦衣、玉食,还给了他大量珍贵的药材,满足他的一切需求。而这位不靠谱的僧人却炼出来了一颗致命的“毒药”,服食了这颗名义上的仙药后,一带君王驾鹤归西,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羽化登仙”,但人已经死了,后悔还有什么用?仅仅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年仅五十二岁的他,就这样去了,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断送了大唐锦绣繁华的江山,也断送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留下人世间的一切,长眠昭陵,在黑暗中与孤独作伴。

  一代贤良帝王,为万世称赞,开大唐盛世,却因为晚年时的糊涂,为自己辉煌的人生抹了黑,留给后世无尽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竟靠篡改历史美化自己
唐太宗晚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早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灭洛阳王世充后,看到隋炀帝所修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由得感叹:“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①因此即位后,抑情损欲,躬行节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太平盛世的来临,太宗也逐渐醉心于崇修宫殿之中。李世民先是以自己身体有气疾为理由修建飞山宫;飞山宫刚刚建成,又修建了翠微宫;翠微宫尚未完工,又开始兴建玉华宫。持续不断的兴建,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马周向太宗进谏时,太宗竟然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魏征听闻之后进谏,认为这“恐非兴邦之至言”②。赋役的加重,导致原来已经安居的百姓再次出现逃亡,并且有人自残手足来逃避赋役。唐太宗下诏禁止,并将其归结为隋朝遗风。当时隋朝灭亡已经二十多年,谁又会保留这样的遗风呢?网络配图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决定再次征讨高丽,下令让剑南道(今四川)造船,由于官府催迫甚急,导致剑...
· 唐太宗是明君吗?晚年他坏到了如此地步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
· 一代明君汉武帝:晚年竟迷恋不老也求仙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王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汉武帝的功绩可谓卓著。话说汉武帝到了晚年的时候,为了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迷恋上了求仙。结果天下所谓的方士们纷纷顺利形势往京城里赶,很快一些“名师”便脱颖而出,成了汉武帝最信任的人,其中就一个叫栾大的大师。网络配图栾大,是胶东王的宫人,以前曾与文成将军少翁同师学习方术,后来做了胶东王的尚方。少翁死后,栾大被乐成侯推荐给了汉武帝。栾大知道要想得到汉武帝的重用,首先得露一手,他采取双管齐下的做法,既动手,也动嘴。栾大首先上演的是动手,他见了汉武帝,什么也不多说,手底下见真章,挽起袖就干上了。他表演的是“百变棋子”。他先挂一副大棋盘,然后把早就精心准备好的用鸡血、铁屑、磁石掺和而成的棋子放在上面。接下来,他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嘴里叽里咕噜地念念有词,神奇马上就上演了。棋子随着他的舞动而变动着,但见他指南走北,指东走西,指上走下,指左走右,静...
· 他本可成为一代明君,为什么最后却沦为暴君
帝辛,子姓,名受(一曰受德),商朝最后一位君主,谥号‘纣王’。三千余年来,一向被视作暴君的代名词,口诛笔伐,言其过非,牢牢地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历史上,真实的帝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残暴无德,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吗?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暴君的代名词的?首先,我们要肯定的一点是,帝辛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亡国之君。与之相反,帝辛可谓是‘文武双全’的史上第一人。而其对于后世的功业,在历朝历代的君王之中,也少有人能与之媲美。其文,‘资辩捷疾,闻见甚敏,知足拒谏,言足饰非’;其武‘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江淮一带纳入我国的版图,最早正是得力于帝辛的数次征伐。如果说,帝辛不是有着极其严重的性格缺陷,商王朝绝不会只有四百九十六年。在我们的历史书上,多出一个‘帝辛盛世’,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阻碍帝辛成为一代明君的性格缺陷究竟是什么?答案其实非常的简单,...
· 他身为一代明主却因一个错误决定断送整个王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宣宗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收复不少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但是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唐宣宗是以皇太叔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因此他十分重视皇位继承的问题。大中五年十月,有大臣提议“现在全国无事,惟有未立储君,这是臣下最为忧心的大事。”储君是国本,可是唐宣宗对此却不置可否,并未明确表态。原来唐宣宗有12个儿子,其中能成为储君的确有两位。一位是长子郓王李温,一位是四子夔王李滋。按照祖宗家法,作为长子的李温是皇位的不二人选,但是唐宣宗发现长子虽然“器度沉厚,形貌瑰伟”,但并非是能皇帝的最佳人选。在唐宣宗看来,四子李滋很像自己,因此对他非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