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代贤相做人低调 留遗言仅以一枕一席殓葬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0
转发:0
评论:0
宋代贤相做人低调留遗言仅以一枕一席殓葬,杜衍是宋仁宗时期最负盛名的贤相之一,资历深,口碑好。庆历七年(1047年),

  杜衍是宋仁宗时期最负盛名的贤相之一,资历深,口碑好。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上书请求挂印退休,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

  杜衍为政清廉,平时从不营殖私产,比如利用手中权力购置良田、经营房产什么的,以至于退休后,连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车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车院,有的作为官员卸任后等待接任者到来的临时住所,有的作为驿站,相当于官员招待所。杜衍在回车院一住就是十年,吃住简陋,却从无抱怨。杜衍不好酒,即便有客造访,也不过“粟饭一盂,杂以饼饵,他品不过两种”(宋代郑景望《蒙斋笔谈》),简简单单,丝毫没有玉食笙歌的做派。杜衍一向为人低调,退休后的他,更是朴实如田夫野老,有人劝他着居士服,他却说:“老而退休,哪能以高士自居呀!”他或出游,或读书,或吟诗,还开始练习草书,追求精神的丰富,不追求物质的奢华,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

5-1603261A411414.jpg

网络配图

  然而,低调做人的他,在退休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两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据宋代朱彧《萍洲可谈》记载,一次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举行宴会,作为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杜衍应邀出席。酒席筵前,杜衍戴着居家便帽,穿着深色便装,端坐一隅,不作声响。

  事也凑巧,河南府太守有事出去一会儿,府里的差役又不认识这位曾经名声显赫的老宰相,这时,门口的差役报本路“运勾”到。当时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河南府隶属京西北路,运勾是京西北路转运使司属官,相当于财政或税务厅领导,官不大,实权大。于是,大家纷纷起身,向这位财神爷打招呼,套近乎。

BF1765C7EA1D3718F1C2828AE4EE0D3A.jpg

网络配图

  运勾是个年轻人,靠长辈的恩荫当上了转运司官员,少年得志,职务不大脾气却不小,见一位糟老头既不打躬又不作揖,像钉子一样钉在凳子上不动,不禁火冒三丈,厉声问:“足下前任甚处?”杜衍头也不抬,轻声回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年轻的官员顿时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还有一次,一位名列前茅的新科进士,被朝廷安排到边关出任副职,路经应天府,知府王举正得知他才华出众,年少登科,估计前途无量,便把府里那些“牙兵宝辔旌钺”全部安排出来,为这位新贵禁卫开路。应天府的街道上顿时热闹了起来,只见彩旗飘飘,鼓声阵阵,场面盛大,引得老百姓侧目围观,纷纷猜测这是哪位朝廷要员来视察呢?

Img379585865.jpg

网络配图

  正好杜衍出门归来,与新贵的队伍狭路相逢,无路可避,杜衍便拉下帽檐,竖起衣领,放慢马步,靠边让路。两个仆人也拉住马,停于路旁。然而,新贵却因杜衍一行没有下马而十分恼怒,没好气地问身边的随从,这是谁呀?随从回答,这是退休宰相杜太师啊……

  据《宋史·杜衍传》记载,杜衍逝世之前留下遗言,嘱咐儿子们在自己死后不得铺张,仅以一枕一席、低小的坟墓殓葬。虽然位极人臣,他人之将死还如此低调行事,无疑给那些一得志就忘形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贤相杜衍做人低调留遗言仅以一枕一席殓葬
杜衍是宋仁宗时期最负盛名的贤相之一,资历深,口碑好。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上书请求挂印退休,得到了宋仁宗的批准。杜衍为政清廉,平时从不营殖私产,比如利用手中权力购置良田、经营房产什么的,以至于退休后,连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车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车院,有的作为官员卸任后等待接任者到来的临时住所,有的作为驿站,相当于官员招待所。网络配图杜衍在回车院一住就是十年,吃住简陋,却从无抱怨。杜衍不好酒,即便有客造访,也不过“粟饭一盂,杂以饼饵,他品不过两种”(宋代郑景望《蒙斋笔谈》),简简单单,丝毫没有玉食笙歌的做派。杜衍一向为人低调,退休后的他,更是朴实如田夫野老,有人劝他着居士服,他却说:“老而退休,哪能以高士自居呀!”他或出游,或读书,或吟诗,还开始练习草书,追求精神的丰富,不追求物质的奢华,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然而,低调做人的他,在退休的日子里却...
· 为人低调的山内一丰为何能在乱世占有一席之地
在战国时期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这些人被人们所崇拜,并且永远的名垂青史,然而却有着这样一些人他们不过是在历史上刚刚绽放就消失了,而山内一丰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山内一丰并没有许多著名人物身上的高超谋略,也没有非常特殊的成就,然而他却用自己质朴的态度让自己在乱世中得到了平安生存的条件。但是也因为这样很多人都只能在山内一丰简介中了解这个人物,那么山内一丰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山内一丰的简介中介绍了他的出身和大部分经历,他的爸爸是山内盛丰,也是当时在织田家一个比较出色的臣子,后来他的爸爸和哥哥都在战争中去世了,而山内一丰只能成为一名浪人。后来也曾经游历过一些地方,在此之后跟随了山冈景隆,但是不久之后还是选择成为秀吉的家臣,自从跟随秀吉之后就立下了战功,并且因为战功而被任命为四百石,之后又经历了四年的时间成为了两千石。之后他到底身份随着时间和战功不断的上升。其实在山内...
· 做人不低调的危险:贺若弼英雄末路
中国古代最有智慧的思想家老子对人生进退得失有透彻的参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告诫人们要懂得“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凡事要有分寸,要明白认清和高明把握适当的“度”,既不要不及,又不能太过,以免乐极生悲,走向反面,留下“亢龙有悔”的遗憾。然而,对于大多数功臣宿将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老子“贵柔守雌”“知白守黑”的妙谛,无法进入“夫唯不争,故无尤”的人生理想境界。事业的成功,地位的变化,他人的恭维,往往使他们飘飘然起来,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不知收敛,忘乎所以,为所欲为。结果写下了人生的败笔,由辉煌走向毁灭,由光荣走向绝望。功名成就反而成了自己脖子上的绞索。综观历史上君主与功臣名将间关系多以矛盾对抗始,以你死我活残杀终,上演永无终止的“兔死狗烹”或“鸠占鹊巢”式的悲...
·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做人要低调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和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其实也可以形成三国鼎立。那时唯一能和项羽、刘邦相提并论的人便是韩信。他平魏灭赵,降燕伐齐,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连项羽手下最为得力的悍将龙且在他面前都不堪一击。这时候,韩信因为平定了齐地,势力强大到足以左右楚汉相争的格局了。刘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赶紧分封他为齐王,而项羽也放下架子对他进行劝降。但是,韩信小时候受尽了苦难,受过胯下之辱。当初在项羽麾下时得不到重用,是刘邦封他为大将军,从此才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韩信婉言谢绝了项羽的招降。网络配图这么看来项羽肯定没戏了,但蒯彻的出现使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在蒯彻的暗示下,韩信马上跟他约谈了一番。两人的...
· 老师叮嘱年羹尧一定要低调做人,年羹尧做到了吗?
历史不是传说,也不是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比故事更精彩……一起来讨论“老师叮嘱年羹尧一定要低调做人,年羹尧做到了吗?”的相关话题,感受下您所了解的历史是否和我的一样呢?年羹尧从小便桀骜不驯,一是足够狡猾,二是力大过人,一般人降不住他。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入了私塾却从来不肯听老师的话,率性胡为而已。“盖偶怫,必击以铁尺云。”有的老师发怒要打他,结果反被他夺过戒尺来痛打,饱受侮辱只能辞馆而去。所以,年羹尧到了13岁仍然目不识丁。年羹尧的父亲非常头疼这个浑儿子,托了不少人去请名师,只要能教好,不管花多少钱都行。但这个混蛋儿子的名声已经很响亮,没有先生愿意自取其辱。眼看年羹尧一天比一天野,其父忧心忡忡。这一天,突然有个70岁的老汉来应聘,样貌举止不俗,白须布袍,似乎是个高人。年羹尧的父亲实话实说:“豚儿蠢劣异常,先生惠然前来,敢问教化当用何法?”老汉说:“如果信得过老朽,那就在乡村里找一个偏僻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