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名将王忠嗣:一个比安禄山更厉害的节度使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6
转发:0
评论:0
唐朝名将王忠嗣:一个比安禄山更厉害的节度使,节度使是我国古代一种对边疆进行有效防备而设立的官位,但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却将

  节度使是我国古代一种对边疆进行有效防备而设立的官位,但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却将节度使这个官位推到了末路。历史上,有很多人知道节度使都是因为安禄山,但是,今天带给带家的却是比安禄山还要厉害的人物――大唐四镇节度使王忠嗣。

  王忠嗣(706―750),初名训,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因父在唐开元二年(714)反击吐蕃的战斗中英勇献身,王忠嗣九岁时由唐太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玄宗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玄宗十器重,对人说:“此子尔后必为良将。”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元二十一年(733)起,忠嗣历任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代州都督、朔方节奏度使、灵州都督、河东节度使、河西、陇右节度使等军政要职。

  开元二十六年(738)秋,吐蕃叛乱,进犯边境。忠嗣率部属前往平叛,左右驰突,当者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吐蕃大败。后又北伐奚族,平定吐谷浑,利用西各部贵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其实力。开元二十九年(741),又任朔方节度使时,注意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与等西北各族互市,以高价购头马匹,“诸蕃闻之,竞来求市”,同时,内地的丝绸、铁器、粮食等也输入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生产发展,物质、文化也得到交流。他主张各民族和平相处,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乱的发生。

  一次,玄宗兴兵攻打吐蕃石堡城,诏问攻取之计,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玄宗不以为然。后董延光请攻石堡城,玄宗诏忠嗣出兵接应。他按不动,并对李光弼说:“今争一城,得之未制敌,不得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使得延光出师无功,终罢兵。

  在大唐帝国兴盛阶段,包括“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帝国的边境也非一派祥和,而是屡有战事。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从东北到西北,从西南到东南,各处皆有战事。一方面,这是由于唐朝将领凭借强大的国力侮辱对方,逼迫对方奋起反抗;另一方面,这也是由游牧民族的掠夺习性造成的。比如从西北到东北一带边疆地区,奚人、契丹人、吐蕃人、人,都时常骚扰大唐边境,抢劫马匹、粮食、人口,若是遇到小股唐军前来,便杀败唐军,若是遇到大部唐军,则远遁大漠之中,避其锋芒。励精图治的玄宗皇帝对此很不满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他屡次督促边镇将领对外用兵,施布大唐恩威。王忠嗣得令,也积极响应,策划了一系列巩固边防的战事。

  西元742年,大唐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与契丹军队在桑乾河进行会战,连续交战三次,都取得了胜利。当时,奚人和契丹人组成强大的联军,却被王忠嗣率领的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契丹可汗只身逃走,不久被部下杀死,契丹36部尽数投唐,几十年不敢作乱,由是,王忠嗣威名大震。自然,唐军也是威名大振,耀武漠北,所向披靡。 

  同年八月,后汗国因内乱反唐,王忠嗣向玄宗献《平戎十八策》。随后联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大败后汗国。后汗国部众千余帐相继归唐,从此,后汗国衰落下去,再无力对唐帝国边境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2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王忠嗣并不沉迷与过去的辉煌之中,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先发制人”。天宝二年,王忠嗣再度率兵打败,塞外的局势因此得到根本性转变。

  王忠嗣因系列边功,越来越得玄宗皇帝赏识,因此加官进爵,也是频繁。到了天宝四年,王忠嗣加摄御史大夫,兼河东节度使。同年五月,进封清源县公。

  但王忠嗣确为忠臣,素无谋反之心,更非飞扬跋扈、残暴凶劣之帅,他勤于为政,爱惜士兵,替大唐帝国的边境安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兼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期间,王忠嗣掌管的地盘从朔方至云中,边境长度达数千里。为了加强防御,王忠嗣在要害地方都设置了城堡。有的地方以前唐军筑有旧城,王忠嗣便派人修复旧城继续使用。有的地方地势险要,若无旧城,王忠嗣便派人据险修建新城。

  坚固的城防连绵不断,便相当于万里长城。但这种万里长城施工量小,作用大,因此更适合推广。这种做法不但能够达到军事目的,并且从劳动量上较少,防止士兵过于劳累,又节约政府财政,因此王忠嗣得到上下一致好评。士兵们都特别拥护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帅。

  从另一个角度看,王忠嗣修筑城防,不但改变了过去无处可守,庞大的唐军与灵活的游牧军队打游击,屡屡失败的的窘境,加强了边疆防务,而且还为大唐帝国向外开拓了边境领土达数百里。广漠平原上,兀自耸立着一座座坚固的城堡,那些勇悍的游牧民族,至此也是忌惮几分,不敢轻易骚扰大唐帝国,从此,边境战事愈是稀少。 

  西元746年,大唐天宝五年,正是天寒地冻的一月。曾经诬陷过王忠嗣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遭到宰相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亦险遭陷害,此事后面有详细叙述),被剥夺节度使之职。唐玄宗思前想后,决定不新任人才,而是用立了大功的王忠嗣继任其职。到此为止,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手握天下劲兵重镇,不可谓不令人惊奇。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3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四镇兵力总共有26万7700人,对王忠嗣而言,可真是拥兵天下了!可叹的是,玄宗皇帝竟也糊涂,把天下安危,全托付在王忠嗣一人身上!所幸王忠嗣是忠臣,否则,天下之祸,也许早已发生。

  成为四镇节度使,对王忠嗣而言,确也有一些好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王忠嗣可以更加熟悉各镇实力,相互调剂,达到兵力的平衡。

  王忠嗣到陇右、河西之后,见两镇骑兵不强,战马尤少,因此奏请玄宗皇帝,调集朔方、河东两镇战马共计九千匹,用来充实河西、陇右两镇军事实力。从此,这两镇的兵马也强大起来。

  当时王忠嗣虽然打败过吐蕃人多次,但吐蕃实力依然存在,时而骚扰边境。王忠嗣见四镇实力都强大起来,于是上表玄宗,决定对吐蕃用兵。玄宗自然慷慨应允。

  王忠嗣得令,乃集中优势兵力,连续与吐蕃军大战于青海(今青海湖)、积石(今青海阿尼玛卿山)等地,大破吐蕃军。随后又与臣附于吐蕃的吐谷浑在墨离军(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大战,打败吐谷浑,俘虏其全部人马。

  王忠嗣之所以为良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他是个知人善用的统帅!在他手握重权之时,他并非沉醉于重权的光环之中,而是深有远见卓识,为大唐帝国大力培养、发掘后备人才。

  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后,听说自己所在的地区有一能人,此人能读《左氏春秋》、《汉书》,通晓大义,为人仗义疏财,颇得其下士兵拥戴。王忠嗣一听有此等人物,异常兴奋,立马派人寻访。

  那能人是谁?便是哥舒翰!自从长安受挫以后,哥舒翰奋发图强,习武练兵,夜读《春秋》、《汉书》,有时读到忠烈豪杰之士,竟是击节赞赏,若读到其被诬陷受害,则是号啕大哭,捶胸顿足。读史如饮酒,皆能让人醉矣!

  哥舒翰也早闻王忠嗣盛名,早想拜见,如今得此机会,自然纵马前来拜见。王忠嗣与哥舒翰一席长谈,“酒逢知己千杯少”,谈得极度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色。哥舒翰感谢王忠嗣的知遇之恩,王忠嗣佩服哥舒翰的才能,果然是好不痛快!不久,王忠嗣便提拔哥舒翰为衙将。

  王忠嗣身兼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掌握了大唐27万兵马..如果他要反唐..凭他的能力和实力..改朝换代都不成问题...幸运的是..王忠嗣不适安禄山...可悲的是..安禄山不是王忠嗣..否则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后的暗淡局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详细解密比安禄山还厉害的节度使王忠嗣
节度使是我国古代一种对边疆进行有效防备而设立的官位,但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却将节度使这个官位推到了末路。历史上,有很多人知道节度使都是因为安禄山,但是,今天带给带家的却是比安禄山还要厉害的人物——大唐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706—750),初名训,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名将。父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因父在唐开元二年(714)反击吐蕃的战斗中英勇献身,王忠嗣九岁时由唐太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玄宗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玄宗十器重,对人说:“此子尔后必为良将。”开元二十一年(733)起,忠嗣历任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代州都督、朔方节奏度使、灵州都督、河东节度使、河西、陇右节度使等军政要职。开元二十六年(738)秋,吐蕃叛乱,进犯边境。忠嗣率部属前往平叛,左右驰突,当者辟易,...
· 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唐朝名将王忠嗣简介
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开元二年(714年),父亲王海宾战死于武阶之战中。王忠嗣幼年被接入宫中抚养,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开元十八年(730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晊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使吐谷浑降唐。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令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王忠嗣奏称,石堡形势险固,吐蕃举国之力守之,不宜轻举妄动,玄宗不听,命令董延光攻打石堡城,结果没有按期攻下。王忠嗣数次上书奏言安禄山...
· 唐朝名将王忠嗣是怎么死的?如果王忠嗣在可能就没有安史之乱了!
唐朝名将王忠嗣是怎么死的?如果王忠嗣在可能就没有安史之乱了!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王忠嗣是唐朝名将,一生立下战功无数。他曾率军大破契丹联军、还降服契丹三十六部,此后在对阵吐蕃的战役上,击溃吐蕃主力,迫使吐谷浑降唐。王忠嗣曾多次上书,称安禄山有作乱的迹象,但没有得到重视。加上李林甫一直把王忠嗣视为眼中钉,还强行陷害王忠嗣,导致他被贬为汉阳太守,虽然留了一命但也失去了大权,最后郁郁而终。如果王忠嗣还活着的话,可能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了。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学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直接促使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这场历时八年的叛乱,让大唐元气大伤。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往往都大感可惜,称如果当时有一位名将在,别说八年了,可能安禄山刚起兵就被平定了。这位名将就是被冠以“盛唐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之称的王忠嗣。王忠嗣有多牛?“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佩...
· 名将王忠嗣简介王忠嗣为何被贬为汉阳太守?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并贬为太守,王忠嗣第二年就死去,年仅45岁。王忠嗣简介介绍了王忠嗣的各种事例,他9岁时其父丰安军使王海滨在松州保卫战中战死,王忠嗣被送入宫中抚养,被唐玄宗收为义子。开元十八年任兵马使,开始随军征战,率300轻骑兵成功偷袭吐蕃,杀敌数千,一战成名。开元二十六年率十万大军北出雁门关征伐契丹,大败契丹使其全军覆没。又于天宝初年击败乌苏米施可汗的部落,并取其首级回到长安。在当时吐蕃对王忠嗣闻风丧胆,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军与吐蕃军队战于青海湖并大败吐蕃,吐蕃也因此降唐。王忠嗣因此被称为中堂第一大将。王忠嗣简介还突出强调在成名后他与宰相李林浦不合,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决定让王忠嗣率军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觉得...
· 中唐第一名将王忠嗣简介王忠嗣怎么死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荣耀王朝,它繁荣昌盛、开放并举,经济、文化、军事都得到高速发展,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度之一。可惜的是,王朝发展到中期,由盛转衰,几经战乱,不复往日辉煌。唐朝中期外敌内鬼都对唐朝虎视眈眈,而在这个时间段出现,镇压牛鬼蛇神,预言安史野心的,便是中唐第一名将——王忠嗣。王忠嗣是丰安军使王海滨之子,王海滨颇具军事才华,能打胜仗。开元二年,吐蕃进犯陇右,王海滨立功无数。却不想因此被众将嫉妒,在吐蕃再次来犯时按兵不动,使得人少兵寡的王海滨战死。王海滨战死之时,王忠嗣年仅九岁。战事结束,王忠嗣因父功被授任尚辇奉御,入宫拜见唐玄宗,伏地大哭。唐玄宗怜惜,将他留在宫中抚养,希望他长大之后能成为像他父亲一样的大将。王忠嗣幼时与李亨交好,两人互相奋进,努力学习。长大之后,王忠嗣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富於用兵的谋略。唐玄宗有一次与他谈论兵法,王忠嗣对答如流,唐玄宗称赞:“尔后必为良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