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 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政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9
转发:0
评论:0
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政,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长孙无忌、甥女长孙氏。后来,高士廉发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被贬为朱鸢县主簿。高士廉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

1-1FH91KF5U8.jpg

网络配图

  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交趾太守丘和便委任高士廉为司法书佐。618年(武德元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交趾。丘和打算开城投降,高士廉劝道:“宁长真兵马虽多,但孤军深入,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再说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敌军,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让他迎击宁长真。宁长真大败,只身逃脱,军队全部投降。

  后来,高士廉随丘和依附萧铣。公元621年(武德四年),丘和、高士廉前往江陵朝见萧铣,途中听闻萧铣被唐军主帅李孝恭击败,便转而投降李孝恭。公元622年(武德五年),高士廉与丘和奉表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当时,李世民正担任雍州牧,因高士廉是自己妻子的舅舅,而且素有声望,对他非常器重。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世民,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为太子右庶子。

3.jpg

网络配图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高士廉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后来,黄门侍郎王珪将密奏托付给高士廉,让他呈递给唐太宗。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蜀地民俗轻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吃。高士廉到任后,因势诱导,使得风俗得以改观。高士廉还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条新渠,让蜀地百姓大获其利。此外,他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以致蜀中蓬勃办学。

3529387833.jpg@100q.jpg

网络配图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高士廉回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高士廉善于鉴别人才,又熟悉门阀之事,凡是他任用的官员,无不称职。公元635年(贞观九年),唐高祖驾崩。高士廉以代司空之职,负责皇陵事宜,不久加封特进、上柱国。当时,山东士族性好矜夸,虽已没落,仍依仗祖辈地位,嫁女之时多要聘礼。太宗认为此事有伤教化,遂命高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刊正姓氏,编撰《氏族志》一百卷。《氏族志》编修完成后,高士廉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三品。638年(贞观十二年),高士廉以佐命之功,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高士廉升任尚书右仆射,后代理太子少师,主管选用官吏之事。642年(贞观十六年),高士廉加授开府仪同三司。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高士廉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不久,高士廉上表请求致仕。唐太宗免去高士廉尚书右仆射之职,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让皇太子李治监国,留守定州。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主持朝政。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高士廉患病,在唐太宗登门探望时,谈起自己的一生经历,哭着与太宗诀别。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继位,追赠高士廉为太尉,并将他的灵位放在唐太宗的宗庙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初贞观名臣高士廉:曾辅佐太子李治监国辅政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高士廉因妹夫长孙晟病逝,便将妹妹高氏接回家中,并厚待外甥长孙无忌、甥女长孙氏。后来,高士廉发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长孙氏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文德皇后。公元613年(大业九年),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奔高句丽。高士廉因与斛斯政有交往,受到牵连,被贬为朱鸢县主簿。高士廉事母至孝,因岭南地区瘴疠严重,不能带母亲同行,便将妻子鲜于氏留下,代自己奉养母亲。他又想到妹妹没有着落,就卖掉大住宅,买了小住宅安顿妹妹,并把剩下的钱分给母亲和妹妹,自己轻装上路。当时,天下大乱,朝廷诏令难以到达岭南...
· 唐初宰相高士廉生平简介高士廉是怎么死的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辅佐皇太子监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后又追赠太尉。唐初宰相高士廉生平简介早期事迹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
·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贞观五年(631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638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不久又升任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九年(645年),高士廉任太子太傅,辅佐皇太子监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病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后又追赠太尉。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高士廉去世后,唐太宗欲到高府哭灵。房玄龄极力劝谏,太宗道:“高公与我并非只有君臣关系,还有故旧、姻亲的关系,岂能听说他的噩...
· 霍光辅政:效仿周公辅成王监国的辅政大臣
谈到霍光辅政的背景,有多个方面的背景,霍光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大将领,因为之前皇帝是汉武帝,他统治时期没有正确的理念,只顾自己享受,还相信各种神仙等迷信,听信这些话就开始在国家里修建各种建筑,不仅花了许多钱,还征用了许多劳动力,这样长期下来,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国家钱财也不充裕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因为国家缺钱,又开始加收各种税款,买卖官位导致国家政治更加乱,政治一不稳定国家必定受到影响。这样的政治背景也是霍光辅政的背景之一。这样长时间下来,国家民众生活得很不如意,即便改革这些措施也不能一时缓解之前所带来的后果。霍光辅政的背景除此之外还有战争方面的背景,加上汉朝在之前经常派兵出去与外族人民作战,人民生活的很不如意。因此在霍光从政后,加上汉武帝已经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对自己国家的发展不利,于是便开始改变自己的措施,加上霍光在一旁给汉武帝提各种积极的建议,这样才开始有了新的局面,于是霍光为了帮助...
· 贞观名臣李靖与侯君集
李靖和侯君集:李靖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而侯君集也是唐朝名将,贞观名臣。两人关系如何,是否象史书中记载的,形同仇敌呢?两人的资历是相近的,在李靖升任尚书仆射时,接替他担任兵部尚书的就是侯君集,在征战吐谷浑的时候,李靖也是采纳侯君集的建议,取得了胜利。《新唐书》记载的侯君集向李靖学兵法,李靖谋反,以及李靖反驳,也说侯君集要谋反的记载影响了人们对两人关系的看法。两人的关系应该从唐朝政局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不能仅凭学兵法相互说对方要谋反这种传言确认。《旧唐书》没有记载学兵法的故事,以侯君集仅次于李靖的统帅地位看,不会向李靖学兵法,军事才能和人品都是一流的李靖也不会自负到认为不用全部才能就可以征服四夷。侯君集和太子李承乾是一派的,的基础是房玄龄、魏徵、侯君集这些名臣是大家共知的,而李靖也是的往往被人们忽视了,也就是说李靖和侯君集都是一个派系,李靖是太子东宫的左卫率,负责东宫的防卫。贞观年间储位的争夺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