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仁宗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原来是这样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6
转发:0
评论:0
宋仁宗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原来是这样,李遵勖是太祖朝枢密使李崇矩的孙子,本就是标准的官二代,在宋真宗年间,又迎娶万

  李遵勖是太祖朝枢密使李崇矩的孙子,本就是标准的官二代,在宋真宗年间,又迎娶万寿长公主,做了驸马,成为皇亲贵戚,一时之间可谓荣宠无二。

  宋仁宗对这位姑父还是很尊敬,即位之后一步步提升李遵勖的官衔。到庆历年间,李遵勖已经做到了防御使(军分区司令),在皇亲外戚中品级已经是上等。当然,按照宋廷制度,只要是外戚,出任军职大都只是挂名,领取一份薪水而已。可是,虽然没有职权,面子却已经给足。按照道理,李遵勖就应该谨守本份,老实做人。

1.jpg

网络配图

  可惜,李遵勖没有。庆历年间,李遵勖邀请枢密使郑戬等十多位朝廷公卿到家中宴饮,违背外戚不得结交朝廷官员的法度。李遵勖又让家奴强行押来多位军中官妓,给在场高官陪酒陪舞,违背不得将官妓召到私宅的法度。若李遵勖知道收敛,把聚会搞得低调一些,悄悄的没人知道也还罢了。这李遵勖纵酒享乐,歌舞之声远传数里,而且从黄昏一直闹到第二天天亮。看看早朝的时间快到了,醉醺醺的郑戬等人再三要求离开,李遵勖不得已才放走他们。郑戬等人看看时间紧迫,也来不及回家洗漱,一伙人上马的上马,坐轿的坐轿,直奔皇城等待早朝,准备散朝之后再回家补觉。

  事有凑巧,一伙人半路上刚好遇上了也来朝会的翰林学士李淑。一番寒暄之下,李淑就对郑戬一伙人产生了怀疑。郑戬这伙人,有的住在城南,有的住在城北,此时却从同一个方向前来,而且脸上还都红红的,身上掩饰不住一股酒味。李淑本来和郑戬关系就不好,就偷偷跑去告诉宋仁宗,说郑戬等人私下聚会,有结党之嫌。

  宋仁宗皱眉了,做了君王最头疼的就是大臣结党,一但结党,对待政事就容易是非不分、党同伐异。宋仁宗叫来宰相吕夷简,早朝也不上了,让吕夷简先去了解了解情况。吕夷简一打听,发现那些人官品都挺高,也不敢造次。了解到宴会主人竟然是宋仁宗的姑父李遵勖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吕夷简把大概的经过回禀宋仁宗,宋仁宗听到这伙大臣不但是私下聚会,而且还是跑到驸马家中聚会,这是严重违背祖制的事情。两汉外戚专政前车可鉴啊。

  宋仁宗下令,把所有参加宴会的官员,全部叫到中书省,自己要当众训斥一番。

20170212041139_b4fd9c2d3895004af4d8339e25a01e82_4.jpg

网络配图

  口谕下达完毕,宋仁宗看看吕夷简,发现吕宰相一动不动,以为吕夷简没有听清,就把自己的命令再说了一遍。吕夷简摇摇头,告诉仁宗,臣看那些赴会官员,那都是当朝贤俊,若是把这些人都叫来训话,恐怕影响不好啊。吕夷简的意思,郑戬是朝廷重臣,当中训斥有损士大夫颜面不说,万寿大长公主健在,六十来岁的老皇姑了,万一到宫中哭闹起来,宋仁宗招架得住吗?

  宋仁宗沉默了。可是,这样一件大事,若悄无声息过去,就算自己不计较,那些御史谏官会轻易放手吗?何况,君无戏言,既然已经下令,当然就要执行。

  宋仁宗让宦官前往官员早朝休息室,宣召相关官员前往接受训斥。

  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从休息室到大殿不过就是几分钟的事情!可是,宋仁宗在便殿中等候一个多小时,竟然没一个官员前来聆听他训话。

  宋仁宗憋屈了,火大了。宋仁宗正准备亲自去休息室找郑戬等人,宰相吕夷简匆匆赶到。

宋仁宗

网络配图

  吕夷简看看宋仁宗,也不敢笑。吕夷简劝说宋仁宗想开一些,他刚向几个老臣打听过,其实,早在先帝真宗年间,李遵勖就曾经邀请当时名士杨亿等人过府宴饮,御史弹劾,先帝大怒,可最终谁也没能奈何李遵勖。后来杨亿告诉先帝,他们一点不后悔参加李府的宴会,愿意接受任何。最后先帝宣布,那次宴会完全是大家诗歌唱和,并无私心,乃是太平景象,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宋仁宗再一次沉默,既然有囧人老爸在前,那自己也囧一回也不是什么太丢脸的事情了。或许如此放过,史家也会颂扬自己爱惜人才体恤臣下?这件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仁宗赵祯简介开创仁宗盛治的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后来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王,立为太子。乾兴元年(1022)即位。天圣、明道10余年间,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他在位期间,宋代科学文化有一定发展,但各种社会矛盾也进一步尖锐,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皇佑元年(1049)全国军队总数增至140万,达到北宋养兵的高峰...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仁君?
周世宗英年早逝,留下个小娃娃柴宗训当皇帝,还有个二十来岁的无知少妇符太后垂帘听政。就在这种主少国疑的非常时刻,忽然边关传来急报,北汉联合契丹再度来犯。符太后一听就慌了神,当初周世宗即位之初,北汉就这么来了一遭,莫非此刻故技重施?符太后找来宰相商量,宰相范质推荐由先帝最信任的禁军统帅赵匡胤挂帅出征,平定边患。赵匡胤领命而去。可是,当大军出发走了半天,到了陈桥驿就停了下来。各级军官无不扎堆讨论后周面临的重大危机。赵匡胤的心腹李处耘就嚷嚷:“如今皇上是个小孩,根本不懂得打战的艰辛。我辈在阵前拼死效命,有谁会知道?”那个时代大家当兵,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一听李处耘说得在理,都侧耳倾听。可是,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李处耘说:“都点检大人勇冠三军威震天下,又体恤士卒爱兵如子,最是能够了解我们的苦楚。不如我们先拥立都点检大人为天下,然后在出兵北征,不知大家以为如何?”当时赵匡胤是天下最精锐部队禁军的最高...
· 未开疆拓土的宋仁宗:为何被后人尊为千古仁君?
宋代有个制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意思是国家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经过以宰相、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皇帝不能独断专行。宋仁宗一直敬畏着这种法度。仁宗很喜欢张贵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类似于皇家总管),张贵妃给仁宗吹吹枕边风。仁宗本来就是个糯米团子,很好讲话,立即满口答应。可仁宗的决定在“廷议”(类似于内阁部长会议)时没有通过。过了段时间,张贵妃故态复萌,仁宗也再次答应。那天临上朝,张贵妃送皇帝到殿上,抚着他的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皇上说:“得!得!”果然下圣旨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谁知包拯坚决反对,说这个动议不是早就否决了吗?皇上您怎么可能推倒前议?“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仁宗只好收回成命。回到内廷,张贵妃前来拜谢,皇帝举袖拭面,埋怨道:“你只管要宣徽使,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宋仁宗看重自守之道,与其性格比较懦弱有关。仁宗是真宗第六子...
· 没有开疆拓土的宋仁宗为何被后人尊为千古仁君
宋代有个制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意思是国家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经过以宰相、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皇帝不能独断专行。宋仁宗一直敬畏着这种法度。网络配图仁宗很喜欢张贵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类似于皇家总管),张贵妃给仁宗吹吹枕边风。仁宗本来就是个糯米团子,很好讲话,立即满口答应。可仁宗的决定在“廷议”(类似于内阁部长会议)时没有通过。过了段时间,张贵妃故态复萌,仁宗也再次答应。那天临上朝,张贵妃送皇帝到殿上,抚着他的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皇上说:“得!得!”果然下圣旨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谁知包拯坚决反对,说这个动议不是早就否决了吗?皇上您怎么可能推倒前议?“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仁宗只好收回成命。回到内廷,张贵妃前来拜谢,皇帝举袖拭面,埋怨道:“你只管要宣徽使,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宋仁宗看重自守之道,与其性格比较懦弱有关。仁宗是真...
· 宋仁宗赵祯:细数中国第一仁君的那些善政
由于被宋朝羸弱的名声连累,宋仁宗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却是资深史学家公认的真正担得起“仁”字的明君。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太子就是他。首先是有“仁心”。他吃饭的时候吃到砂子,故意盖着碗,不让人看见。皇后问何故,他说这事要泄露了,御厨估计就要遭罪了。晚上批阅奏章,突然觉得饿了,想喝一碗羊肉汤,皇后要去弄,他又制止,说今天要是喝了这碗羊肉汤,以后御膳房就会形成定例,每天都会杀一头羊来准备着,太浪费了。他年少的时候刘太后垂帘听政,有当武则天的野心,少数趋炎附势之徒大加造势。后来他亲政,这些人相继被告发,他不当回事,反而擢升了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仁心到了什么程度,后宫嫔妃刘氏给他戴了绿帽子,他愤怒至极,但下不了杀手,只是把她打发到尼姑庵出家了事。其次是讲“仁义”。宋仁宗严格遵守了宋朝“不杀上书言事者和士大夫”的祖训,大量提拔有识之士甚至是。大文豪苏轼在进士考试卷里面举例说有人传言皇上沉迷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