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到底是指的什么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0
转发:0
评论:0
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到底是指的什么呢,《军师联盟》司马昭已经成长为青年了。兄长司马师结婚时,正值司马防去世,所有人

  《军师联盟》司马昭已经成长为青年了。兄长司马师结婚时,正值司马防去世,所有人都在四处张罗的时候,只有司马昭前去新房给新娘子夏侯徽送吃的。小叔子司马昭觊觎嫂子夏侯徽,而且趁大哥司马师出门以后给嫂子夏侯徽送吃的。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司马昭更加偏向于心机。

  这在历史上并不可考,但是也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司马昭对自己的嫂夫人有一些小心思。

146311225107968455_副本.jpg

  司马师接掌父亲司马懿大权之后,曹魏势力已经渐渐颓丧。而身为曹氏宗族一员的夏侯徽自然对司马家相当忌讳。而她的身份又是司马师的妻子,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历史上是司马师担忧夏侯徽的心思太过活络,影响自己的大事,因而将其毒杀。

  而在《军师联盟》里,夏侯徽是因为发现了司马昭的秘密而被杀。而这个有着卓越才华的女子在历史上是司马师的左膀右臂,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都是夏侯徽提出的。出身并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嫁予的丈夫又有不臣之心,夏侯徽在曹魏与夫家的挣扎中,逐渐走向末路。

  司马师毒夏侯徽的时候,司马昭为其求过情。这让小编想起另一段三角恋:甄宓、曹丕、曹植三人的传奇。

  那么问题来了,《军师联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到底怎么回事呢?《军师联盟》司马昭结局是什么呢?

  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少帝曹芳诏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师接过父亲的权杖后,更加骄横,曹芳十分不高兴。

  之后,司马师和弟弟司马昭商议,将少帝曹芳废为齐王,降王皇后为齐王妃,立高贵乡公曹髦为魏王,群臣都不敢出来反抗。十月,司马师立高贵乡公曹髦为魏帝。曹髦是文帝曹丕的长孙,年仅十四岁,十分聪明,登基后即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

司马昭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司马师病死;二月,魏帝诏司马昭为大将军。在历史上,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大权,其时高平陵事件之后曹魏势力一落千丈,司马师权势甚至超过司马懿。但是司马师也是薄命,英年早逝。其后由司马昭掌管所有权力。

  司马昭掌权时,常常当面讥讽曹髦。为了篡位,司马昭多有杀心。当然,曹髦也不是软弱可欺的人。曹髦找来心腹,欲以数百人杀至司马府,清除司马昭。当然此事败露,曹髦也因此被杀。司马昭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杀了不少近臣。但却是欲盖弥彰,司马昭之心已经是众所周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野心方面来说,司马昭不逊于任何一位觊觎皇位的野心家。

  不过,司马昭虽然掌握大权,但他依旧打的是曹魏的旗帜,消灭西蜀,杀害邓艾、钟会都是借助曹魏的名义。

a393e50b10348bf9b7ff4165ddafdcf3_副本.jpg

  司马昭因灭蜀有功,被尊为晋王。一天,一位大臣对司马昭说:“近日襄武县,天降一奇人,到处游说‘天下换主,立见太平’。3日后他又忽然不见——此乃殿下当皇帝的好兆头。”一心想当皇帝的司马昭,听了此话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回到宫中,情绪仍很激动,正欲饮酒助乐,忽然中风,以致不能说话。第二天,司马昭病趋危重,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诸位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不能言语,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年5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所谓的“少女思春”究竟指什么?
北宋时期,高级干部范仲淹的母亲就是个寡妇,丈夫新丧不久,她拾掇拾掇东西就改嫁了。街面上风平浪静,没有谁说三道四,那个再嫁的寡妇也没招谁的白眼。一到理学家程颐那里,完全变了。男人娶一百房小老婆都理直气壮;女人一旦守寡,就倒了大霉,不敢再嫁――也嫁不出去,后半生的幸福幻想算彻底绝望了。有人当面问程颐:“寡妇孤苦无依,能不能再嫁?”回答果断而冷漠:“绝对不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简直是个文雅的刽子手!朱程理学,一贯是声明狼籍。程颐那样的倔老头子,蹲在书房里研究他的唯心哲学也就算了,何必还倚老卖老充当全社会的老师呢?他们拽出一根又一根道德的绑绳,捆绑饮食男女,甚至连未谙世事的孩子也不放过。在程颐眼里,人这一辈子就该板着脸、正正经经地过日子,什么功名富贵,什么七情六欲,都是不务正业;想变成孔孟那样的圣人被千秋万代供奉吗?那就乖乖地听老夫指派吧,只有清心寡欲、正襟危坐、日夜苦修,才能升作“人上人”...
· 古代皇帝都吃什么所谓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都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说起皇帝,九五之尊嘛,这都后宫佳丽三千了,吃食肯定也是丰盛无比的,那么,各朝各代的帝王,他们吃的御膳究竟是怎样的呢?史料显示,先秦时期中国的饮食礼仪已经十分完备了,从菜品到烹饪,从进食方式到筵席等,都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规定。周天子的伙食可从《周礼》和《礼记》中一见,《诗经·鲁颂》说“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周朝的主食以粟、麦、黍、稻米蒸饭、羹类为主,其实也就是黄米、小米一类的东西,讲究精挑细选。《礼记·玉藻》中记载: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就算是天子,吃饭前也要先祭个祀,可真累啊!这时的饮食是一天早晚两顿饭,吃饭规矩还十分多,比如吃饭时有专门的音乐,还要穿不同的衣服,早餐穿朝服,晚上穿深衣。一天下来,也都折腾的。周朝最出名的"周代八珍",是2饭6菜组成的,分别是肉酱油浇大米饭(...
· 那清安之师到底是谁?
今天,在注解那清安《张氏三修谱序》同时,与东至宗亲群中讨论那清安的老师,突然发现那清安提到的老师张松岩先生与谱中所录的十一世祖松岩公的世系和传均不符。那清安(?—1834),叶赫纳喇氏,字竹汀,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嘉庆十年(1804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翰林院侍讲;累迁内阁学士;二十四年(1818年),授礼部侍郎,历刑部、工部。那清安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谱序中写到:“乾隆己亥年(1779年)桐城张松岩先生来京都。予与姚子宝奎同受经先生之门,予少孤贫,先生口讲指画诱掖备至。先生驰不,在京屡不遇以去而窃先生之绪言者。……丁卯春适令侄伟庵介先生书函而至,相见喜慰无似,留馆予家。……今五月之季,伟庵复至京,会晤之顷,知松岩先生已于去冬辞世,为帷哭者久之……”据五修谱载,松岩为小四房十一世祖弼公,清太学生,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亦名世参,字翊赞,...
· 古代的“三甲”到底是什么?并非指前三名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关各种比赛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报道,“三甲”这个词使用频率很高,但都用错了。比如《超女三甲下月同台唱》,看过内容始知,是把“三甲”当作超女的冠军、亚军和季军了。预测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成绩,有“进三甲有决心也有难度”的标题,也是把“三甲”当作前三名。“三甲”源自我国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制度。以清代科举为例,分四级:童试包括县、府、院试,考中者为生员,通称秀才;乡试是省级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全国性考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在宫中主持,也叫廷试。贡士均可参加,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辞源》有“三甲”条目,引用《宋史·选举制》指出“三甲”的由来:“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进士始分三甲。”“三甲”...
· 曹操杀华佗的原因不是多疑那究竟是什么呢?
关于曹操杀华佗这件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华佗给曹操治病,说要想治好病,必须开颅做手术;曹操一听这话,以为华佗要杀害自己,所以就把华佗杀了。由此得出结论,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多疑。然而,这个说法是从小说《三国演义》中传出来的,并不能当成史实。这不过是罗贯中编造的。现在还流行一种说法,说华佗野心太大,仰仗自己高明的医术,要挟曹操向他要官,所以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杀了。这种说法完全是臆想。华佗本是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都以做官为荣,这没错,但华佗不是一个官迷:当年陈珪推举华佗为孝廉,华佗辞而不就,因为他生逢乱世,不愿为官。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要挟别人给官。网络配图那么,曹操一向爱才、惜才,华佗又是神医;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会杀华佗?一个乱世枭雄,一个走方郎中,你打你的天下,我治百姓的病,明明可以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为什么会有杀身之祸?归根结底,是因为华佗的固执。当时的情形是:曹操患了“头风”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