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如此狂妄竟逼人改姓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2
转发:0
评论:0
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如此狂妄竟逼人改姓,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诗词文章自然很高。不过因为骄狂的毛病,也给他惹来不少麻烦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诗词文章自然很高。不过因为骄狂的毛病,也给他惹来不少麻烦。不仅喜欢醉酒,喜欢借机会讽刺当权者,就是对于自己的手下人孔融也不放过。狂士孔融曾逼人改姓。  

1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孔融坐镇北海,当然是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了。此时手下有个人名叫氏仪的县政府办事人员,因为办事伶俐,时常得到大家的认可。有一次孔融喝醉了酒,拉着氏仪的手,拖着长长的喉音说:你叫氏仪,为何?

  不为何,这是老爸给我起的名字。小子何姓?我姓"氏"。哪一个字?氏族的“氏”。为何要起这个姓?

  不知道,祖传。这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传到现在我也不到具体该如何了。 

  哈哈,小子记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2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知道吗?氏仪一头雾水。所以“氏”这个字不太好,你看是它是“民”字却无上,一个人离开了老百姓的支持,什么时候做了大事。

  那可怎么办?可以改姓呀。不,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有辱祖先的事,岂能更改?

  你懂得什么,自古改姓的多了去了。秦朝人娄敬辅佐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改名刘敬;项羽的叔父项伯投靠了汉高祖,改姓为刘。 

  氏仪知道自己在大才子孔融前面不敢卖弄,只有唯唯称是。后来索性改名“是仪”。孔融逼迫别人改姓,尽管旁征博引,不过是逼别人就范,逞才使气。后来还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在曹操面前经常教训曹操,并且故意编一些故事辱骂曹操,最后被曹操找了个罪名给咔嚓掉了。 

3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那个是仪却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由于政绩突出,后来被东吴大帝孙权视为自己的左右手,最后官至右仆射。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是非不明,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建安七子中的孔融曾狂妄的让谁改姓氏?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诗词文章自然很高。不过因为骄狂的毛病,也给他惹来不少麻烦。不仅喜欢醉酒,喜欢借机会讽刺当权者,就是对于自己的手下人孔融也不放过。狂士孔融曾逼人改姓。那时候孔融坐镇北海,当然是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了。此时手下有个人名叫氏仪的县政府办事人员,因为办事伶俐,时常得到大家的认可。有一次孔融喝醉了酒,拉着氏仪的手,拖着长长的喉音说:你叫氏仪,为何?不为何,这是老爸给我起的名字。小子何姓?我姓"氏"。哪一个字?氏族的“氏”。为何要起这个姓?不知道,祖传。这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传到现在我也不到具体该如何了。哈哈,小子记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你知道吗?氏仪一头雾水。所以“氏”这个字不太好,你...
· 孔融简介东汉大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孔融生平
孔融,153年生,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孔宙之子,孔褒之弟,山东曲阜人。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来访者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人一般不会向里面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向你家的祖先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有师资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
· 位列“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璨,在历史上为什么如此有名?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的也很好,由于当时的汉献帝年号是建安,因此,这帮人里最优秀的七个人合起来称为“建安七子”,分别是: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在这七人里,王粲[càn]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少年时即有才名,为当时的大学者蔡邕所赏识。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还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两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
· 建安七子
简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又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畴也”。“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诗赋上的成就高于其他六人。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最能表现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诗》与《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王粲《七哀...
·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r、应`、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r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宋严羽《沧浪诗话》:“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后世称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